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蕉,芭蕉的文学意向
红蕉(Musa coccinea)来自于芭蕉科,芭蕉属。植株细瘦,花苞殷红如炬,十分美丽,可作庭园布置用绿化材料。果实、花、嫩心及根头有毒,不能食用。
【资源志】记载他的根状茎可用于补虚弱。用于虚弱头晕,虚肿,血崩,带下病。 花:止鼻血。
然后我们看这个属的特征,芭蕉属植物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一类重要的植物资源。蕉麻(马尼拉麻)的假茎纤维可供制作耐海水浸泡的绳缆。
栽培的香蕉,或大蕉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著名水果之一,亦可用以代粮,主要制成蕉干或蕉粉以供食用。
芭蕉干或芭蕉粉的营养相当丰富,据粗分析:淀粉74%,蛋白质3.7-4.2%,脂肪0.51%,水分1.2-1.9%,其中蛋白质含量相当高。
芭蕉淀粉特别易于消化,含维生素甲、乙、丙都丰富,完全适于作人类的主食。同时芭蕉作为一种作物,还有很多优点:产量高,亩产平均5,000斤,去皮后净肉重 3,000斤,可得淀粉1,000斤;国外亦有报道其亩产量比马铃薯还要高。
可连续收获 4-8年,省劳力,全年收获,忙闲均等,加工容易,可种在山地,不占水田,病虫害少,水旱灾影响不大。
红蕉的介绍找到的不多,我找了些关于芭蕉的。芭蕉在古人中,文学味道较丰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芭蕉的人格象征往往是“无行小人”的象征。
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全文用拟人的手法,恢谐有趣,芭蕉在此是和修竹、兰、萱、松等芳香植物相对,“而子夺乖爽,高下在心,每叨天功,以为己力”。
窃寻甘蕉出自药草,本无芬馥之复;柯条之任,非有松柏后凋之心。芭蕉无药草之实用,也无芳草之芬芳,更无松柏之后凋之心,这种自然价值的有限,而导致其不为时人所看重。因此在沈约的文里,芭蕉只能是奸佞小人象征。
庾信《拟连珠二十四》:盖闻卷葹不死,谁必有心;甘蕉自长,故知无节。此诗隐喻自己的在后周时期的失节之痛。芭蕉之无节和竹之有节对比。与竹子的孤高形成对比,芭蕉乃是无节之辈的象征。在唐之前,芭蕉的人格象征意义不高,几乎为人所不齿。
谢灵运出生贵族,文采斐然,且信奉佛教,精通佛理。《八赞》中有一篇《芭蕉》:“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含萼不结核,敷华何由实。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陈寅恪在《禅宗六组传法偈之分析》中:“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说明阴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芭蕉这种意义已经广为文人接受,芭蕉比喻人身不实,空无的观念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人的作品中。
如:常恐虚蕉染惑,永结驶河;爱藤悬网,长垂苦岸。
秾华易迁,繁蕉不实。
而四生伙杂,八径纷纶,寿等芭蕉,业同泡沫。
虚蕉诚易犯,危藤复将啮。
虚、不实的自然属性成为这些文学作品表现的焦点,但基本是对佛教经典的引用,并不具备多少文学色彩。
唐代文学所歌咏的不仅仅只是芭蕉,还多了新的一员——红蕉。红蕉包括美人蕉属美人蕉和芭蕉属红蕉,二者皆形似芭蕉而略小,开红花,花色殷红,极具观赏性。
红蕉喜温不耐寒,瘴水溪边色最深。一般只能“红蕉曾到岭南看”,北方极其少见。白居易从苏州移植白莲到洛阳,但是“红蕉朱槿不将来”。
唐人试图将红蕉向北方地区移植,刘昭禹《送人红花栽》:“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叶战青云韵,花零宿露魂。长安多未识,谁想动吟魂。”
红蕉已经从南方“瘴土”移植到长安,进入北方的园林种植。南方地区红蕉较为普遍,骆宾王在镇江招隐寺就见到“红蕉腊月花”,杭州也能“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曾把“红蕉当美人”。这些都是园林里人工种植的红蕉;普及度还不是很高,但是在蜀、广、闽、琼等地野生红蕉几乎到处可见。
“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可怜一曲还哀乐,重对红蕉教蜀儿”。
红蕉种植的北移和唐人漫游、出仕、贬谪的经历的增多,红蕉就有了较多进入文人视野的机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歌咏的主要是芭蕉或甘蕉,这些蕉类植物花色平淡,主要以观叶为主,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很少把审美的目光投射到芭蕉的花上。
谢灵运说“敷华何由实”,并不是着重于芭蕉花的物色美感,而是描画芭蕉的生物特性。红蕉花期长,色鲜艳,引起了文人的注意。红蕉不仅可以观叶,也可观花,丰富了芭蕉的审美。
李绅《红蕉花》: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红蕉不唯烧眼更烧心。引起作者贬谪荒蛮之地的内心苦闷。
此时芭蕉也渐渐被赋予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作品也已出现。张咸《题黎少府宅红蕉花》:不争桃李艳阳天,真对群芳想更妍。秋卷火旗闲度日,昼凝红烛静无烟。肯与萍实夸颜色,要与芙蓉教后先。须信完成翻有遇,赤心偏得主人怜。
红蕉不与俗花争春,能与萍、荷比高下,赤心得主人怜爱。芭蕉伊然成为诗人所赞赏的某种人格的载体,名为咏蕉,实为咏志。
许久没有接触文学,诗词。只觉得很美,倒不是很清楚其中的意思了。同一个芭蕉,一开始是贬义的,后面又被赋予褒义的意思。
芭蕉的介绍就到这里啦,之前只知道看看他有什么用途。之后看见植物们,大概也会像古人一样把内心的想法寄托在植物上啦。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芭蕉题材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