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存疑五则
由于古代印刷较今落后,加之纸张粗劣,诗词在长期传抄口授之中,难免会出现鲁鱼亥豕之误。现就本人在诗词教学中所遇近体诗之疑,发一孔之见,以俟高人指正。
一、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提疑:首句应为"故友西辞黄鹤楼“。
理由:原诗"故人西辞",四字平仄有误。之所以把"故友"误印为"故人",疑为传抄之谬。在传抄中"友"字湮去了左上方部分,只剩下右下方最后两笔,留个“人"字。现在有些诗作者以此诗为例,断言李白浪漫超逸,写诗不拘平仄,实乃大错特错!
二、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其六》
黄四娘家花滿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其平仄为“一l丨丨|一一"。
这种平仄句式,明显与被江西诗派黄山谷称之为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说法相违。原句疑为"千层万朵压枝低",方合圭臬。
三、
唐·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首句中的"草树"二字,疑为“藤草"。"草树"的外延应涵盖"杨榆"和"杨花榆荚",杨榆为乔木,乃树。如不改,原句"草树知春不久归"实为逻辑病句。
四、
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将入武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曰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颔联的“乾坤半壁"中的"乾坤",应包括天地日月,用"日月"对"乾坤",显然不工。故诗中"乾坤"二字应作"河山"。
五、
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間胜著多。
诗中“我”“岂”字重,纯属讹传。颈联"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之中的"廿两"应作"四两",否则与情理有悖。在毛笔书写中纸洇,“四"很容易错看成“廿"。颈联原句疑为"四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架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