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蒙古族特色元素
成吉思汗
铁木真(1162年—1227年),尊号“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是孛儿只斤部首领;母亲诃额仑出身弘吉剌部。铁木真出生时,父亲生擒了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为庆祝胜利给长子取名“铁木真”。 铁木真于1189年被推举可汗,随后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对当代蒙古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苏鲁锭
苏鲁锭又称“苏勒德”,是蒙古族战神的标志。分为黑白两色,黑色称“哈喇苏鲁锭”,白色称“查干苏鲁锭”,黑色象征着战争与力量,白色象征着和平和权威。苏鲁锭代表着战神,表示着至高无上。
敖包
敖包也称“鄂博”,由石头、沙土、树枝等堆垒,即是蒙古族祭祀神灵和祈祷丰收平安的象征,也是路标和界标。传统敖包祭祀有三种:一是血祭,即宰杀牛羊供奉在敖包前。二是洒祭,即在敖包前滴洒鲜奶、奶油、奶酒等。三是火祭,即在敖包前点燃篝火将祭品投入火堆,火烧得越旺越好,象征家业兴旺。
蒙古文
蒙古文是拼音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蒙古乃蛮部落时,掌印官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乃蛮部落的印信。成吉思汗嘉许塔塔统阿的忠诚,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文是现存世界极少数竖写文字,是蒙古文化的重要象征。
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便于搭建拆卸移动。用特制的木架做围栏支撑的'哈那',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开有天窗'陶脑',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
蒙古袍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马头琴
马头琴是两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代表性符号。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组成,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极为独特,能表达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等。
蒙古马
蒙古马产于蒙古高原,体形矮小、头大颈短、胸宽鬃长、皮厚毛粗。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而且可吃其肉、饮其奶和血。据记载,蒙古帝国被誉为“马之帝国”,成吉思汗的骑兵靠蒙古马良好的适应性、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袭击获得胜利。蒙古马文化是技能体系、知识体系、审美体系、信仰体系,是蒙古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
博克
'搏克'指摔跤,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不限时。参赛者不分体重,在'乌日亚'赞歌中挥舞着双臂,模仿狮、鹿、鹰等姿态入场,膝盖以上部位着地为负。搏克手上身穿牛皮'卓得戈'(坎肩),裸臂盖背,腰系红蓝黄三色绸子'策日布格'(围裙),下身穿白布'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绣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搏克手脖颈的'将嘎'(项圈)绸条数量,随着获胜次数而增加。
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表示敬意的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最高礼节。蒙古族哈达包括蓝、白、黄、红、绿等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的哈达被誉为“五彩哈达”,每一种颜色的哈达象征着特定的含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白云,黄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草原,红色象征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