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上”:提升乘客水上出行幸福感

“智慧水上”项目是市运河集团主动融入全市数字化改革浪潮,落实“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要求,立足立足运河(杭州段)和钱塘江水上发展业务而打造的数智平台,通过将互联网、大数据、与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到水上出行服务中,在传统的水上出行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增强水运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精准性,提高水上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提升市民乘客水上出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水上数字化建设  推动为民服务再提升

市运河集团主动融入全市数字化改革浪潮,积极落实“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要求,立足运河(杭州段)和钱塘江水上发展业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抓实服务、办好实事,积极探索“党建+智慧水上”模式,在推进水上数字化建设中体现便捷化、人性化和高品质的水上交通出行服务,不断提升市民乘客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生动实践。

一、主要做法

积极推动数字化、智慧化水上公交建设工作,建设“智慧水上”综合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全覆盖。

一是整合数字化信息,实现实时查询。以智能营运新模式为依托,积极推动水上公交1号、2号、3号、7号等4条运营线路入驻高德地图,通过高德地图数据智能系统,统筹整合多条查询目录,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智慧推荐水上巴士线路功能,并且逐步探索实现水上巴士公交实时公交功能。

二是转化数字化成果,保障信息畅通。提升硬件,改变传统服务模式,通过智慧语音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品质提升,结合数字化LED屏等功能建设,实现实时信息传输,共享智慧成果,保障营运信息畅通。

三是提升信息化系统,确保安全运营。通过智慧化安全管控系统,切实加强船舶的动态监管,对重点线路进行不间断监管和调控,保障码头及乘客候船乘船的安全,进一步提高水上巴士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特色亮点

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构建“智慧水上”新模式,通过智慧化建设,有效提高水上安全运行的核心战斗力,推动水上智慧效能及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推进水上公交线路数字化。通过高德地图数据智能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智慧推荐水上巴士线路功能,使用高德地图APP可实现实时查询乘坐航次相关信息。今年6月在客流量最高的水上巴士公交1号线实行水上巴士船舶实时定位及到站时刻显示功能,进一步方便市民乘客候船及出行。

二是推进服务体验数字化。通过语音客服热线,实现自助语音转接功能、站点时刻表自助查询、语音留言功能,方便市民乘客咨询;截止到7月底共实现4825人次语音数字化便民服务。同时,完善“预付式消费”方式一卡通服务功能,实现银联公交一码通乘船,提高水上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在公交船舶1号线实施中、英、杭州话三语报站,进一步提升市民乘客水上公交便捷出行体验。

三是推进信息联网数字化。进一步挖掘水上公交船舶信息传输服务功能,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在水上巴士3号线上塘河、7号线东河各站点码头,完成20块显示屏数字化建设。

四是推进水上安防数字化。与交通治安分局(水上治安分局)开展水上数字安防合作,在水上巴士公交船舶上安装人脸识别摄像设备的同时,对38个码头的监控设备进行升级,将有效信息实时连入公安网络,全方位覆盖数字化安防,并增加专线,实现办公区域的实时网络监控功能。在武林门码头、滨江码头及运河水陆集散中心码头配备红外线无感体温探测仪,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切实保障乘客乘船安全。

三、实施效果

“智慧水上”平台建立以来,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到水上出行服务中,在传统的水上出行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有效实现信息联网联传功能,增强了水运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精准性;进一步提高了水上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在确保乘客安全乘船、顺畅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市民乘客的水上出行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截至7月底,水上巴士公交船舶共服务接待市民乘客49.28万人次,运转19481班次,运行882748.2公里。

四、复制推广

统筹整合船舶的定位、发船时间、防疫信息等工作,改变了传统人工汇报的方式,提高了船舶动态监控的精确率,有效缩短了人工传达互通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市民乘客手中,有效提升了杭州水上运输的效率。在工作中积极打破“巡逻、走访、调查、分析”的传统思维。“智慧水上”建设工作是水运人解放生产力、适应时代发展、促进改革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证市民乘客安全、服务于民的必由之路。

顺应新时代建设新期盼,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以“全网集中、分级监控、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的客运管理体系为指导思想,探索开展水上客运数智化系统建设,推动数字水运建设,形成共建“数字社会”、共享“数字便捷”的良好氛围。

未来,集团将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智能水上系统,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整合大数据优化“智慧水上”平台建设,以乘客需求为导向,继续提升服务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