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妆容识别指南

唐代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鼎盛时期。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教昌盛。各国使臣互相往来,互通有无。这一切,都为妆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妆容丰富多彩,达到了中国古代妆饰史的一个高峰。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这一时期,女性的妆饰风格有了些许富丽的表现,但在总体上体现着自然之态。

初唐女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红妆并不浓艳,眉式以宽阔为主,发式大多高耸挺拔,所饰珠翠无几。这一时期的妆饰风格,透露出女性的自信。

盛唐时期,国力达到鼎盛。这时,女性的审美崇尚丰腴肥美,体现出浓浓的贵族气息。

《捣练图》(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治日趋腐朽,斗争不断,国力衰落。但各阶级穷奢极欲,因此,中晚唐时期,女子妆容并未重返简朴之风,反而比盛唐更为雍容华贵。

晚唐弈棋贵妇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唐代女子的世界,一窥化妆的秘密。

01 面 妆

面妆主要分为两步:敷铅粉与抹胭脂。

关于铅粉的选择,以粉敷面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商纣王时期,纣王发明了烧铅锡炼粉,让后妃敷面修饰仪容,发展到唐代已有很大改进,此时铅粉已做脱水处理,不易脱妆,并会加入一些其他米粉调试颜色,加入落葵等染色剂,让粉有淡紫色,称为紫粉,或加入香料,其中以细粟米加入西域香料制成的迎蝶粉最为流行。

胭脂最早说是源于匈奴国境内的焉支山,后经汉代张骞带入中原,是用焉支山上一种名为“蓝红花”的花朵研制而成,多用粉色、红色的花瓣。

浓艳的红妆是面妆的主流,女性不分贵贱,均喜敷之。唐代的美人们甚至将整个面颊都敷上胭脂。

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女俑,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西安博物院藏

李白《浣纱石上云》中有“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的句子。王建在《宫词》中也有“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师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的描述。美人面部重敷胭脂,香汗淋漓时,拭汗的手帕、洗脸的水都会被染红。

唐代仕女图绢画,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当然,“红妆”的效果也会因涂抹的方法不同而效果各异。

酒晕妆,为红妆中最为浓艳者。这种妆先抹白粉,再在两颊涂以浓厚的胭脂;

桃花妆,则色浅而艳如桃花;

飞霞妆,比桃花妆更为淡雅,有白里透红之感。

唐代女子追求标新立异,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面妆还有胡妆、啼妆、泪妆、血晕妆等,此处不再赘述。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有学者认为壁画中女性面庞上的红道道即为“血晕妆”,看起来有点恐怖

02 眉 妆

唐朝女子画眉材料多是螺子黛,螺子黛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要蘸水即可,无需碾碎,使用方便,易操作。

唐代妇女画眉样式演变图表,图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乐舞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眉式最丰富的时期,长眉、短眉、蛾眉、阔眉都有流行。玄宗时有《十眉图》,记载了当时流行的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种眉式,而“十眉”也只是包含了眉式的一部分而已。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眉妆:

月眉:比柳眉略宽,比长眉略窄,状如新月。阎立本《步辇图》中,宫女皆画月眉。唐诗中也有这种眉式的描写,“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娟娟却月眉”,写的都是这种眉型。

《步辇图》中宫女的眉式

柳叶眉,眉毛画成柳叶状,也称作“柳眉”。在文学作品中,有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的诗句,也有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描写。

阔眉:崇尚长、阔、浓,十分醒目。

持如意侍女图,武惠妃敬陵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蛾眉、远山眉、青黛眉:盛唐时期,流行的长、细、淡的眉式。白居易《上阳人》有云:“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也有李商隐《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更有张祜《集灵台》中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的描写。

八字眉:中晚唐时期,八字眉与乌唇、椎髻的组合妆容一度流行,称为“元和时世妆”。此时的八字眉与汉代的八字眉相比,更为宽阔和弯曲。

河南安阳赵逸公墓(公元829年)壁画,图中女性的眉形即为八字眉

03 唇 妆

唐代点唇的唇脂有了一定的形状。在元稹《莺莺传》中,有“口脂五寸”的记录。

当时的口脂是一种管状物体,已经和现代的口红区别不大了。而口脂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包括檀、朱、绛等颜色。

唇妆的形状,以樱桃小口为尚,以小巧圆润为美,在晚唐时期达到顶峰。

唐代流行的几种唇妆,表格改绘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04 面 饰

唐代,各种面饰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女子面饰造型各异,色彩浓艳,是唐代女性妆面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额黄妆始于汉代,流行于六朝,盛于隋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对这种妆容有记载:“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北齐校书图》局部,侍女将额头及鼻梁涂成淡黄色,有学者认为此即“额黄妆”

在唐代,额黄妆发展出了新款式——蕊黄妆,在额头以黄粉绘制花朵形象,非常艳丽。唐温庭筠《南歌子》有“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句,可见其流行程度。

斜红一般描绘在太阳穴部位,或如弦月,或如伤痕。有时为了造成残破之感,还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不过,斜红自晚唐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上的女性,太阳穴处的一道红色即为“斜红”

花钿,简单者似小圆点,复杂者以金箔、云母片、鱼鳃骨等制成各种花朵形状(见下表)。花钿贴于额上,宛如一朵朵仙葩。

各式花钿,图自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

面靥,多以胭脂或颜料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好似两颗小痣。盛唐以后,面靥的样式增多,有的形如钱币,有的形如杏桃,有的形如花朵。

旅顺博物馆藏女俑头像,花钿、斜红、面靥齐备

05 护 肤 品

唐人的护肤观念非常讲究。各种护肤品制作精湛且考究:面脂,用来滋润皮肤;澡豆,类似现代的香皂,用于洗面;香泽,用于润发……

杜甫《腊日》诗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口脂、面药,就是涂在唇部和脸部的化妆用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润唇膏、保湿霜等,可以护肤、防冻。

唐代皇帝常在腊日赐给臣子脂膏,表示对下级的体贴爱护,展现皇室的“恩泽”。

唐代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是盛放化妆、护肤用品的器具

端详着博物馆中那些美丽的女俑、仕女图,千年前的美人仿佛活过来一般,拉近了与现代人的距离。她们的妆容还有很多秘密,而本文只是初探,如有兴趣,请在评论区与小编交流。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5949-古代美妆史:浓妆淡抹总相宜,古代女子是怎么化妆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为爱美,是为其天性,古往今来,亘古不变.拥有洛神一般天生丽质的容颜,是每一位女性的梦想.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对于不完美的自己,提升颜值成了古往今来最经久不衰的女性话题 ...

  • 《妖猫传》里的唐朝妆容画对了吗?唐代女子妆容解析

    电影<妖猫传>在12月22日上映后,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上映五天票房已破三亿.陈凯歌导演花了六年的时间建了一座唐城,以玄幻的故事和华美的画面铺陈出了大唐盛景. 电影<妖猫传>剧 ...

  • 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子妆容图鉴,现在都不敢这么画

    引言 自古以来有着"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现在的小姐姐出门总会画上精致的妆容美美的出门,古代的女子同现在相比可是丝毫不逊色.就拿唐代女子来看就有着属于她们自己时代妆容,可谓是别出心 ...

  • 如何读懂一尊佛首,这份识别指南请查收

    当我们步入一间庙宇或是一洞石窟时,面对一尊佛像,首先会看哪里?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答案会是佛首. 佛首,是佛教艺术中不容辩驳的美的象征.它们或许庄重典雅,唇角一抿间,便是对世间的无限慈悲:或许自在安然 ...

  •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

    本文经公众号:艺旅文化授权发布 不管是周末还是大长假小长假,与其到热门景点里人挤人,错峰探访小众的寺庙石窟,反倒是不错的选择. 而当我们步入一间庙宇或是一洞石窟时,面对一尊佛像,首先会看哪里?我想,大 ...

  • UC头条:法相庄严: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

    不管是周末还是大长假小长假, 与其到热门景点里人挤人,错峰探访小众的寺庙石窟,反倒是不错的选择. 而当我们步入一间庙宇或是一洞石窟时,面对一尊佛像,首先会看哪里?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答案会是佛首. 点 ...

  • 龙纹识别指南,从龙纹看各朝代的精气神

    龙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是极为熟悉而又神秘的动物 虽然人们经常提起却从未见过 只能靠想象拼凑出龙的模样 今日我们来说一说从龙变化而来 也是中国文物上常见的纹饰 --龙纹 山西大同明代九龙壁(局部) 新石器 ...

  • 古建筑彩画识别指南

    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梁柱上金碧辉煌的彩画总是非常吸引人们的目光.这些彩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给宏大巍峨的建筑平添了几分柔丽精致. ▲北京故宫太和殿彩画 ▲北京故宫体仁阁彩画 ▲北京故宫箭亭彩画 如果仔 ...

  • 房产中介套路识别指南:假房源引你上钩,看房顺序“中差好”

    随着市场信息越来越公开,房产中介这个行业也越来越透明,但仍有部分中介,为了利益使出各种套路,让你眼花撩乱.难辨真假.最近看房的朋友多了起来,与中介各种斗智斗勇,也是蛮累的. 今天,镁姨就给大家分享一份 ...

  • 《油腻舔狗一秒识别指南》

    今天的快乐是王思聪葱油饼给的. 谁能想到,网红女友无数的王思聪,也有当舔狗的一天? 我以为王思聪平时这么讲话呢. 艺术史上也有不少以油腻著称的名人. 今天就来看看那些"我命油我不油天&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