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今天搞的一件大事很不简单,影响会很深远
最近几年,钉钉在阿里巴巴版图里的地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2019年6月,钉钉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的一部分;2020年9月,又升格为“大钉钉事业部”。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潮流,使得钉钉的总用户一跃超过4亿,并且进入了校园课堂等新场景。最近十二个月,钉钉显然是用户增长最快、服务范围扩展最大的移动APP之一。
不过,钉钉有很多竞争对手:例如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依托着母公司的流量和应用生态,试图占领庞大的移动办公市场。钉钉是一个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功能齐全的选择,但不是客户的唯一选择;因此,产品和技术的持续迭代是非常重要的,与阿里云的深度融合也很重要。
钉钉平均每隔3-6个月就有一次重要版本更新,今天(2021年1月14日)发布的6.0版本有很多新变化,例如推出“角色工作台”,新增了一千多个API(开发接口),整合钉钉协同办公套件等等;但是,这次最重要的变化,还是集成了多个“低代码开发工具”。我觉得这个理念很不简单,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可能会有深远影响。
所谓“低代码开发”,就是无需编写代码,或者只需要编写极少数代码,就能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可视化工具取代了传统的编码环境,从而大大降低了程序开发的难度,让没有编程经验的用户也可以生成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
这不是一个凭空产生的新概念。我记得十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在一节Java程序设计课上,老师就讲到了“软件集成电路”这个概念——把一些通用的软件流程包装成可视化对象,用鼠标进行自由拖拽组合,这样的编程就好像画流程图一样简捷。在当时,“软件集成电路”更像是一个噱头,或者一个编程教育工具,不具备太高的实用性。
现在可不一样了。随着底层技术的进步、应用开发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低代码开发”从2014年起就成为了美国IT行业的热门概念,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在国内,阿里云已经于2019年3月推出了“宜搭”低代码SaaS开发平台;在这次版本升级之后,宜搭和钉钉整合,作为一款官方工具上线钉钉。
说来说去,“低代码开发”到底重要在哪里呢?对于软件行业之外的人而言,或许难以理解。让我用短视频这个大家都熟悉的行业打个比方吧:
在传统上,视频剪辑是一项耗时耗力、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专业剪辑师一般会使用高性能的苹果工作站,以及Final Cut Pro/Da Vinci/Premiere Pro这样的工业级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但是非常难学,而且极端消耗系统资源。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也是短视频UP主,自学Premiere已经整整半年了,还只学到个皮毛。另外,剪辑过程中的卡顿和CPU升温,能够大大加快你的电脑折旧速度,从而让你每年都能用上新电脑。
那么问题来了:视频剪辑这么难做,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这些短视频平台怎么可能变成全民级应用呢?“人人都是UP主”的格局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不知不觉,钉钉的历史已经超过六年了
答案很简单:因为“傻瓜级”的剪辑工具普及了,从而大大降低了做视频的难度。抖音推出了剪映,B站推出了必剪,微信推出了秒剪。它们可以在移动端向你提供高度简化、一站式的剪辑功能,还顺便提供了图片素材、转场特效、表情包、字幕、音效。使用这些“工具,几分钟做一个短视频不是梦,附带还可以一键发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至少有半数内容是用“傻瓜级”工具剪出来的,无论是路人、网红还是MCN,皆不例外。
专业人士肯定会说,“傻瓜级”工具的局限性很大,工业水准偏低,很难做出精品视频。这确实是事实——各大平台的头部UP主,很多还是会使用Premiere这样的专业软件。可是,绝大部分人不想成为头部,也不奢望成为头部;他们只是想记录日常心情、随手对亲友转发而已;他们的内容很难成为爆款,但是成为了平台的重要支撑力量。如果视频剪辑没有“傻瓜化”,那么短视频的“全民化”是很难想象的,或许直到今天我们都不会看到抖音、快手、视频号。
“低代码开发”发挥的就是与“傻瓜级剪辑工具”类似的作用。企业的需求永远是个性化、碎片化的,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的某一个部门来说皆是如此。现在“去中心化”成为了一个热门名词,内容传播可以去中心化,为什么IT开发就不能去中心化? 假设你需要对财务报销审批流程进行一些微妙的改动;或者你需要在小程序上添加一个简单的功能模块;又或者你需要建立一个合同信息的内部汇总平台……在企业里负责过业务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非常常见、却不容易解决的需求。
采用传统的IT开发模式,业务人员把需求反馈到IT部门,由IT部门内部开发或者寻求外部供应商开发,开发完了再测试、试运行……这套流程当然是比较稳妥、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但是速度太慢,而且不一定有必要。杀鸡需要用牛刀吗?就像网红UP主发短视频,发一个5分钟的工业化VLOG需要苹果全家桶,难道发一个15秒的生活瞬间分享也需要苹果全家桶?当然,你可以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选择苹果工作站+达芬奇,这样做除了严重增加成本、让你自己变得更加贫穷之外,并无其他意义。
在“低代码开发”模式之下,甚至经常出现“讨论应用需求的会议还没开完,新的应用已经被开发出来了”的现象。根据“宜搭”平台的统计,低代码开发可以把单个企业应用的平均开发时间从17.5天降低到3.5天。一个字:快。能做到这么快,一方面是因为不用编码,另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人员最懂自己的问题,能高效地亲手解决问题。对于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福音,要知道他们很可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耗费在了与IT系统作斗争上面。
不要认为只有小企业需要低代码开发,大企业也需要:作为一家拥有1.1万名员工的大型家居建材企业,居然之家从2018年5月开始,已经在“宜搭”平台上开发了400多个应用,并且陆续在钉钉上线。政府单位也需要:浙江省有140多万公职人员在钉钉办公,已经在“政务钉”上开发了1500个应用,其中大部分是基于低代码开发。在2020年疫情导致的远程办公环境下,如果没有低代码开发工具,很难想象要如何完成企业和政府的这么多新增应用需求!
低代码开发是这次钉钉新版本发布会的重头戏
附带说一句,差不多六年前,我被猎头忽悠到一家在国内业务规模很大的外资金融机构去了。在上船前夕,我摩拳擦掌地拟定了一个“入职前三个月的工作计划”,打算放手大干一场。当时我的老板看了之后,诚恳地回答:“入职前三个月就别想干什么大事了,先把IT系统熟悉一下吧”。我心想:什么复杂的IT系统,需要三个月去熟悉呀?应该只用一天就够了吧,千万妨碍我给机构客户推股票赚钱的宏图大志。
结果,直到18个月以后我精疲力尽地提出离职,我一直就没搞明白这套错综复杂的IT系统到底该怎么用。最神奇的是,在花费了九位数的开发成本之后,这套IT系统居然还没有“自动订机票”的功能,需要你发邮件或打电话去代理商预定。为什么这家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上万员工能够默默忍受这么久,是我心中第一个永恒的疑问;那么多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则是第二个疑问。
有必要强调一下:“低代码开发”不等于“不用学习”,更不等于“废除IT部门”。按照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行癫)的说法,今后企业50%的数字化工作将在企业内部由低成本的工具完成,剩下50%的工作则仍然会由专业服务商完成。我们都知道,就算剪映、必剪、秒剪普及了,专业剪辑师也没有失业,而且专业剪辑软件好像卖的还更贵了——我知道这一点,因为我是使用正版软件的守法公民。
总而言之,程序员是不会失业的。倒是业务人员可能纷纷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编程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虽然完全的无代码开发也是可以的,不过在适当的情况下手动编写代码会更有效率,就像在做视频字幕的时候掌握ASS脚本语言一样。
低代码开发平台,归根结底是把云的能力“向上移动”,让企业的应用开发从本地转向云上,从集中开发转向“人人皆可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企业能掌握业务数字化的主动权,每个业务人员也能掌握自身业务数字化的主动权。就像张建锋在这次发布会上提出的愿景:钉钉不仅要做“企业级的协同办公平台”,还要成为“企业级的应用开发平台”,说服客户把应用慢慢挪到钉钉上面开发。
如果这个愿景能够实现,将导致企业数字化的难度大大降低、成本大大缩减,过去多年困扰国内企业的“IT系统跟不上业务节奏”的问题可能在根本上得到解决。愿景是美好的,至于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呢?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