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的贾政,怎么自己却变得消极了?

文/归途如虹

贾政是《红楼梦》里比较典型的封建官僚形象。他性格沉稳持重,甚至比较迂腐。他十分希望儿子走仕途经济道路,甚至因为恨铁不成钢而对儿子贾宝玉下死手。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官迷”的人,到了第七十八回,却成了一个“名利之心大灰”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贾政从政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高远的理想,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为了家族的责任。他明白,要维护祖上的光荣,就只能走仕途经济道路。至于他本人,其实比较喜欢闲散的生活的状态。他从来不把工作带到家里去完成,给自己的屋子取的别号也是“梦坡斋”。可见,贾政向往的是像苏东坡那样归隐田园的生活。他自己在第十七回里看到稻香村的时候也说那里勾起了自己的归农之意。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贾政在官场里那种不得已的姿态。

第二个原因,贾政自己在官场也没有什么作为。贾政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的官员是皇帝开恩御赐的,这是他的一个遗憾。他在官场多年,也没有任何晋升,反而被皇帝派到外地去担任学差。说明皇帝想要疏远他。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贾政那种在官场里无可奈何,却又没办法抽身的心态。

第三,贾政不愿意和贾雨村那种小人多来往。贾雨村是靠贾政的引荐才重新进入官场的。贾政包庇了薛蟠,还写信告知贾政。贾政碍于王家的面子,没办法指责贾政。之后,贾政还依旧和贾雨村保持来往。第十七回,他想要给大观园题写匾额,就想到了贾雨村。第二十五回里,他还因为贾宝玉在贾雨村面前没有潇洒慷慨的谈吐而十分生气。贾政并不见得多么欣赏贾雨村这种小人,他和贾雨村保持来往其实更多的是想要利用他。《红楼梦》里并没有写他和贾雨村一起狼狈为奸,我们也能因此就觉得贾雨村和贾政是一类人。

第四,贾政发现即使自己再努力,也难以改变家族逐渐衰败的事实。《红楼梦》写的是家族的衰败史,这种衰败是人力难以挽救的。贾政一开始一定也是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挽救家族逐渐走向衰落的事实。可是到了后来他发现,家族内部的矛盾已经开始逐渐爆发,家族里已经又太多的纨绔子弟。贾政不愿意像儿子贾宝玉那样过逍遥自在的日子,更不想看着家族后继无人,只能板着脸教训儿子。

他其实何尝不希望过贾宝玉那样的生活呢?他又何尝愿意面对官场的案牍劳形和勾心斗角呢?女儿成了贵妃,贾政并没有因此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反倒是背负着政治压力过着谨小慎微的生活。忠顺王的长史官前来讨要蒋玉涵,贾政只能狠下心来把贾宝玉痛打一顿。难道他在教训贾宝玉的时候自己不会心痛吗?他那是没办法,他得罪不起忠顺王。结果是,他越努力,越发现,自己的一切努力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贾政能不灰心失望吗?

第五个原因,或许和曹雪芹自己的经历有关,曹雪芹笔下的封建官僚没有像包拯那样的榜样,只有贾雨村那样的小人和贾政那样的腐儒。曹雪芹看透了封建官僚机构的黑暗。他很清楚,“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等事,哪里有工夫去看那治理之书?”。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酔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子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因此,他笔下的贾政不可能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只能是一个在官场里被压榨,最终“名利之心大灰”的官员。

期待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公众号“珍爱红楼梦”,喜欢就分享一下,或点个赞,点个在看。阅读过程中,有何心得,写出来,也要记得给我们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