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苏14 青松少年蜀中心 仙鹤白头去眼疾

黄苏14 松脂煎熬治百病?苏轼化身老中医现身说法
青松少年蜀中心 仙鹤白头去眼疾
从新年离京,跋山涉水,访寺问古,到了麻城界上,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谪臣苏轼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又有了调侃政事的好心情。
写了这首《万松亭》之后,他还写了一首《戏作种松》的长诗,诗分四段,第一段回忆自己少年时在家乡看到松树是如何成长的。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
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
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
说的是松树的成长周期极慢,第一年只长一寸,到了第三年,树下杂草丛生,吸引了野牧的牛羊。
第二段,苏轼介绍了提炼松脂入药的方法。
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夜风破浪碎,朝露珠玑香。
我欲食其膏,已伐百本桑。
(煮松脂法,用桑柴灰水)
人事多乖迕,神药竟渺茫。
乖迕(音同武):抵触,违逆
第三段苏轼讲了自己在万松亭挖掘药材的事。
朅来齐安野,夹路须髯苍。
会开龟蛇窟,不惜斤斧疮。
纵未得茯苓,且当拾流肪。
釜盎百出入,皎然散飞霜。
这次来到麻城(齐安野:黄州郊区,黄州古称齐安),苏轼动了“顽心”,
松脂滴落入土后,千百年后可化为茯苓,形状就像龟蛇鸟兽。苏轼在诗中讲,他先试着挖掘那些龟蛇洞穴,看看有没有上好的茯苓。
苏轼真是个乐天派,他虽然没能挖到茯苓,但挖到了松脂。
下面一段,苏轼介绍了这种药材的功用:
槁死三彭仇,澡换五谷肠。
青骨凝绿髓,丹田发幽光。
大概意思就是吃过松脂后,身体会变得更精神。
“三彭”,即道教的三尸神,道教养生学说中,向有一体三丹田之说,即为三彭,斩断三彭之欲,积善成仙。
下面一句包含着一条关于苏轼身体状况的很重要的线索。
白发何足道,要使双瞳方。
四十多岁的苏轼已经满头白发了,这个体貌特征,在他以前的诗词中已有多次记述,想来自己也无所谓了(何足道)。
苏轼现在最担心的是视力,从这一句诗分析,当时他的视力已有明显下降,希望松脂能有明目功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