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鲜为人知的定陶地道战王贞勤2020年11月05日08:08    来源:人民政协报原标题:鲜为人知的定陶地道战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抗战期间,地处鲁西南的定陶县人民也曾广泛利用地道进行过对敌武装斗争,并且取得了丰硕战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定陶县的地道建设抗战全面爆发后,位于鲁西南的定陶县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在粉碎日伪军反复“扫荡”“清剿”“蚕食”的同时,同国民党顽固派、反动会道门、土匪武装进行了坚决斗争。为应对日伪的“扫荡”和掠夺,定陶人民群众在转移时实行“坚壁清野”方针,用挖地窖、地洞的方法隐蔽粮食财物。由于敌人“扫荡”日益频繁,群众也不断把地窖、地洞向下深挖,上面盖上木板。但“死洞”是危险的,如果被敌人找到,便无路可逃。为了更好地隐蔽,在各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群众开始尝试挖掘有出口的“活洞”———地道。挖地道和挖地窖、地洞不同,首先要挖一个深一两米,长宽一米左右的坑道,然后动员一定的人力用工具按预定的方向挖掘。为防止挖偏,每隔10米左右挖一个坑道,然后,两班人相对挖掘;挖通后,再用秫秸木棍将坑道“上棚”,棚上盖土。当时没有先进的工具,群众就使用日常砍玉米秸的镢头挖。不久,各村相继发现了问题。鲁西南地区大都是沙土和淤土,地下水位也高,地道挖太深太长,容易导致塌方。为克服这些问题,经过群众反复研究实践,确定了一系列方法:如挖地道时要把地道深度设定在离地面一米至两米之间,把地道顶部设计成尖顶或圆顶,增加地道进深中的弯道数量,十几米就有一个拐弯,并留好气眼,这样就增加了土的承重力。同时,事先看好地形,尽量不朝洼地处施工;为防止村里的坏分子发觉和告密,挖掘地道选在夜间秘密进行,挖出的土要运到远离地道的地方。为了解决缺氧问题,定陶群众就利用水井和地上建筑物为掩护,设立若干通风排气孔直通地道;为了在地道中也能充分侦察敌情,群众在一些隐蔽的地方设立了瞭望孔。为了防止敌人在发现地道入口后放火灌水,在挖地道时,群众将地道的走向尽量弯曲、分叉,在转弯处设有排烟道和排水坑。为了迷惑进入地道的敌人,群众在地道内又挖掘了“明道”和“暗道”、隐蔽洞,并配置了陷阱、活动翻板等机关。中共冀鲁豫区党委把建设地道作为提高游击战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根据区党委的指示,定陶县委大规模发动群众进行地道建设,先是由地洞到地道,再到户户相连的地道网,由单纯躲藏到能躲能打、能攻能守,成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依托。为了解决敌人一旦住下来,我们的人员如何从地下转移出去的问题,县委后来又制定出村村相通的方案,建设村与村之间相通的“地道干线”。后来,中共定陶县委根据各村的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对地道建设制定了标准化要求:如地道要以区为单位进行挖掘工作;村与村之间的地道必须相通;地道内要有水井、储粮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全县很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网络”,连村外树林里、庄稼地里,也都设置了地道出口。和其他抗日根据地稍有不同的是,定陶地道由于土质松软等原因,基本上不采取“上下分层”的结构。抗战时期定陶地道战彰显威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华北接连展开残酷的“治安强化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定陶军民和党组织的领导下,长期坚持以地道为掩护,广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并取得了多次胜利。1941年春,马集日伪据点的日伪军到附近各村抢粮。定陶县抗日游击队预先埋伏,通过地道不断袭击进村敌人。敌人死伤惨重,又找不到游击队,只好撤退,逃到村外,正要喘息时,又被从地道钻出的游击队员击毙多人,其中包括伪军队长在内。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敌人不敢再来抢粮。1941年深冬,八路军定曹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程书勋率领游击队进驻五里长寨。由于叛徒告密,程书勋和100多名游击队员被数百名敌人包围在村里。程书勋一面安排战士前往主力部队处请求支援,一面率领游击队进入地道,伺机打击敌人。敌人进村后找不到游击队,强迫汉奸伪军到处乱挖,后来终于发现了一个地道口。为迫使游击队员屈服,敌人点燃裹着辣椒的高粱秸、棉花柴,一次次地塞进洞里。过了很长时间,敌人感到烟熏无效,就向洞里扔手榴弹,炸塌了洞口。但还是接连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袭击,被打死打伤多人。第二天黎明,八路军主力部队赶到,和游击队内外夹击。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狼狈逃走了。在解放战争中地道战发挥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定陶党政干部和县区武装依然以地道为依托,与敌人展开战斗,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扫荡”“清剿”,最终迎来了全面胜利。1947年9月2日,国民党军队在定陶孟海区一带搜查解放军伤病员,迫近贾庄村。此时,该村农会负责人正率领青壮年村民抬着一批重伤员进入村里。双方在村外遭遇。敌人一面开枪,一面疯狂追赶。村民们抬着担架在乡村中疾驰,并很快钻进地道,隐蔽起来。由于地道修建得十分巧妙,敌人追进村子,搜查了一个小时,也没找到任何蛛丝马迹。后来听村民说解放军“要打过来了”,只得仓皇而逃。1948年5月2日,定陶县武工队8人与国民党军第一个排在黄店区三角李楼村发生了遭遇战。敌人见武工队人少,便大着胆子分散包围。武工队员则利用地道机动灵活地和敌人作战,在15分钟内消灭了敌人这个排,俘敌10名,缴获美式自动步枪5支,马两匹,武工队员无一受伤。5月17日晚上,敌人派国民党新五军第十一师驻成武县九女集的一个营和曹县保安旅的1000余人,包围了潘刘庄。潘刘庄地处定陶、曹县、成武三县边界处,是中共定陶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所在地。定陶县武工队在这里,曾利用地道在一天内消灭了敌人两个班。敌人包围潘刘庄时,中共定陶县县长刘梦钦正在这里视察工作。面对强敌,刘梦钦立即命令干部、战士钻进地道,并带领大家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狡猾的敌人进村后,为了找到地道入口,在街上每隔20余米就挖一个坑,不久真的挖到了一个地道口。但国民党军也不敢下地道,于是采取了日伪失败的“老办法”,在洞口燃烧辣椒等物。刘梦钦率领洞内人员迅速用湿土将洞口与地道“干线”隔开,让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为了打击敌人,刘梦钦带几名同志从设在群众家里的一个通气孔钻了出来,主动向敌人发起攻击,当场击毙敌人多名。其他同志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射击孔向敌人发起攻势。几乎与此同时,在潘刘庄附近的杨庄,县公安局长宋廉等为吸引敌人注意,也利用地道主动出击。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敌人不仅没有抓到一个我县区干部或武装人员,反而被击毙10多人。夜幕降临后,敌人害怕遭到我地方部队的打击,只得仓皇逃走。(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武装部)(责编:曹淼、谢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