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刘俊刚:从保洁员到全国劳模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献县刘俊刚:从保洁员到全国劳模
蔡占奎
父亲的十多封信和一句话留住了他
1971年,刘俊刚出生在沧州市献县十五级乡刘庄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1987年刘俊刚恰好19岁,那年,春节刚过,初中刚毕业辍学在家的他收到了来自天津市的一纸招工信件:在献县招12名保洁员。
怀揣对大都市的憧憬和向往,刘俊刚和本县的12名农村青年踏上了去往天津打工的道路。最终他们成了天津河西区友谊路街保洁队的保洁员。19岁正是青年人做梦的季节,刚开始,刘俊刚每天拿着扫帚在大街上横扫树叶和灰尘时,感觉到有一种自豪,毕竟自己在天津这个人人向往的大都市站稳了脚。后来,活儿越来越累,每天要从凌晨4时干到下午5时,清扫1500米左右的马路和近万平方米的社区,有时还要临时加活儿;收入很差,每月只有90元,还要交18元的伙食费;社会地位很低,经常被城市人讥为“臭老赶”。
日子久了,当看到同来的12名工友陆续离开了保洁队,好胜心一直很强的刘俊刚有点动摇了,“我也是堂堂一青年,干嘛非找这种低人一等扫大街的活!”作为家里有哥有姐、没吃过什么苦的“老疙瘩”,回家是最正常的选择。刘俊刚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父亲,“爸,我也不比别人差,也不比别人力气小,我想另找个职业,我不想做这种最下等的保洁工作,请您不要责怪我!”
半月之后,耿直的父亲给他来了回信,其中有一段是这样鼓励他的,“刚儿,我知道你年轻,有理想,有抱负,你改行我不管,但父亲必须要告诫你,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出个样子来,一两个月看不出什么,既然跨出了这一步,就要坚持一段时间,走走看看,历练历练!”就这样,每隔一个月他就和家里通两三次信件,每次父亲都是诚恳地劝慰他要好好干,那会儿,父亲的回信成为他坚定留下来的“定心丸”。“那时候,我最盼望的事就是父亲的来信,他写的又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实话,可是对于一个漂泊异乡,年仅19岁的孩子来讲,那就如同亲人在身边一样,有时对于父亲的来信,我一连读了五六遍,从父亲的十几封来信中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内涵,‘保洁员我不仅要干,而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刘俊刚斩钉截铁地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道。“还有一件事对我今天的荣誉也很重要,那就是父亲的一句话!”说到这里,刘俊刚眼睛有点湿润了,“我这个人挺好面子。刚来时,父亲就给我下了定论:呆不了多长时间,你自己就得跑回来。也为了争这口气,我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23年!”
2010年4月27日,对于在天津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我省献县42岁的农民工刘俊刚来说,是他今生最为难忘的一天,因为这天他同全国2000多名代表一起进京授奖。在人民大会堂,当他接过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给他的荣誉证书和聆听着殷切的鼓励时,这个坚持23年清扫垃圾的农民工激动不已,“只有在这个新的时代,才会有今天的荣耀,我知道,这个荣耀不是给我个人的,是党和政府给予俺们农民工的。”
城市居民视他亲如兄弟
刘俊刚知道,要想干得好,必须和居民打成一片,为此一向勤快的他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帮社区的老人往楼上运白菜、蜂窝煤球等。“老人那么大岁数啦,咱不能看着不管,顺手帮忙的事。再有咱还得在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混呀!”这是刘俊刚的初衷。
良好的感觉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俊刚的帮忙已经不都是“顺手帮忙”那么简单了,几乎涉及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纯正里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惠芬说,社区里随处指一个地方都有刘俊刚劳动过的痕迹:防护网焊过、下水道疏通过、地上的砖铺过、原来的垃圾道疏通过,居委会的电灯、电扇装过、音箱修过……特别是居民的马桶堵了,污水都能没了脚脖子,连住户都觉得恶心,小刘来了,二话不说,挽起裤腿下到污水里就疏通好,还连连劝说住户不要着急。
二十几年来,刘俊刚几乎天天义务帮助居民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0年,由于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称赞,刘俊刚被提拔为保洁队队长。当上队长后不久,一次,为了保护楼道里一捆新电缆,他被人捅了三刀,送进医院时,医生说再来晚点就没命了。刘俊刚被所服务社区的居民们称为生活上的“110”,他所服务的8个居委会、4万居民中,三分之二的居民有他的电话,“热线”打过来,他肯定到现场。他还被称为“不管部部长”,即居民生活中没人管的事,他都管。虽然当了保洁队队长,但他事事干在前面,工作量并未减轻,每天基本上是从凌晨3时忙到下午6时,有时晚上还要加班。春节本来是团聚、放松的时候,但对刘俊刚来讲,不但不能团聚,而且是最累的时候。这时候,小区的鞭炮皮子、生活垃圾最多,下水道也最容易堵。这时候,刘俊刚的“热线”最热。
刘俊刚现在的感觉可以说是好极了,居民们不拿他当“外人儿”:不穿的旧衣服送给他,十几年来,他穿的都是居民们送的衣服;做了好吃的端给他,他在哪家吃顿饭,就像吸支烟那样自然和平常;纯真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的钥匙,他已经拿了二十几年,来这里就像回他自己的宿舍。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不点儿”。逢年过节,纯真里、纯正里等社区居委会便带领居民们给他和保洁队送来啤酒、鸡蛋、脸盆、饭盒、被褥等物品,还要给他们包饺子、搞联欢,许多居民都视他为亲兄弟。
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愧对自己的荣誉
今天,刘俊刚依然是农民工,他至今没有天津市户口,也没有达到打工赚钱的目的,他的工资经过几次上涨,目前也只有600多元,还不如妻子打工挣得多。他说,这些他都不在乎,可是他在乎家人,和家人两地分居20年,不能照顾家庭成为他内心最深处的痛。
2003年年底,1岁多的小女儿患上了肺炎,有生命危险,刘俊刚匆匆赶回去,就在医院陪了女儿7天,看到女儿病情好转,刘俊刚家都没回就撇下仍在输液的女儿回到了工作岗位;2005年年底,年迈的父亲突发脑栓塞住进了医院,病情危重。刘俊刚赶回来陪父亲住了9天院,老人病情一好转,刘俊刚立刻回到了保洁队。纯真里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崔金兰说:“这个人太好了,很实在,帮助居民完全出于善良的本性,不求回报。今年春节前,我们一楼75岁的孤寡老人王承青家的下水管道堵了,满屋都是水。我们给小刘打了电话,没过10分钟他就来了,大冷的天儿,他脱掉鞋就下水疏通,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连口水都没喝。”“这些事情如果分散到几个人身上,也许就没什么了,但恰恰都集中到了小刘一个人身上。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年年做好事;一个人有一两个人说好容易,难的是人人都说好。小刘不但工作好,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受到了人们尊敬。”河西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万春说。
是名誉在支撑他吗?不是。刘俊刚肯定不会知道他以后会获得这么多荣誉,他也坦言确实没有这样的远大目标作为精神支撑;是利益吗?更不是。这20年,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阶段”,要为利,干别的活挣钱也许要更多。相反,刘俊刚牺牲了很多。他常年不能回家,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教育子女,更别说享受天伦之乐了。他说,凭他现在掌握的几门手艺和诚实的劳动,每个月挣个一两千元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割舍不下居民们亲人般的关爱,队员们兄弟般的情谊和街道办领导的支持。他说,他还是要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因为他不能愧对自己的荣誉和光环。津门务工23年,刘俊刚的埋头苦干赢得了认可,他先后获得许多荣誉称号,并当选天津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在又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模范。
天津市总工会经保部部长葛英秋感慨,作为一名来自河北省的农民工,刘俊刚不仅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身价值,更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是河北沧州的骄傲,也是天津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