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战犯”陈长捷,1959年被特赦,晚年过得怎么样?

1950年11月的某一天,在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路一号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从车上将一名又一名已经一瘸一拐的战犯,关进了功德林监狱。

这些战犯是解放战争期间被俘的国民党军方的许多高级官员,实际上,早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已经制定了较为详实的“优待俘虏”政策。

中国共产党作战时对待俘虏一贯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待日军俘虏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同为中国人的国民党军了。

其中有一位曾经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功德林战犯”陈长捷,在1959年被特赦,而他的晚年过得怎么样呢?

一、改造所中由武将转为文武双全的“儒将”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在平津战役中被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被派遣到天津担任守卫任务的陈长捷,由于抵抗无力被活捉,最终天津也得到了解放。

陈长捷被俘虏后,先是被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到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这一批被俘的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其中就包括陈长捷。

在被关进战犯管理所的那一年,陈长捷其实已经57岁了,一直到10年后他被特赦,陈长捷的晚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十年,对许多被俘的国民党军兵来说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转变过程。

最初,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这些国民党军官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屑的,其中与陈长捷相识国民党军前同事黄维、沈醉都是这样的态度。

而陈长捷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身体也不太好,改造期间只需要参加一些轻微的劳动,这样的“优待”也让陈长捷开始在态度上有所转变,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参与到改造中。

另一方面,早在平津战役期间,陈长捷对于是否起义其实是十分动摇的。

在被关进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之后,为了能够早点从“功德林”出来,陈长捷一直十分积极的配合着内部管理人员的工作,各方面的表现都十分优秀。

二、特赦之后恢复自由,晚年与文史相伴

不同于其他战犯,由于陈长捷年纪比较大,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根据其他国民党军官战犯的描述,当时有许多战犯都在空闲时间买书来读。

毕竟那一段时间除了日常被安排的工作之外,几乎就只有读书,陈长捷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陈长捷并不像其他人一样靠读书来消磨时间,或者试图从书中寻找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他买的书都会认真读,甚至还会在每一页做好笔记。

根据沈醉在《战犯改造所见闻》一书中的记载,在功德林被改造期间,陈长捷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他在休息的时候,既不打桥牌也不下棋,而是几乎手不释卷的专心致志地看书,后来我对他的看法和当初完全相反了,我认为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真正儒将”。

许多人想到陈长捷,总是认为他是国民党军官中的一员猛将,生来就是要上战场杀敌的,甚至有一些只闻其名、从未见过陈长捷的人,只凭想象就觉得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老粗,然而,实际上的陈长捷看起来像一个十分瘦弱的“书生”。

陈长捷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军官,他并非出身于行伍之中,而是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的高材生,在校期间,陈长捷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对一些理论也有很高深的理解能力。

据功德林管理所的管理人员所说,陈长捷自费购买了马列相关的图书,读得很认真。

他最初也和许多被俘的国民党军官一样,是出于好奇心,为了寻找中国共产党胜利的“秘诀”。

但是在读的过程中,陈长捷逐渐产生了兴趣,最后竟然手不释卷,在许多地方都写下了读后的批语和心得,同期的人都戏称他为“理论家”。

1959年12月4日,作为首批获得特赦的战犯之一,陈长捷在经过了十年的“牢狱之灾”后终于恢复了自由之身,尽管这时候陈长捷已经将近70岁了,但在老年人当中他的身体还算是比较硬朗的。

被释放后,周总理找到第一批得到特赦的人,听他们分享以后的志向,并给他们提供了出路:

“你们的志向虽然都很好,但别忘记你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给后人一些经验和警示,历史有正面和背面,它不光为胜利者所有,没有背面也就没有正面”。

周总理提到,他打算在全国各省市政协所辖的各个专家会中,增设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并设立文史专员办公室,包括陈长捷在内的这一批被特赦的战犯都是国家干部。

按照组织的分配,包括陈长捷在内的一大批国民党官员第一职务就是去当文史专员,但他却主动要求去做清洁员扫大街。

许多人并不理解这一决定,但在他自己看来,既然现在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就应该从最底层的公民做起,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实事。

后来还是因为中央怜惜他的才华,希望他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为在功德林管理所生活期间,陈长捷读了许多史书,在文学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1959年,陈长捷被任命为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主要负责文史资料的编撰工作。

这样一来,陈长捷也回到上海得以和家人们团聚。

在并不长的工作任职期间,陈长捷努力工作,写了将近10余篇、30多万字文稿,为后人留下珍贵的一手历史资料。

三、戎马一生,心中怀有国家大义

陈长捷幼时也是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家境贫困,为了生计母亲早早地就出去给别人做乳母赚钱养家。

但是家中子女太多,即便是母亲在外赚钱也无法顾及到家中所有的子女。

为了让家中的情况能好一些,1892年前后,陈长捷刚出生没多久,他的母亲狠下心给他断了奶,将他遗弃在外面的一座宗祠中。

他的哥哥姐姐们每天缠着母亲,才知道母亲将陈长捷丢在了宗祠里,这才又被抱回家中。

自此,陈长捷就多了一个“拾拾”的别名。

小时候的陈长捷在家中兄弟姐妹的照顾之下,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据说,陈长捷到2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天赋,聪明过人,私塾斋的老师田春干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免除了陈长捷的“束修”,还资助他到福州示范学堂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田春干不仅是陈长捷求学之路上的恩师,也是他的岳父。

来到福州之后的陈长捷,赶上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担忧国家形势的陈长捷毅然决定要参加起义军。

此后陈长捷开始到福建武备学堂训练,十分刻苦努力,有时候甚至晚上不睡觉也要训练到深夜。

由于陈长捷的优异表现,没过多久他就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骑兵科学习,他也是在这里碰上了傅作义,二人在军校期间常常一起喝酒谈天,关系十分密切。

抗日战争期间,二人虽然是国民党军方面的高级军官,但心中常怀有国家大义和民族情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共产党军方面积极抗击日军之外,国民党军队方面的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英雄,陈长捷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长捷”将军人如其名,在抗日期间多次率领军队突出重围,重创日军,不仅在国军中十分有名,在日军中也被誉为“常胜将军”,令敌人胆寒。

而陈长捷将军依仗着本人的军事才能,他的称号是在特别艰苦,对中方形势尤其不利、甚至都是在日军兵锋尤其强盛时期打出来的,而这样一位能打胜仗的虎将的“常胜”气运,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就停止了。

四、“常胜将军”陈长捷:功德林狱中痛斥傅作义

陈长捷将军本人不仅具有相当深厚的军事才能,心中也怀有民族大义。

据称,陈长捷在1939年就曾经为了抗战,公然反对阎锡山。

因为阎锡山本来就和蒋介石貌合神离,但他却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让陈长捷去缴获中央军在山西地区一小撮部队的机械。

接到这个命令的陈长捷将军大怒,阎锡山虽是他的上司,陈长捷也直接斥责道:“你将我陈长捷当成什么人,在抗日这个关键时期,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此后,陈长捷公然抗命,投奔到傅作义帐下。

傅作义率领部队起义直接促成了北平地区的和平解放,保全了北平这座古城,最终免受了战争的侵袭,这一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首领对此做出了高度评价:“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因此,到建国之后,傅作义虽然作为国民党军的高级官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高级军官任职。

但也正是因为傅作义的起义,原本有机会起义的陈长捷成为了“阶下囚”。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傅作义的推荐之下,蒋介石对于陈长捷也尤为重视,任命他为天津警备司令。

当时傅作义虽然决定起义,却命令驻守天津城的陈长捷将军死守一直到最后一刻。

陈长捷对于他的上司兼同班同学一直都有知遇之恩的感激,连连保证“请总司令放心,有我长捷在,津万无一失。”

平津战役开始后,东北野战军入关,将天津城区包围起来,陈长捷收到来自共产党的信件,劝其放下武器。

陈长捷虽然知道形势危急,也不敢自己做决定,便立即向傅作义请示。

然而正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秘密谈判的傅作义下达了“只要坚定地守住,就有办法”的命令,陈长捷只能选择死守。

最终,傅作义成为了功臣,陈长捷却在被俘之后称为了战犯。

一直到陈长捷被关进战犯管理所之后,还在因为没能坚守天津城,对傅作义感到十分愧疚。

但在知道正是因为傅作义的所作所为让他成为罪犯之后,陈长捷不止一次在狱中痛斥傅作义。

但实际上,傅作义对此一直以来也十分愧疚,常常到功德林监狱看望他,也常常为陈长捷说情。

好在陈长捷也积极参与思想和劳动改造,并在10年后作为第一批战犯,获得了特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