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追本溯源,可以说泰山起到了十分特殊的重大作用。
神话是古老文明和民族文化的源头,华夏文明的神话故事,首推盘古开天辟地。在人类各类文明都有的关于世界如何产生的神话中,中国的神话是盘古于混沌中开天辟地,揭示了中国版本的世界来源。神话说盘古创天地后,面向东方太日苍天,轰然倒下,化作人类生活的山川河流,头颅就是东岳泰山。这个神奇瑰丽的神话,从一开始就写进了中华文明的秘密基因:泰山是中华文明的头,是中华文化的策源地。
在神话中,开创世界后,人类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择地安居,与自然进行磨合,重中之重的篇章是治水。几乎所有世界各地的神话,都说到远古时代曾有过惊天地的大洪水。西方传说是神因为人类犯罪,故降大洪水来惩戒,这也是罪感文化的起源之一。各民族大洪水的传说版本不一,在中国,则有大禹治水的著名传说。编辑《海国图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登上泰山时写道:“稽首黄河决北勿决南,川渎洪荒还大禹。”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是文化的“活化石”,隐含着古代的文化信息。就说“泰”字,上三人,下水,表明了古人逐水而居而又处水之上,代表了人们居住于高处既取生命之源又绝洪水之患的美好祝愿,泰字就有避水患而得平安的意思。有人认为,从“泰”的篆字看,水底滑而有人招扶,因而生安稳,是危险中得安全,故“泰”字有扶持、安定之意。在中国,《周易》乃群经之首。有研究认为,“泰”的字义,由《周易》的“泰卦”而来。卦辞这样说:“泰,小往大来。吉,亨。” “小往大来”,指的是必须让小人出去,有贤能的大人进来,就是诸葛亮说的“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会安定。《易·说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大而稳,稳而安”的意思。
在先秦的甲骨文与金文中,“太”与“大”是通用的,读音相同,意义想通。《骈雅训纂·释名称》中说:“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泰,故而有大的意思。在先秦,“大”的本义是张开手臂的人,人是“万物之灵”,“泰”从其文字基因中,就隐藏着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精神。
泰字,写进了造字的古人最美好的祝愿。比如:“泰定”表示安定,“泰治”指国家太平安定,“泰日”指天下太平的时代,“泰通”就是国泰政通,“泰平”就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地名是文化在地域中的重要印记,“泰”字,往往被用于地名,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泰山所在的“泰安”就是典范,大家熟知的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泰国”,大家不熟知的含“泰”字的地名更多,如“泰和”就是太平和谐的意思,泰和市属江西省,还有江苏泰州、福建泰宁等。我们很多的成语,以“泰”字表达各种美好的意思,诸如:泰然处之,表示安定从容;否极泰来,出自《周易》,“泰”就代表了顺境,代表了好运气;还有国泰民安、泰山北斗、重于泰山等等大量的常用成语。据查,“泰山”作为文字表述,最早出现在《诗经》。《诗经·鲁颂·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自此,历代文化名人纷纷对泰山进行诗文著述,仅在泰山上就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出现了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值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传世名篇。《诗经》是中华诗歌的源头,在数以万计的吟诵泰山的诗歌中,正是《诗经》这第一首诗歌对泰山的描写“岩岩”二字,最为简洁传神,让人眼前突兀出泰山的形象,不愧是描写泰山的文学高峰,有人甚至认为是后无来者。
《山海经》记载,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金玉”是人们对富贵的代称,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经过岁月的洗礼,泰山沉淀成为一种文化,在汉语中代表了太多的美好。泰山是中华文化中高山的代表,泰山就经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宝贵的、有价值的事物,最为突出的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民间将泰山视为一种神灵,因泰山代表浩然正气,人们认为将泰山石立于叉路、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刻上“泰山石敢当”,具有驱邪挡煞的作用。泰山石敢当,与孔子、关公一样,成了天下华人的信仰之一。
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从神话中来,在民间又再被不断的神化,遂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史记集解》说:“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泰山近于神,于是,泰山长期以来成为民众信仰的对象,从而产生了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大帝(泰山神)这样的形成自道教的民间神祇。泰山保留至今的还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体现神灵信仰的建筑。无论神话还是现实,华夏大地上的帝王对泰山是相当尊崇的。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临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秦汉之前,有72代君王登临泰山。秦始皇统一六国、于泰山封禅后,历代帝皇都喜欢这个隆重的仪式,自秦至清,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27次,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封禅形式,其实是君王皇帝与上天的一次次对话,或者说是向上苍乞求,是表明上天要点了点泰山这个“头”,君王皇帝才有统治的合法性,才算是奉天承运,是天命所归,才能稳稳当当地做起“天子”。什么是“头”?头就是头脑,延伸为思想与灵魂,外化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山具象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可谓遑遑大观,以泰山所代表的精神气质也是见仁见智。依笔者愚见,举其要者至少应有勇于开拓、沉着稳重、争取一流几个方面。
盘古开天辟地,赋予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精神气质。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无论那个朝代,中华民族都具有泰山所代表的开拓精神。华人起源于黄河流域包括泰山一带,随后向外开拓,通江达海,乃至扬帆出海,著名的开拓事例有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从而散居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的重要族群。华人天生的大无畏的开拓精神,源头直指盘古的开天辟地。
中华民族,领头的帝王,若被称为英主,文治武功的重要标准是开疆辟土,一个家庭的家长,若是被称为能人,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就是开拓事业。
远的不说,单说当代,若不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打破思想禁锢开始,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就没有如今繁荣的中国。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典型和窗口,深圳的精神,具象为市委前面的那头拓荒牛,形象地揭示了,当年一个小渔村,如今变成国际性大都市,经验千条万条,若归结为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开拓创新。正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勇于开拓,深圳才“杀出一条血路来”。探寻泰山体现的民族精神,我觉得“沉着稳重”应该排在前列。
来自于泰山体现沉着稳重的成语相当丰富,如稳如泰山、重于泰山、安若泰山、泰山磐石、笃定泰山、恩重泰山……在中国名山中无出其右,也是举世罕见的文化现象,泰山是文化名山,作为世界首例自然文化“双遗产”,实至名归。这也从另人个角度说明,国人对泰山代表了沉着稳重的普遍性认可。
有人认为,作为领导人,沉着稳重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北宋名相司马光小时即表现出过人的素质,特别是冷静沉着,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冷静沉着的素质于军事将领尤其重要,面对战争“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沉稳是正确决策的前提。苏洵《心术》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说的就是这样的军事领导素质。
泰山精神既强调开拓,也重视沉着,这是领导者的两种看似矛盾、实质兼容的重要素质。说明作为领路人,我们需要的首领,善于开拓又不能盲目乱干,只争朝夕也要有条不紊。“泰”所蕴涵的“小往大来”,也要求,领导在用人上务必稳重,远离巧言令色的小人,重用踏实真干的人,不拘一格用人才,这是决定“吉,亨”的关键因素。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争取一流”的精神气质。
拔地擎天的泰山,本身就展现出一种高山仰止的气慨,随着先哲贤人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种奋勇向上的攀登精神,比如,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在这里要着重说下大观峰的石碑“登峰造极”,此词出自《世说新语》“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登峰造极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泰山,就蕴涵着体现争创一流民族精神的文化名山。
泰山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泰山精神恢宏博大,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精神气质之一。泰山精神历久弥新,在今天弘扬泰山精神,仍然是一个十分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