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23篇:什么是“关键词阅读教学”?

2020年第123篇:什么是“关键词阅读教学”?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20年第8期发表了张劲和龚黎两位作者合写的论文《一扇凝视的窗口——关键词阅读教学初探》。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即“关键词阅读教学”。所谓关键词,就是文中能够概括主旨、揭示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词语,但这篇论文说的“关键词”,还不限于这些,它指的是文章中本身有价值或被解读者赋予价值的一个语言单位,可能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在文中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者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将文章比作“风景”,而关键词就是观赏风景的“窗口”。作者理解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情感词,即文中能够直接写出或间接暗示作者情感及变化的词句。例如杨绛的《老王》中,读者很容易把握到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尤其是“愧怍”一词。可以说,读懂了“愧怍”一词所包含的丰富多层的含义,就能够把握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中心主题。再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需要把握“望峰息心”四个字的含义,尤其是“息心”。何为“息心”?“息”何人的“心”?为什么要“息心”?这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

二是平凡词,即文中那些看似平实无奇实则暗藏机锋的词语。作者提到了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句中的“寻”和“亦”字,前者说明苏轼不是无心为之,而是充满了期待:主观上来寻张怀民,怀民在不在?睡了吗?他对这美好夜月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后者恰恰回答了苏轼内心的期待,“亦”字写出了两人心意相通的状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对比邹忌的妻子和妾的回答,都是用反问的语气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但妻子的回答中多了一个“君美甚”,更能看出“私”和“畏”的不同指向。作者还提到了文章中容易被忽视的数量词、副词、语气词等虚词,例如《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与”字,写出了天地间一篇混茫的雪景,那人“与”人呢?人“与”自我呢?一个“与”字也是可以作出大文章的。

三是矛盾词,即文章中不合常理或前后矛盾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看似不合常理背后的“反常合道”处。例如《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张岱明明与舟子一起夜出,为何要说自己“独”往湖心亭看雪呢?此处的“独”指的就是一种内心不被人理解或不愿被人理解的孤独。《孔乙己》的结尾“他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大约”和“的确”之间明显存在着矛盾,但这种矛盾又是合情合理的,最终指向了孔乙己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四是共性词,即不同篇目中含有的共同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群文阅读。作者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即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独”字,不同诗词的“独”字含义是不同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后半生家破人亡的经历,这是第一层孤独即“有一种孤独叫有所思”;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了“危樯独夜舟”的诗句,表达出漂泊的情感,这是第二层孤独即“有一种孤独叫无所依”;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下了“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时空茫茫、壮志难酬之情,这是第三层孤独即“有一种孤独叫不逢时”;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了“兴来每独往”的诗句,这是第四层孤独即“有一种孤独叫远尘俗”。用不同的诗词阐释“独”字不同侧面的含义,这是很有创意的。王君老师的团队,最近开发的一系列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就很有借鉴意义。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键词教学”的几个案例,读后还是很有收获的。不过,我觉得这篇论文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延伸之处,提出来与作者研讨。首先是论文副标题中“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向可以更为明确。“关键词阅读教学”既可以指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的含义与作用,也可以指“用关键词串起整个课堂教学”,前者的“关键词”是教学对象,即课标中所说的“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但后者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教学对象,而是教学线索,即用某一个关键词句串起整个教学,或者将关键词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具有教学论的视野,也更值得探讨。肖培东老师最擅长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执教《孔乙己》抓住了“至今还记得”一句,将“记得”作为关键词,用含有“记得”的不同问题串起了整节课。这篇论文的“关键词”主要是第一种含义,但已经具备了探讨第二种含义的案例基础,只需要再往前走两步,就可以将“关键词阅读教学”上升为“关键词阅读教学法”。其次,对于文中的关键词,一般有两种视野,一是“文本解读”的视野,二是“阅读教学”的视野,这篇论文所说的“关键词阅读教学”,显然是想将这两种视野结合起来,将文本解读进行教学化处理。但在实际行文中,论文作者还是以文本解读为主,即强调文本解读中关键词的含义与作用,对于教学层面的阐述较少。虽然文章也涉及到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可能有的理解,但缺乏一个整体的教学观照。例如杨绛的《老王》,只把握“愧怍”一词显然不能完全实现这篇课文的教学意图,教师还需要将《老王》置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中进行把握,在整体教学目标中反观“愧怍”的含义及作用。同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也不是仅仅把握文中的“独”以及人物内心世界就可以了,也需要将其置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中进行,这样,纯粹的“文本解读”就变成了带有一定课程与教学意图的“教学解读”了。

论文最后,作者说:“关键词阅读教学,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不可隔离的过程。它考验教师解读文本的基本功,也考验学生的语感和悟性。”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阅读教学”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的观照,写出来的论文更有价值。

(0)

相关推荐

  • 愧怍

    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宋·曾巩<又祭亡妻晁氏文>:"夙夜思惟,心颜愧怍. ...

  • 【课堂教学】【389】《老王》教学设计+导学案+反思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2019年3月28日,农历二月二十二,是兮宝亦宝的生日,今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个特别的日子,送上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们,也给自己,愿宝贝们健康快乐成长.爱你们的麻麻)<老 ...

  • 【网课】【581】也说“小人物”——《老王》《阿长与〈山海经〉》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也说"小人物" --<老王><阿长与〈山海经〉>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晋城爱物学校  时慧慧 写在前面: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是 ...

  • 2020年第145篇:整本书阅读课型建构

    2020年第145篇:整本书阅读课型建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10期转载了甘纪亮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2020年第5期的论文<建构&quo ...

  • 2020年第136篇:文本细读的教学回归

    2020年第136篇:文本细读的教学回归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由于读研时期的文艺理论专业背景,我到一线教学后,立刻将"文本细读"的方法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最初是给学生讲<林冲 ...

  • 2020年第130篇:语文大单元教学如何设计?

    2020年第130篇:语文大单元教学如何设计?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建设>2020年第9期发表了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老师的论文<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陆老师近几年 ...

  • 2020年第124篇:什么是小说教学的本体性问题?

    2020年第124篇:什么是小说教学的本体性问题?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9期转载了曹明海教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3期的一篇论文&l ...

  • 2021年第41篇:教研随笔∣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的“关键处”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去年初三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公布以后,结果有点让人诧异.古诗默写满分10分,平均分8分左右,这应该是非常高的分数了,其他例如词语书写.文言文实词的解释等,得分率都很高,说明教师在学生 ...

  • 2020江苏高考:就业为第一关键词

    江苏省动作比较快,提前批.一本院校的录取工作都已经结束,给出了各学校的提档线.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江苏考生非常务实,以就业为重要导向. 公安专业分数线大幅提高 下图一是公安政法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下图二 ...

  • 第123篇:公德心

    公德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公共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01 周末公园玩.休 ...

  • 2020年哈佛大学9篇优秀录取文书出炉<一>,漂亮的不像样子

    申请哈耶普斯的同学一般都是各个学校的顶级学霸,通常情况下,他们在标化成绩.GPA方面都无法拉开差距,影响招生官的最大变数来自文书和课外活动,因此,文书如果能写出亮点,吸引到招生官,那么被录取的概率就会 ...

  • 47.2020年的第一篇推送

    2020年的第一篇推送,本准备发2019年末总结的.结果一直断断续续没写完,来篇日常先过渡一下. 于我而言,2018是进步的一年,2019则是非常梦幻的一年. 10月底和小潘去了趟黄山.没坐索道,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