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去的手工“牵机”“纺线”技艺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返“古”,又喜欢上了纯天然绿色的“老粗布”制品。可我小的时候,身上穿的盖的铺的都是娘从压棉花到织布,全手工制作,再一针一线地做出来的。但现在的“老粗布”从抽纱到织布都是用机器一条龙生产出来的。那原始的,纯手工用纺车、织布机纺线织布的技艺,已渐渐消失,退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视线。
织布机
传说,七仙女下凡时,为帮助丈夫董永赎身,把纺线、织布的技艺带到了博兴,惠及人间。几千年来,在汉孝子董永的故里,陈户镇董家村一带,纺线、织布不仅是妇女们的拿手活,为了生计,就连十里八乡的男人们也和董永一样参加到了纺线、织布的行列。然后,女人们再偷偷地背上自己织的纯棉老粗布,到泰安、新泰等地去换点粮食背回来,补贴一家人的生活。我父亲就是个纺线高手,记得我小时候,父亲每到晚饭后或阴雨天,不能下地干活的时候,父亲就把木纺车放在炕沿上,用一个大青砖把纺车压牢,站在炕前“嗡嗡嗡”地纺线(别人都是坐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娘就坐在炕头上用弹好的绒子搓“布吉”。纺车在父亲的右手摇动下不断地转,他左手有节奏地慢慢向后抬,手里拿着的布吉就会拉出一段长线,大约有一米左右,稍停,手慢慢降低,右手再倒转半圈纺车,左手随即曲臂回送,这样,线就快速收到纺车的锭杆上了。如此反复,当一根布吉快纺完的时候,再接着续上另一根,缠到纺车锭杆上的线,缠到和大白萝卜的样子时,退下线穗子,再继续纺下一个,这样循环反复纺线。
父亲纺出的线又细又均匀,动作也十分优雅。他右手轻摇慢转,顺时针转几圈戛然而止,突然回转,左手飘扬慢慢挥起,然后快速回落,就像是在舞蹈表演。
据传,手工纺织老粗布,制作衣物已有几千年历史了,织布工艺十分复杂,从采棉压花到织成布,需要几十道工序,不仅需要心灵手巧,更要有耐心和细心,才能织出好布来。
扒啦子、籰子
从棉花棵上把棉花摘下来后,首先进行晾晒,晒干去杂,再把棉花送到附近专门的弓房去弹压,把棉籽压出来后,再用像弓一样的“弹弓”敲打,也叫弹棉花。弹好的棉花在当地叫禳子,也叫绒子,从禳子上撕下一块,放到一个平整的板子上或大青砖上,左手拿一根秫秸筳子压在绒子边上,右手用力向前搓,一个棉布吉就搓成了。
桄线小纺车
有了布吉就开始用纺车纺线了,再用纺好的线繀子络籰子(绕线用的工具)。把籰子放到扒啦子上络籰子,也就是把线穗子上的线缠到籰子上,以此来增加线的长度,方便牵机。络上一个穗子再接上一个,直到把籰子缠满取下,换上一个籰子再络。随后是在小纺车上桄线,把线桄成大线圈,再根据所织布的花样一挂一挂地染线上色,最后再把染好的线桄子络到籰子上,准备牵机。
刷机
牵机就是在一个两三间长的大屋子两头,按顺序砸到地上几排木橛子,线要按花样把不同颜色排好,线头从固定在半空中的众多半圆形的牵娄中穿过。牵机人用一根细棍按顺序把线挑起,牵到每一头,都有一人接过,并按要求挂到相应的木橛子上,要牵多少根线,根据要织的布宽窄而定。牵好机后的线,也就变成了织布机上的经线了。
牵娄
刷机专用的刷子
把经线绕成一个很大的线团后,再把所有线头一根一根地复引到杼上,然后开始浆线。浆线就是把洗面水,放在一个大盆中,再把牵好的经线团,放在浆水盆里浸湿,把浆线大盆放在拖爬上。然后,将线头固定在剩子上,刷机时要叫上亲戚或乡亲帮忙(这项工序要多人合作),一人拿一把专门刷机用的大圆刷子把线一根根刷顺、晒干(有时干得慢还要在下面生火烤一烤),并让杼在经线上过一遍,一人把刷好的经线缘到剩子上。
剩子
递缯机,就是要把从杼里出来的上过浆的经线从缯的活结中穿出来,需要两人配合,一人递线,一人用竹针从缯的活结中把线勾过来。每对经线一根穿前缯,一根穿后缯。织白布和柳条是双缯,若要织斜纹或花色布就需要四只缯。递缯完机后,再把剩子和穿好线的缯、杼安到织布机上拴机,准备织机。这样还不能织机,要真正把布织出来,还需要做纬线,纬线是将纺到纺车锭杆子上的线安到倒车子上,再用穗筳子做成线穗子,线的一头栓到穗筳子中间的布脐上,手不停地来回转动,线从右上方和右下方绕穗筳子缠。把线穗子做好后拔出穗筳子绑住两头,再从中间拔出布脐带出内线头,把线穗子放到水中泡湿后,再把内线头从梭中间的小孔引出,然后再把线穗子放到棱里,这就有了织布的纬线了,可以正式织布了。
相闯
刷机用拖爬
倒车子和穗筳子
织布时,把缯上面用剩子连到织布机的上框上,下面连到两个脚踏板上。脚踏时,双缯上下跳动,缯带动经线上下分离,手要把梭从一侧两排线中间贴杼投过去,再踏另一个踏板,使两排经线交替上下,纬线就包在经线内了,这时把杼往里带,用力磕一下,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中,这样循环往返老粗布就一寸一寸地织成了。
杼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人们的穿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身上穿得花花绿绿的衣服也不知道是啥料子的了。那原始的,曾为人们的生存繁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纺车、老织布机早已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传统的牵机、纺线、织布等纯手工技艺正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博兴县人,曾任博兴县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等职。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