赣南客家人民世世代代纪念风水大师杨筠松 风水成了赣州客家文化名片

曾祥裕 曾海亮

(温情提示:为 满足易友学习杨公古法风水的需求,曾祥裕将于5月1日在赣州 开办杨公古法风水和择日课学习班,咨询电话19907975916,微信号13766307454)

每年到了三月初八,赣南各地民众都会不约而同到杨公庙去祭祀唐朝风水国师杨筠松(老百姓亲切称呼他为救贫仙师),纵观神州大地,唯独赣南民间最多杨公庙。风水成了赣南客家民间信仰之一。赣州也因为拥有杨公风水文化这张客家文化名片而享誉全世界。

风水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中国风水二大流派,一是形势派,二是理气派。赣州是中国形势派风水的发源地,这一切得益于一名叫杨筠松的人,世人多称其为“救贫仙人”。相传唐僖宗时,因黄巢之乱,杨筠松携皇家风水秘籍避居虔州,长期定居赣南,从事风水术实践活动,成为赣派(亦称“江西派”“赣南派”“形势派”)风水学说的创始人,最后葬于于都。他和时任虔州刺史的卢光稠也有着许多故事流传。

风水之说过于玄妙,杨筠松的生平又带有很多神秘色彩,所以如今常常有人想要追问,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又是为何被称为“杨救贫”的?

不若,让我们一起来一次穿越,了解一下真实的杨筠松。

胸有罗盘透地眼 寻龙证穴技法精

据各种史料记载,杨筠松为古窦州人,生于公元834年三月初八,卒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他本名为益,筠松是他的字,另有一字为叔茂。他本是家中第三子,自幼聪慧,十七岁便登科及第。据史书记载,杨筠松为唐僖宗时的国师,最高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官职),掌灵台地理事。何谓灵台?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其实便是最早的天文台。古时候的人们对于自然变化有着许多敬畏,并将天象与人间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更是把帝王及官员都视为天上的星辰。所以,便将观天象,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的理论称为术数,其中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等。这也可看做是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进阶演绎。杨筠松便是这样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达人,尤其他还精通地理堪舆之术。

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继王仙芝之后,黄巢又兴起农民起义。这是唐末民变历时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大唐半壁江山皆卷入战祸,朝廷摇摇欲坠。大约是推算出,此番起义已为大唐敲响丧钟,当黄巢攻入长安,无力回天之下,杨筠松挂冠断发遁入昆仑山。选择昆仑山,倒也符合他的身份,毕竟昆仑山一向被称为“万山之祖”,更是中华的“龙脉之祖”。于是,便有了杨筠松入昆仑山是为了去寻西王母,以求修道登仙的传闻。也有人说,当时大唐气数已尽,天下大乱,杨筠松是去观“龙脉”寻找“真龙”。

传闻太多,难以求证。不过待黄巢起义平定后,杨筠松便出世游走各地,然后到了虔州,并在此老死。

为何杨筠松到了虔州后会停留下来再不离开呢?依旧有很多传闻。例如虔州“气脉”颇丰,风水好;又如与当地人有弟子缘分,可传衣钵。以上都是猜测,我们所能确定的是,当时主政虔州的卢光稠与杨筠松有着许多不可不说的故事。卢光稠作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行政长官,在唐末至五代的混乱时期,庇护虔州一地百姓得以偏安近30年,不可谓不牛气。杨筠松作为一个乱世飘零人,或许看中的便是虔州这方安乐祥和的土地,才会决定选择在此度过余生。

结缘光稠共筑城 风水赣州大发展

据说,杨筠松与卢光稠的结交其实早于卢光稠执政虔州。当时,杨筠松游走虔州诸县,曾经去过宁都黄陂、洛口,于都葛坳及上犹双溪等地。早就听闻杨筠松能耐的卢光稠特地邀请他为父母修建墓地。相传,杨筠松在宁都县洛口乡麻田村圩场西北的山坡上给卢光稠的母亲点了个“天子穴”,称来年必然墓上长花草。岂料卢光稠的家人把花都拔掉了,只剩下了草,于是杨筠松便说,卢家只能出草头王了。这个传说倒是与一辈子都不敢称雄,蹲守虔州为地头蛇的卢光稠的际遇相互映照。只可惜,我们无从辨别到底是传说在前有所预示,还是传说在后众人附会。

当然,二者的亲密交往并不止于这些。赣州老城区一向被视为“龟形城”,据史料记载,赣州的四周为群山环绕,西北、东南高而向中部倾斜,略成马鞍形,中间位凹陷盆地,多丘陵。而赣州城区内的红旗大道中段为分水线,海拔120至125米,向赣江、贡江的两侧倾斜,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龟背形。老城区的形制和布局也与乌龟脱不了关系。据说,这是杨筠松所做的规划布局。

赣州古城是“山环水抱,藏风聚气”之地。除外有三江环抱,城内还有护城河和众多的水塘、水井,形成一个城内、城外都有山有水的山水化的园林城市。杨筠松首先确定了古城的官府位置,并以它为中心,确定古城的中轴线。当年的官府就处于龙尽气钟的贺兰山麓。原赣州市公安局所在地就是当年卢光稠的舟王府,坐北朝南(正子午线上)。其次,堪舆和建筑不分家,杨筠松为卢光稠规划了一座能攻能守的城市格局,将旧有的城池进行了扩张,并扩充街道为六街,南面开护城河连通章贡两江,一大片与东面贡江相连的低洼河滩地进入了新城廓的范围。杨筠松还在古城衙门院内设置“狮子两泉”“三池”(凤凰池、嘶马池、金鱼池)。宋代郡守鲁慥修曾就此赋诗:“穿开狮子两条泉,九秀回龙出大官,金鲫鱼池赐金紫,凤凰池上出名贤。”故而,此后历代官员与百姓都认为这几条水脉乃是聚气的眼,地下水的流动便是赣州古城的气脉所在,并相信“三池”兴盛,预示着当地学子的兴旺。

然能者并不能逃脱生老病死。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杨筠松病逝于于都县寒信峡药口坝。他直到死都还与卢光稠有扯不尽的缘分。有传说,卢光稠希望可以改葬父母以图卢氏世代为王,却又暗中给杨筠松下毒。于是杨筠松便骗卢光稠在磨角上置水碓,又在十字街口开井,称只有这样方可世世为王。岂料,这样反而让卢光稠背生痈疽而亡。真相如何,今人自然难以知晓,只是巧合的是,杨筠松离世不过十一载,卢光稠便因积劳成疾病逝,其子继任不过数月便遇害,虔州的和平岁月就此一去不返。

敬称“救贫”授堪舆 弘扬国粹创新篇

那么一代堪舆大师杨筠松又为何会被人们称作“杨救贫”呢?杨筠松虽然曾经位居正三品,掌管灵台事宜,可谓清贵,但是他出身清贫,且为官清廉,并不在意富贵荣华。大唐朝廷如大厦倾倒之时,更是无心恋栈权位,踏足山水更显悠然。

其时,天下大乱,若不是跟随黄巢人等当了起义兵,便只能躺在砧板上,任人鱼肉。四处游走的杨筠松,凡遇到贫苦人家便会不遗余力地周济,在民间有口皆碑,于是世人便称他为“救贫先生”。

游历至赣南地区后,杨筠松便在此授徒讲学。其中首席大弟子便是在于都黄禅寺收下的弟子——曾文辿,另有一同样出自于都的弟子刘江东。在宁都,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微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的廖瑀,因父亲擅长堪舆,自幼耳濡目染下也钻研起了堪舆。彼时,他与杨筠松偶遇,虽早已听闻杨筠松的大名,但是廖瑀年轻气盛,屡次挑衅欲与杨筠松比个高低。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筠松去堪定一个门楼的位置。廖瑀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筠松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瑀这下服了,便虔诚地拜杨筠松为师。

杨筠松曾在兴国三僚定居,曾文辿及廖瑀随同迁往。相传杨筠松选择在村中盆地处居住,乃是看中此处风水可以庇护弟子世代传承其堪舆术。杨筠松通过授徒讲学,与弟子们一起研究和实践,开创了中国形势派风水,丰富了中国风水理论。他及弟子给后世留下《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天玉经》《青囊奥语》《玉尺经》《俯宗本源歌》等数十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形势派风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奠定了杨筠松在中国风水文化史上的宗师地位。其所传承的风水文化也被称为“杨公风水”或“赣派风水”,是赣南客家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赣南也因此成为中国堪舆学的故乡和发源地。在《古今图书集成?堪舆名流列传》载入的48位风水名家中,江西籍就有25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赣州人。

参考文献:《宋史?艺文志》《南安府志》《江西通志》、明嘉靖《赣州府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雩都县志》《兴国县志》《潋水志林》《四库全书》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