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里有没有一滴“紫霞的眼泪”? | 教你3招处理“未完成事件”

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剧情经典,百看不厌。剧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想到的一个问题是:紫霞在至尊宝心里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一滴眼泪,以致于至尊宝说出那样的誓言:“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体验一个经典的实验:在你的面前铺一张纸,上面有一个只完成了3/4的圆,给你一支笔。聪明的,请你告诉我,现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补上那缺失的1/4,让圆弧成为一个完整的圆——是不是这样?心理学家对此解读说:让缺失的圆满,这是人类共通的心理特征之一。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驱使他想方设法完成。由此,形成这样一个现象:所有的“未完成事件”会变成“魔咒”浸入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

所以,紫霞仙子留下的那一滴眼泪,撬动的是至尊宝爱而不能的“未完成”,而这个巨大的爱情遗憾,也使《大话西游》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未完成事件”这个词语来源于20世纪初诞生于德国的完形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创始者之一Frederick Perls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与人们过去没能完成的事情有关。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的有效接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层面上的“未完成事件”是一种情结,非指日常生活中没有完成的事情

我的来访者阿强,28岁,一个阳光俊朗的男孩子,他来咨询的原因是无法维持一段比较长久的恋爱关系。从26岁开始,2年间,他已经先后经历了6段恋爱,每一次都是这样的模式:阿强各种讨好心仪的女孩子--女孩子被打动,同意交往--两人关系相对稳定后阿强开始感觉到女孩子对自己的各种不满意,因此两人发生不愉快,最终分手。

深入的探索之后,阿强发现,这个状况,和他小时候与妈妈的互动有关系。小阿强一直想得到妈妈的肯定和赞美,但不管他如何努力,得到的总是妈妈的否定和批评。这让他觉得自己笨拙而卑微。长大以后,他把对母亲赞美的需求,转化为对女孩子的追求,用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男人。尽管他运用了各种策略,最后也得到了来自女孩子们的肯定和赞美,但他还是无法满足,总觉得对方讨厌自己。最后他无法如愿得到更多,只好结束这段关系。

阿强的故事,是很明显的“未完成事件”影响我们生活的例子。阿强在亲密关系中希望得到对方无条件的赞美和接纳,这些需求是“儿子”式的,而非“男友”式的。他一次次的重复索取,源于内在追求“母爱”的驱动力。

我们为什么对“未完成事件”如此执着呢?

心理学家认为,人具有一种认知闭合需求。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不确定的情景时,有一种求知动机——“人总希望能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论这个答案是怎样的。因为与混乱与不确定相比,任何明确的答案都会让人们感受到认知上的舒适”。

对我们而言,“未完成”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不确定,不甘心、更或者意味着懊悔和遗憾。当一件事成为了“未竟之事”,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估就会脱离此时此地的事件本身,回到那时那刻的旧创伤,我们会设法解决最初令人不知所措的恐惧。我们深陷相似的情境,能量和注意力无法完全放松地投入到当下的事务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那些熟悉的痛苦。这就是未完成事件给人们造成困扰的基本原理。

由此看来,每个人或大或小,都有自己的“未完成事件”;或多或少,都被“未完成情结”干扰,那么如何处理人生中的“未完成”呢

我们的心理防御会本能的采用两种方式:补偿宣泄

补偿可以是对自己的。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小时候爸爸妈妈要求我用心读书,特别限制看电视的时间,我在看电视这件事情上没有自主权,特别不爽。于是独立生活以后,有一段时间,我只要回到住所,就让电视处于开机状态,我根本不是为了看节目,只是用“我可以自由掌管电视时间”来自我补偿幼年被控制的痛苦。

对他人的补偿行为也很常见。我的一位朋友因工作原因无法长期在母亲身边尽孝,后来她的母亲心梗突发过世,朋友懊悔万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她不久竟认了一位独居的邻居大娘做干妈,犹如亲生女儿一般事事照料。很多人不理解她的行为,其实她只是将自己无法对母亲尽孝的愧疚转移到邻居大娘身上罢了。

宣泄,更多地表现在情绪方面,将想表达却未能如愿表达的情绪发泄到别处或他人身上。

补偿和宣泄往往会同时发生,它们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未完成”的煎熬。然而,在放松之后,我们很快会感到空虚,因为我们的需求并没有在根本上被满足,那个“未完成”的魔咒还在。

第一招:既然魔咒在,不如承认它。

如果这魔咒就是那滴“紫霞的眼泪”,我们想擦去它,就要先看到它,接纳它的存在,承认它对我们的影响,感谢它曾提醒我们,所有的过去在我们的生命里,鲜活的存在过。

第二招:尝试自我觉察,看看所有“未完成”后边隐藏的需求是什么,去完成那个需求。“未完成”停留在过去,而我们却来到当下。我们已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自己,我们可以尝试让有力量的自己去救赎弱小的自己。

比如我的来访者阿强,他可以回到“需要得到妈妈的认同和赞美”这件事情上,把自己渴望母爱而不得的失望和愤怒表达出来,直面在心头盘旋已久的痛苦。当他这么做了,他收获的不仅是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可能,更有机会消除多年来母子间的隔阂。

第三招:给“未完成”一个体面的告别。

我们必须承认,缺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很多事情,就是无法完成的,有这些不完美的存在,才成就了我们的完美人生。

为“未完成”做一个完成的仪式吧。

比如,做一个简单的冥想,直面所有的一切:痛苦或者快乐,对曾经的人或事表达你的所有愿望和感受,祝福他们,也请求他们的祝福,然后和他们告别。把这份感受留在那个空间,带着喜悦和力量,回到当下的生活。

曾奇峰老师曾经说过:所有的仪式都是葬礼。这个葬礼,埋葬的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执念,催生的,是我们崭新的人生希望。

我们这一生,注定有很多无法实现的愿景,比如望而不得的关心,无疾而终的暧昧,功亏一篑的成功……并不是每件事都可能有一个结果,面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遗憾,我们有时候会无能为力,但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放下执念,还是忍受纠缠,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所以,如何处理你心中那滴“紫霞的眼泪”呢,你的答案是什么?

参考资料

1、《完形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英)戴维·曼恩(Dave Mann)

201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  刘雪峰, 张志学. (2009).  心理科学进展。

作者 | 孟   玮
编辑 | 李若晨
策划 | 吴乐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