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去的手工“牵机”“纺线”技艺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返“古”,又喜欢上了纯天然绿色的“老粗布”制品。可我小的时候,身上穿的盖的铺的都是娘从压棉花到织布,全手工制作,再一针一线地做出来的。但现在的“老粗布”从抽纱到织布都是用机器一条龙生产出来的。那原始的,纯手工用纺车、织布机纺线织布的技艺,已渐渐消失,退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视线。

织布机

传说,七仙女下凡时,为帮助丈夫董永赎身,把纺线、织布的技艺带到了博兴,惠及人间。几千年来,在汉孝子董永的故里,陈户镇董家村一带,纺线、织布不仅是妇女们的拿手活,为了生计,就连十里八乡的男人们也和董永一样参加到了纺线、织布的行列。然后,女人们再偷偷地背上自己织的纯棉老粗布,到泰安、新泰等地去换点粮食背回来,补贴一家人的生活。我父亲就是个纺线高手,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每到晚饭后或阴雨天,不能下地干活的时候,父亲就把木纺车放在炕沿上,用一个大青砖把纺车压牢,站在炕前“嗡嗡嗡”地纺线(别人都是坐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娘就坐在炕头上用弹好的绒子搓“布吉”。纺车在父亲的右手摇动下不断地转,他左手有节奏地慢慢向后抬,手里拿着的布吉就会拉出一段长线,大约有一米左右,稍停,手慢慢降低,右手再倒转半圈纺车,左手随即曲臂回送,这样,线就快速收到纺车的锭杆上了。如此反复,当一根布吉快纺完的时候,再接着续上另一根,缠到纺车锭杆上的线,缠到和大白萝卜的样子时,退下线穗子,再继续纺下一个,这样循环反复纺线。

父亲纺出的线又细又均匀,动作也十分优雅。他右手轻摇慢转,顺时针转几圈戛然而止,突然回转,左手飘扬慢慢挥起,然后快速回落,就像是在舞蹈表演。

据传,手工纺织老粗布,制作衣物已有几千年历史了,织布工艺十分复杂,从采棉压花到织成布,需要几十道工序,不仅需要心灵手巧,更要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织出好布来。

扒啦子、籰子

从棉花棵上把棉花摘下来后,首先进行晾晒,晒干去杂,再把棉花送到附近专门的弓房去弹压,把棉籽压出来后,再用像弓一样的“弹弓”敲打,也叫弹棉花。弹好的棉花在当地叫禳子,也叫绒子,从禳子上撕下一块,放到一个平整的板子上或大青砖上,左手拿一根秫秸筳子压在绒子边上,右手用力向前搓,一个棉布吉就搓成了。

桄线小纺车

有了布吉就开始用纺车纺线了,再用纺好的线繀子络籰子(绕线用的工具)。把籰子放到扒啦子上络籰子,也就是把线穗子上的线缠到籰子上,以此来增加线的长度,方便牵机。络上一个穗子再接上一个,直到把籰子缠满取下,换上一个籰子再络。随后是在小纺车上桄线,把线桄成大线圈,再根据所织布的花样一挂一挂地染线上色,最后再把染好的线桄子络到籰子上,准备牵机。

刷机

牵机就是在一个两三间长的大屋子两头,按顺序砸到地上几排木橛子,线要按花样把不同颜色排好,线头从固定在半空中的众多半圆形的牵娄中穿过。牵机人用一根细棍按顺序把线挑起,牵到每一头,都有一人接过,并按要求挂到相应的木橛子上,要牵多少根线,根据要织的布宽窄而定。牵好机后的线,也就变成了织布机上的经线了。

牵娄

刷机专用的刷子

把经线绕成一个很大的线团后,再把所有线头一根一根地复引到杼上,然后开始浆线。浆线就是把洗面水,放在一个大盆中,再把牵好的经线团,放在浆水盆里浸湿,把浆线大盆放在拖爬上。然后,将线头固定在剩子上,刷机时要叫上亲戚或乡亲帮忙(这项工序要多人合作),一人拿一把专门刷机用的大圆刷子把线一根根刷顺、晒干(有时干得慢还要在下面生火烤一烤),并让杼在经线上过一遍,一人把刷好的经线缘到剩子上。

剩子

递缯机,就是要把从杼里出来的上过浆的经线从缯的活结中穿出来,需要两人配合,一人递线,一人用竹针从缯的活结中把线勾过来。每对经线一根穿前缯,一根穿后缯。织白布和柳条是双缯,若要织斜纹或花色布就需要四只缯。递缯完机后,再把剩子和穿好线的缯、杼安到织布机上拴机,准备织机。这样还不能织机,要真正把布织出来,还需要做纬线,纬线是将纺到纺车锭杆子上的线安到倒车子上,再用穗筳子做成线穗子,线的一头栓到穗筳子中间的布脐上,手不停地来回转动,线从右上方和右下方绕穗筳子缠。把线穗子做好后拔出穗筳子绑住两头,再从中间拔出布脐带出内线头,把线穗子放到水中泡湿后,再把内线头从梭中间的小孔引出,然后再把线穗子放到棱里,这就有了织布的纬线了,可以正式织布了。

相闯

刷机用拖爬

倒车子和穗筳子

织布时,把缯上面用剩子连到织布机的上框上,下面连到两个脚踏板上。脚踏时,双缯上下跳动,缯带动经线上下分离,手要把梭从一侧两排线中间贴杼投过去,再踏另一个踏板,使两排经线交替上下,纬线就包在经线内了,这时把杼往里带,用力磕一下,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中,这样循环往返老粗布就一寸一寸地织成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人们的穿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身上穿得花花绿绿的衣服也不知道是啥料子的了。那原始的,曾为人们的生存繁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纺车、老织布机早已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传统的牵机、纺线、织布等纯手工技艺正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博兴县人,曾任博兴县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等职。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

(0)

相关推荐

  • 李中军 | 娘的编织情结

    娘的编织情结 借礼拜天休班时日,我和妻驱车回乡下看望住在老家的父母,见到娘正从老屋一墙角旮旯里把那台旧的几乎要散架木纺车拿出来侍弄.我纳闷地问娘,还侍弄这个老古董干啥?娘说,我和你爹去年在老堂屋后那片 ...

  •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与织布有关的记忆,只是那时候还是太小,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织布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害怕自己写出了不确切的记忆,会贻笑大方.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这让我关于织布的记忆再次复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红梅】妈妈的织布机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21 妈妈的织布机 文/张红梅 前几天姐姐家要拆房,收拾屋子的时候,从一堆旧家具底下清理出了妈妈的织布机.姐就给三哥打电话,问要不要了,这也算父母给你留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远古的呼唤/张广兴

    昨天文友相邀去舞钢市八台镇泥沟陈村品读"农耕文化". 这是一个新修建不到一月的"农耕文化馆",在流经村子中央的泥河岸边,主体馆青砖.茅草房5间,坐北朝南.朝阳的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七)织布机

    (七)织布机 俗话说"男耕女织",织布是旧时妇女的必学必会技艺之一,是普通妇女的生活内容之一.家家户户客堂里放上一辆布机,一有空闲女人就会串梭织起来.旧时的女人辛苦的原因也在于此, ...

  • 通挽百岁老人黄咪利巧织土布裹生涯

    吃水还是家乡水, 穿衣还是土布衣: 吃饭还是家常饭, 相知还是结发妻. 当一缕线从土著织女手中如水流出,当一条深棕色纯棉土布在静美的壮乡灿然晾起,空气中散发着棉花和蓝靛特有的清香,这是乡村美丽的图景. ...

  • 篆刻章法布局有19美,手工篆刻水平技艺提升19招,大开眼界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似鱼室主.馀粮生,浙江绍兴上虞西山 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苦习<吴纪功碑>,参以金冬心( ...

  • 年的味道渐去,你有什么要说的?+20170203 长难句每日一句

    年的味道渐去,你有什么要说的?+20170203 长难句每日一句

  • 今日秦书day47:渐去渐空的租房

    住了三年之久的租房--天一家园·清溪苑8栋3单元506,即将迎来告别的时候.随着东西的搬离,租房内渐去渐空了. 说实话,这两天一回来,还有一些不适应.我多次说过,我特别容易怀旧.这506室,又会是我在 ...

  • Cancer Cell:胶原蛋白的流失,不但是容颜渐去,还会加快癌症发展

    胶原蛋白是人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1型胶原蛋白是其中最主要的,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产生,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腱和皮肤中.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胶原蛋白倾向于在肿瘤中及其周围积累,因此有研究人员推测胶原 ...

  • 三月玉米:临储拍卖渐去轮换粮出库 能否抑制价格上涨之路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注:每日粮油仅为传递市场信息,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或加入每 ...

  • 温如华:庚子渐去辛丑降临 忆马连良先生印象纷纷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72) 马连良先生 马连良先生诞生于辛丑年(1901)正月初十,至今已是整整两个甲子了,俗称"双甲之年". 马先生是回族人,九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从此进入梨园.马 ...

  •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陶瓷技艺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 ...

  • 非遗:临西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临西手工挂面是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地方特产,主要分布在尖冢村.万历初年,尖冢镇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创手工空心挂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2009年,收录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 非遗:手工木镟技艺

    木镟以镟床为基础,以木材为载体,通过手工技术加工,将木坯镟削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源于明永乐年间,俗称"镟东西"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在其前辈的言传身教中,共传承20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