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鉴赏】方士庶《秋山晴麓》:密到不透风
画山水,画到密不透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也许会觉得饱满,也许会觉得压抑,也许会觉得堆砌。元代的王蒙喜欢画密匝匝的山,山上布满草木,甚至看不到缝隙。清初的画家也喜欢满登登的感觉,不过他们为了表示自己审美正常,会在画中到处加上留白。此种画法影响太大了,《秋山晴麓》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幅画很难用好坏来衡量。如果说好,构图上的硬伤让人不忍直视。如果说不好,笔墨上的精湛技法让人过目难忘。缺点和优点都那么明显,很好奇方士庶在画的时候,会不会特别纠结。是什么支撑他完成这幅纯属炫技的作品?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下《秋山晴麓》。
猜测一,方士庶想要留下一张范画。后人学习山水画的时候,可以通过临摹从中受益。山水画有很多固定的章法程式,比如画中一定要有一座主峰,再比如主峰以外的山头不能喧宾夺主。一般主峰勾画特别精细,让人看到之后有一种敬仰的感觉。
方士庶有点特殊,无论主峰还是其他山头,刻画同样精细。幸好他在用色方面变化多端,破除了笔墨雷同的缺憾。如果没有颜色上的调整,这幅画看上去会更密。方士庶实力超强,他不愿意逸笔草草,也不愿意哄弄人,他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猜测二,方士庶想要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他的画风源于清初四王,王原祁对他的影响最大。比如他画山体的时候,也用垒石成山。幸好他勾画的石块更加立体,否则看上去相当怪异。方士庶生活在扬州,扬州城内有一批画天然情趣的高手,他们的画作成了市场的宠儿。
方士庶对这种状况有些抵触,他不方便直接说出了,用作品替他说话。方士庶觉得,画画要认真,要有章法,即便不强调哪一笔类似古人,也要继承古人的创作观。一个继承者,面对创新者,这中间的矛盾的确很难调和。
猜测三,方士庶这样画会觉得舒服,他愿意这样画。人都会有舒适区,画家也不例外。方士庶师从名家,被称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人。他顶着这份荣光,让他必须认真面对创作。时间长了,他养成了严谨认真的习惯。别人挥洒泼墨的时候,他依然极尽精微。他的状态就是这样,他画出的山水也透着一股淡定从容。
分析了这么多,只是猜测。方士庶已经离世,只留下画作传世。研究他的风格,为了了解他的创作意图,进而学习他的笔墨技法。上述的猜测,可以贴近画家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想法,也就学到了他运笔的细节。
《秋山晴麓》有一个问题,山中浮云显得有点儿刻意。好像方士庶不知道怎么落笔的时候,就运用留白。这么多的留白,削弱了整幅画的气势,的确很遗憾。
https://www.360kuai.com/95d7182b7d36be817?djsource=XsgsZg&sign=360_36e79513&refer_scene=0&scene=1&nsid=337f94ad-77aa-4a22-ac58-fe5976b322f4&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hsid=0eac4f91c5f8602d&tj_url=95d7182b7d36be817&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C%26reqid%3D337f94ad-77aa-4a22-ac58-fe5976b322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