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加速“上车” 主流车企认可与否成关键
华为鸿蒙系统正在加速“上车”。北汽蓝谷有关负责人透露,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北汽极狐华为版新车将于11月小批量产交付。小康股份方面则宣布,小康赛力斯将要发布的新车会搭载基于华为鸿蒙的智能座舱。此外,长安汽车和思皓汽车的智能座舱也有望采用华为鸿蒙软件系统。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上车”的成败关键在于获得主流车企的认可,形成规模化。
据北汽蓝谷负责人介绍,11月交付的极狐华为版新车型是在极狐普通版基础上搭载了最新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属于高端智能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华为版新车通过鸿蒙系统可以匹配高精地图准确提取车道及红绿灯信息,通过系统不断自我学习、持续迭代,在路口控制表现等方面更加接近人工驾驶,可实现直行、左转、无保护转弯等功能。同时,华为鸿蒙车机操作系统将通过一芯多屏技术,完成多并发、多用户、多任务的处理,实现应用极速启动并协同车体的多个部件,满足出行场景需要。另外,新系统能实现全场景协同,不同设备间互联互通,还可连接智能家居等设备。
小康股份方面表示,小康赛力斯将在年底推出一款智能豪华电动中型SUV,这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汽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日前在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操作系统是汽车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拥有自己的统一的操作系统。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整车计算平台需要CPU加操作系统,应及早谋划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同时,统一的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可以形成构架之上的App软件,有助于形成好的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开放的数据平台,可以进一步促进底层的算法优化。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82%,数量将达2800万辆;到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95%,数量约3800万辆。
业内专家表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契合了不少国内车企快速发展汽车智能网联化的现实需求。对于车企而言,自研一套操作系统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软件团队,资金投入也非许多国内中小车企和品牌能够承担。同时,车企自研操作系统往往是自产自销应用在自家车辆上,如果汽车销量不足就无法分摊软件系统开发成本,后期难以实现高频率的迭代更新甚至维护。
从技术层面看,虽然Linux、QNX和Android系统是当前市面上车型的主流选择,但在开放性和安全性上各有不足。华为推出的鸿蒙车载操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些系统的劣势,并且能够比较顺利地迁移手机的生态,可以丰富操作系统在汽车的应用前景。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随着鸿蒙系统加速汽车等应用场景拓展,包括硬件开发商(芯片、模组、板卡)和软件开发商(OS适配定制、应用开发套件、基础软件算法)的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正在基于Linux内核开发汽车操作系统。10月2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其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和数据中心均于近期投入使用。业内专家表示,特斯拉牢牢把握着自己生产的智能汽车核心数据的控制权,给其他汽车制造商带来示范效应。
智能汽车的各种设置信息都记录在操作系统中,自研操作系统已经开始成为部分车企布局智能汽车,确保车企与用户之间黏性以及维护车企数据主权的重要一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今年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就表示,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一家供应商为上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陈虹看来,如果由一家公司为上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仅仅是上汽,蔚来、小鹏、理想等中国造车新势力,丰田、大众、通用等传统国际车企集团,都在斥资研发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参与汽车智能化竞争。属于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也透露正在研发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计划于明年推出测试版,通过两年测试后再开放给所有开发者。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表示,对于华为而言,操作系统占领一定规模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得到主流车企的认可,是至关重要的。汽车行业规模大、研发投入大,专利开放度高,华为需要妥善处理好与车企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自身定位和车企的核心诉求,扮演好供应商的角色。如果在汽车应用领域做得好,华为未来打通全场景设备的生态体系,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