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腐朽混乱的企业,为何还能成为巨无霸?

阅读第1365天
蓝血十杰加入的福特公司,我只是略有所闻。能够记得的,也只有福特是一个很大的汽车品牌。之所以记得,还是因为它赞助过《中国梦之声》这个节目。
而说过福特的老冤家,通用汽车,我稍微熟悉一丝丝。因为三年前,我曾经拜读过彼得·德鲁克的大作《公司的概念》。这本书,就是以通用汽车为蓝本。
书中的各项内容,乍一看,确实让我触目惊心。而当我翻开现在这本书,看到作者以第一视角描写福特汽车的时候,我抑郁了:这样的公司居然还能存在?
01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如果只远观的话,底特律的福特工厂,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至少,以当时的审美来说,确实如此。
桑顿和另外几位伙伴,好歹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可是当你入眼所见,看到一个钢铁帝国运行的景象,男人,尤其是想奋斗的男人,确实忍不住心神激荡。
进入公司之后,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真的一眼望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管理者不知道自己的上下级是谁、财务极度混乱、利润/采购/库存貌似只有上帝才明白……
或许也是这种混乱,才让桑顿觉得,自己带来的这批精英,才能给这个“暮年”的帝国注入新鲜血液,迸发新的活力。
只是,我更多地在思考,为何像福特那种,内部极度混乱,感觉随时崩塌的企业体系,还能支撑这样的一个庞大帝国呢?或者说,有的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甚至前行至今?
带着这个疑问,我尝试分析了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或许就是当时的环境使然吧。19世纪末,汽车开始出现。待到20世纪初,汽车已经成为美国人相对常见的交通工具,甚于马车。
汽车行业,在当时看来,就和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只是拿出名头,就会肃然起敬!
02
同时,福特公司确实算抓住了机遇。老福特时期,抓住了汽车即将兴起的这个信号,一头扎进去,同时选定了底特律这个繁华的都市。虽然,这种繁华,只是汽车行业。
战争时期,福特公司和国家进行了“适当的合作”,也算是响应了国家号召,对自身的扩展有一定的加分。虽然内部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这个公司名头,却是一道很棒的护心锁。
这三个小因素,其实在目前的大环境也是存在。机遇这玩意,什么时候都不缺,但是缺发现它的眼睛和行动力。
或许,就像是雷布斯所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看到过一篇文章,探讨现在社会的机会是否真的越来越少了,因为放眼望去,看到机会的地方已经逐渐形成垄断。
以我浅显的眼光来看,远远还不至于。
暂且不说中国的企业发家史,也不过短短的半个世纪不到,底蕴太浅;更不用说企业的兴衰都是正常,不要迷恋企业的万古长青;更不用说,某些垄断,一旦触碰到“肥硕”,立即就可灰飞烟灭……
只是回看历史,任何时期,当人们觉得没有新的东西可挖掘时,总会迎来别样的惊喜。物理学届的大佬宣布,物理已经没有什么可探究的东西时,霍金、爱因斯坦的打脸就先后而至。
03
当然,机遇来得太快,不一定抓得住。或者,抓住了,能不能抓牢,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所以,有的企业辉煌,真的如同前不久划过的流星雨,转眼即逝。
不知道,以后还能有几人记住。
第二个原因,那些看似问题很多的企业,可能是我们的认知偏差。我在思考前面那个疑问时,想到了《公司的概念》中,对于通用的描写。如果真的进行对照两家公司,半斤八两是最合适不过。
就是这对难兄难弟,攫取了美国汽车市场超过75%以上份额,真可谓汽车帝国。在当时一辆普通汽车还不到500美元的时候,他们已经是价值十数亿的巨无霸了。
以现在这本书的作者眼光,以桑顿那帮人对数据和流程极度苛求的目光,以德鲁克那种想着建立管理标准化的思想,这些企业,好像真的“病了”。
不过,与其说它们病了,还不如说它们是时代的产物。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现在看来是愚昧的三从五德,而在千年前,就是道德标杆。
这条界限,限制所有人。哪怕站在顶峰的君主,也要表面上遵守这样的规则。
以现在看以前, 正如我们以局外看局内一般。未曾经历,便进行评价:不道德,不恰当,太残忍……若是如此,可能这种天气也会打雷吧。
04
虽然是认知偏差,也并不能完全否决这些公司彼时的现状不堪。随着时代的前进,这样到处漏风的房子,还能屹立不倒吗?
或许可以。虽然,翻阅企业简史,可以看到诸多兴盛一时,甚至数十年的企业轰然倒塌。但,也会看到,更多的企业,依旧砥砺前行。
如果再去对照半个世纪前它们的模样,和现在依旧不死的企业,应该还能看到变化。如果,它现在还有极高的地位,或许能够展示脱胎换骨。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有一句话叫做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是,我们不一定知道,浪子回头,是什么时候。
这些企业,到了某个时间节点,不管是因为领导者的缘故,还是市场的反馈,亦或大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开始意识到:需要变革!
只是,这种变革,并不能完全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或到底多久一定能够功成。碰到那种铁血手腕,同时权力把控极强的大佬,也许能够一力破万法。
更多的,还是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那般,慢慢调养。毕竟,积垢已久,虎狼之药也变成了催命符。过犹不及,快犹不及。只要,不要完全苟活而不思变矣。
【结语】
当我写下这篇笔记时,又在思考,会不会这种思绪又太过遥远了呢?是不是又太“志存高远”了?想到越有本事的人,越只关注眼前的事,我就觉得自己没有本事。
不过,也会好奇,那些大佬在一路前行的时候,如何才会以闭门造车的绝技,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化解呢?莫非,上天很早就定好了这个世界的主角。
如果,这个世界不是一幕真实的舞台剧,也没有编剧和导演来控场。或许,每个人,都应该有露脸镜头的机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