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的碰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10-28 04:15

  【光明书话】

  作者:梁刚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

  伴随科学技术进步与媒介形态变迁,公民科学素养逐渐提高,科学普及与科学传播的形式不断拓展,科普影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科普影视既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工具,又是影视艺术的有效载体,将科普与影视有机结合,是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由黄雯著、国家出版基金出版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普影视导论》一书,是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当下、从国内到国外,利用大量生动案例将科普影视系统性、全面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科普影视导论》分三篇,上篇从理论与历史的视角在纵向脉络上梳理了中美科普影视的发展历程,以比较视角解读了中外科普影视的异同;中篇具体从科普模式角度介绍了网络科普影视的前沿动态,满足读者对科普影视的多样化需求;下篇针对实际操作的维度详细介绍了科普影视的编导与制作。

  总体而言,本书涵盖了科普影视的概念界定、理论概述、历史脉络、产业环境、发展现状、典型案例、传播模式、内容形式、策划制作、现实困境、未来前景、对策建议,全方位、立体化的阐述让读者对科普影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梳理科普影视演进脉络,把握科普影视发展机遇,指导科普影视实践操作,正视科普影视存在问题,探索科普影视创新方向,本书做到了为学界提供理论贡献、为业界提供前沿洞察、为社会提供知识普及。

  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实践手册,将二者有机结合,离不开作者的理论积淀与实践经历。本书作者黄雯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后来又在中国科技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副主任,是该系影视传播专业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安徽省文联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履历,决定了本书高质量的呈现。尤其是黄雯在策划与写作本书的间隙,两次去美国、英国访学,汲取了科技先进国家在科普影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精髓,并充分体现在本书中。

  在我主持《中华读书报》编务工作之时,黄雯与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位同学一起在报社短暂实习。毕业后她如愿去了中国科大担任教职。这期间,她邀请我到中科大做了两次影视前沿的讲座,并观摩了她参与导演的致敬“两弹一星”科学家郭永怀的音乐剧。从学生到教师、从实践到教学,黄雯长期从事影视传播、科普影视、影视理论与创作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本书可以说是其个人学术成就的总结和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呈现。希望黄雯未来继续深耕科普影视领域,期待其更多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成果,做有担当、有温度的教学,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8日 11版)

[ 责编:王丽媛 ]
(0)

相关推荐

  • 黄典林老师对谈邓建国老师:新闻传播学,究竟怎么学?

    用有趣推倒学术的墙,让传播学得以传播.08-16 13:42 问题一: 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生而言,专业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 邓建国老师:能力是根据专业来定的,那么首先我们就得明白,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

  • 陶祖莱:健康,科学与人文的融和

    如果你不等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么把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 泰戈尔 21世纪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就有所谓的三大议程: 第一个是人的健康,就是个体生存质量,是人作为肉体与精神统一整体的健康: 第二个是人 ...

  • 科学与人文并存,你就是真正的英雄!

    文丨小甘菊 · 主播丨涂山 在老年人印象中,医生可做大夫.老师,他们中的大部分对医生十分敬重,因为老年人知识匮乏,无法对病情做出判断.而年轻人注重个人的选择自由,有获取知识的途径,在追求个性和张扬的时 ...

  • 敬畏生命,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医学初心

    文丨雪峰 · 主播丨萧然 著名医学家林巧稚医生说:"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单纯地或仅仅依赖检验报告做医生是危险的." 医学本是一种经验科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 ...

  • “大科学”教育,科学与人文的二重奏

    文丨雪峰 · 主播丨萧然 时至今日,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分成了两大块:科学与人文. 科学讲究确定性,对认识领域进行切割.分解,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知识,但是对人类命运自身缺乏反思性的能力,它的目光是朝 ...

  • “大科学教育”:科学与人文的跨界融合

    文丨果其然 · 主播丨北屿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每次在给新生授课的时候,他总会说出这样的开场白: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哲学,才是亚里士多德的遗产,其实整个大学,都是亚里士多德的遗产. 事实正如陈嘉映所述 ...

  • 纯粹的文化缺乏自然性,纯粹的科学缺乏人文...

    纯粹的文化缺乏自然性,纯粹的科学缺乏人文性.一阴一阳,阴阳合一,这正是我们的文化能够领导世界的资本.多谢朋友转发.//@cai才758:转发了//@7811414:真正的中国文化是阴阳合一,这是可以领 ...

  • 王逸舟 严展宇:探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多维向度:科学、人文与艺术

    中国国际关系学在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仍需警惕缺少方向感.不同知识间通约对话不足和创造性缺失等一系列短板.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而言,探索多维向度的学科发展道路是当前的迫切需要.科学向度.人文向度和艺术向 ...

  • 南京科协大讲堂暨院士论坛:把“冷门”焐热,让“热门“升华 ——我平凡科研案例背后的科学与人文思考 和另外 2 个页面 - 个人

    报告人简介: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担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工业 ...

  • 科学和人文谁更有意义

    生活中,若科学和人文谁更有意义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 既然如此, 现在,解决科学和人文谁更有意义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 对我个人而言,科学和人文谁更有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