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谈百病|拒绝蛀牙,不妨从饭后刷牙做起

本期话题:生活习惯与龋病

本期专家:王燕教授

专家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大夫,孩子的牙怎么黑了呢?”不到两岁的小宝宝,居然发生大面积蛀牙。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特诊科主任王燕教授介绍,“吃夜奶”很容易导致宝宝牙齿龋病。宝宝牙齿萌出后,家长应注意帮孩子睡前清洁牙齿;如果夜间喂奶,也应及时清洁牙齿。

龋病,就是人们平时说的蛀牙或者虫牙。它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上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我们每天所吃食物就是引起龋病的因素之一,像常喝可乐等碳酸饮料或果汁等含糖饮料这种习惯,会明显增加龋病发生的可能。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前提。王燕提醒,爱护牙齿应当从日常维护做起,尤其是正确刷牙并注意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经不起龋病检查的牙齿

具有30年临床经验的王燕教授介绍,在日常口腔门诊的患者中,约有6成是牙体牙髓方面的疾病,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龋病。

龋病是致龋病菌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食物,尤其是糖类是一个重要因素。”王燕表示,再就是宿主和时间。

现在被人们广泛接受的龋病发病因素就是四联因素理论,即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她解释说,其中“宿主”指的是牙齿的发育状况。有的人牙齿发育良好,釉质钙化程度高,就不容易发生龋病。反之,就容易发生龋病。

原卫生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原国家卫计委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儿童患龋呈现上升态势。

事实上,人的口腔中有多种病菌可以引发龋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可以发酵食物中的糖类而产酸,导致局部pH值降低。”王燕表示,“当pH值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溶解牙齿表面的釉质。牙齿无机物溶解、破坏,继而有机物崩解,从而在牙齿上形成实质性的空洞。”

牙齿表面是坚硬的釉质,其内侧是牙本质和牙髓。通常,龋病开始发生的时候,人们并不能及时察觉。如果龋坏仅限于釉质,患者自己是没有感觉的。当龋坏到达牙本质时,会出现龋洞,并对外界刺激出现敏感症状。

王燕提醒,一旦发现牙齿上出现龋洞,应当尽快到口腔门诊就诊。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引发牙髓炎等并发症。“不少就诊患者来看其他牙病,会被发现牙齿上存在龋洞。”她说,“牙疼了再来就诊,有可能龋洞已经深及牙髓组织,需要做更为复杂的根管治疗!”

牙齿好的时候就要定期检查

如何减少龋病损害呢?定期检查!

2019年,在外打工的赵强(化名)因为蛀牙导致牙髓炎,在当地牙科诊所做了治疗。因治疗效果不好,他又找到正规医院,被告知需要做进一步的根管治疗,比较复杂。

赵强感觉心里不踏实,后来经人推荐,预约了山大口腔王燕教授的专家号。“经过两次治疗,我们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并嘱咐他记得回来复查。”王燕介绍,前段时间我们做随访,问他怎么没有来复查;赵强的回答是“觉着也不疼了,没必要再去医院了”。

“这种想法和认识,是比较典型的。”王燕说,事实上,半年甚至3个月就应当做一次牙齿检查,如发现小问题就及时解决。但是,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重视、不在意,小问题会拖成大问题,非得等到疼得受不了了,才到口腔门诊就医。

今年31岁的马鸣,不久前到山大口腔看牙,王燕对他印象深刻。原来,马鸣的牙齿龋病已经非常严重,基本上已经是满口蛀牙。不过,他自己似乎并不在意。如果不是因为谈对象,父母硬逼着他来看牙,可能他还会继续拖着不治疗。

事实上,龋病病程比较长,按照病变程度可以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早发现、早治疗,遗憾的是很多病人发展到了深龋才来就医。”王燕强调,年轻时不爱惜牙齿,年纪大了追悔莫及。因此,酸蚀应防微杜渐,牙齿还好的时候就要定期检查。

警惕无处不在的添加糖

作为访问学者,王燕曾先后在美国、日本工作生活过。“2013年在东京的时候,我注意到人们都有中午饭后刷牙的习惯。”王燕解释说,饭后食物的残渣会留在口腔里,及时清理能有效避免糖类发酵酸蚀牙齿。

对大多数人来说,早晚刷牙已成习惯。如果从预防龋病的角度分析,每次饭后都刷牙才是正确的选择。也因此,在王燕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牙刷、牙膏、牙缸。她一笑就会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这里面就有好好刷牙等好习惯的很大功劳。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龋病。“首先就要好好刷牙,以正确的方式刷牙,刷够时间。”王燕表示,“再就是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喝饮料、不喝碳酸饮料,少吃甜食、零食。”

很多人从小就知道,吃糖对牙不好。其实,糖类细分起来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这些糖类因为包裹着一层植物细胞壁,消化过程较为缓慢,对牙齿影响较小。

“游离糖常分为两种,对身体危害较大。”王燕说,“一种游离糖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天然’‘健康’。另一种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也叫添加糖。”

在日常生活中,添加糖几乎无处不在,却很容易被忽视。它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蜂蜜、糖浆、蜜饯等甜味零食,还可能隐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话梅等。

不管是碳酸饮料、酸味饮料,还是果汁、蜂蜜、含糖加工食品,都会因为对牙齿酸蚀引起龋病。从管理日常行为做起,拒绝蛀牙!王燕建议,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不喝碳酸饮料;按时吃正餐,少吃精加工食品,控制零食、甜食。

专家名片

王燕,口腔医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日本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特诊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专委会委员、口腔美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专家组成员。

在山东地区最早开展镍钛旋转器械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及显微根管治疗,熟知各种疑难根管的根管治疗。长期从事牙髓生物学的研究,特别对年轻恒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的再生治疗及机制有深入研究。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

擅长显微微创根管治疗、椅旁数字化牙体修复、各类颜色异常牙齿的美学治疗及年轻恒牙的微创治疗,为山东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