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旁通 中国画技法新解 石谱
触类旁通 中国画技法新解 石谱
一、花鸟画中石头的画法
花鸟画中所补置之石头是以特写的手法呈现在画面中的,其画法与山水画中的石头略有不同,因两者在画面中所处地位不同。但两者用笔用墨的道理则完全-样,即同样应注意“石分三面”,取势得气,要注意所画石头与花、鸟等内容在笔墨上取得谐调和联系,使两者相得益彰。所谓“石分三面',即注意凹凸、明暗、阴阳的互补互渗。若能取形得势,则“气”也随势而生,一言以蔽之,日“活”。画石头用笔尤为重要,用笔应有提按顿挫,以表现石头轮廓凹凸不平;另外,必须注意画面中的虚实、浓淡、粗细、轻重、快慢等关系,如左边勾浓墨则右必为淡墨。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其所补之石皆合乎此理。石之造型切不可太过乖巧,太过规矩,乖巧则轻薄恶俗,规矩则平滑板滞,须“丑”中有美,“怪”中有凡,“皴”中有厚,“透”中有灵,知此方可为画石之高手。上图为太湖石,俗称假山石,形态变化不一,多孔。画此类石头要注意“瘦、漏、透”,先设想好其大体形状,然后连勾带皴,-气呵成。用笔的特点是以中锋为主,转折处略顿即收、挺健有力,少露圭角折笔;蘸墨时不宜过浓,一次用完后再蘸取,如此则笔意连绵,气韵相通,最后以淡墨烘染暗部。
此亦为太湖石,然画法略变中锋行至转折处稍转笔以使线条柔韧、灵动轻快,最后以淡赭石轻染。
太湖石的又一画法。以中锋带侧的线条勾石头的轮廓,同时在暗部以小斧劈皴法厾出,边勾边乱,注意石头的整体效果、大小块面以及孔洞的安排,然后先染石绿,最后以赭墨色在暗部烘染。
小品一幅。图中太湖石亦以中锋带侧的线条连勾带皴(小斧劈皴法)画出,最后用淡墨烘染。朱竹后加。
以水墨大斧劈皴法画石的底部时,用笔不应太实,画法与前页基本相同。
图中石璧与块石均先用浓墨以大斧劈妓法画出,待干后以淡墨或螺青( 花青调淡墨)罩染,有森严之气。
以阔笔大写意法所画块石有秀润苍茫之感。画时以淡墨为主,浓淡相间,最后再用焦墨趁湿皴擦(即浓破淡法,擦时注意行笔方向的统一)。
(三)“米点山石皴法'
此法为北宋米芾父子所创。画时笔端饱含墨水横向层层点染,则石头少露棱角:此类石块略带泥土,花鸟画家喜画之。
吴昌硕先生常用此法画石。羊毫饱蘸水墨,浓淡墨互相渗透,画面可得浑厚华滋之感。若能从全局着眼,随机应变,画面很容易产生整体效果。
以此法画石,勾、点、皴并用,简约概括。上部图略带 小斧劈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