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做过记者的人,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是记者”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11月8日是记者节。但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所谓“过节还要做策划,不发钱,不补休,不放假”。
今天,我的朋友圈里传唱度最高的莫过于这个《记者阵线联盟》了。
“TA 总是大半夜打来电话
起床啦 你口子有突发
十分钟没交稿哦豁拉垮
同行们早就在刷屏啦”
说实话,记者这行,太太太太太太太不容易了。我的学生吐槽发际线一直在每年1厘米的速度往后退,除了采访对象,就没有搞过对象;锁骨没有练出来,但是肱二肱三头肌很发达,扛得动机器;现在的手速回来抢选修课,绝对是一抢一个准……
与几位刚入行不久的同学相比,我的几位新闻战线的记者老兵表达了不一样的声音。
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记者A:时政新闻记者
记者A是一个少年感爆棚的人,干了十几年的资深记者。现在是某知名科技信息类公司的合伙人,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很多记者躲在写字楼里的记者,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记者。
他说,“现在的记者越来越矫情,当了泥鳅就不要怕泥巴糊眼睛”,“大部分抄网络上的东西,算什么记者?”没有走进火热的基层生活,没有用脚丈量过大地,也没有用眼睛去好好观察过这个世界,更别提与人打交道,真正做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了,如果这些都没做过,为什么说自己是记者呢?
我将他的观点总结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要去神话一个行业,也不要去矮化一个行业,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就没有难与不难的说法。因为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容易的。
二、很心酸但又很幸运
记者B:财经新闻记者
记者B是一个跑了十几年财政新闻的调查记者,曾经用自己的深度调查,让上市企业停牌,目前在垂直传媒领域的管理者。
她告诉我说,听完这首“记者阵线联盟”,“很心酸”。她说,当记者“让我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我很幸运,抓住了财经媒体的黄金十年”。我说,你们都很了不起。但是咱也要承认,有人以新闻为生,有人为新闻而生。她叹息了一声说,“很多记者是为了生存”。
她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想到了李普曼。如果说新闻行业是特殊的行业,那么身在其中的人就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专业度,这个行业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唯有这样才能行业和行业中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三、做过记者的人一辈子都是记者
记者C:社会记者
记者C曾经是一家都市媒体的首席记者,现在是某视频媒体平台的区域内容运营总监。
已经没有持记者很久了,但他诚恳地表达,“做过记者的人一辈子都是记者”。
在我看来,记者C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会在朋友圈仗义执言,有时候他会突然发条朋友圈,告诉大家如果联系不上自己了,大概是因为什么事情,请大家放心,但这也不免让人揪心。
新裤子乐队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但是有理想的人,听后早已泪流满面。
四、可爱的记者朋友,节日快乐呀
记者D:深度调查记者
记者D是个很可爱的深度调查记者,曾经独家报道了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个大新闻。但是如果只看其本人,你或许想象不到,一个说话软软糯糯的女孩子,已经摸爬滚打了将近10年,为了采访,翻过墙跳过窗搞过伪装;也会在新闻报道结束后,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与采访对象建立长达几年的深度链接。
她依然在做着她爱的深度报道,记者证已经换了两本,但是内心的火热不减,就借用她的话,“祝所有最可爱的同行记者快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