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74期:读陈垣《史讳举例》
午后,瓜瓜君动笔写新一期瓜瓜斋,瓜豆君问:“这期写什么?”瓜瓜君说:“介绍讨论避讳的一本书。”瓜豆君哈哈哈,大笑不止,道:“好生僻。什么书?从哪里来的?估计这次的阅读量要停留在个位数了。”对呀,阅读量创新低,是瓜瓜君不懈的追求。据说有的数学命题,全世界也只有几位数学家能懂。当然,避讳问题,在学问家那里根本就是常识。
这本书叫《史讳举例》,是陈垣先生写的。陈垣大家都知道,泰斗级学者。当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似曾相识,然后记起以前买过一本清人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书名如出一辙。及至翻看前言,果然陈垣正是仿《古书疑义举例》之体例写成本书。于是果断买下,虽然不知道为何要买;况且俞樾那本,到现在也只字未读。
这是一本小书,正文二百来页。这是一本有趣而枯燥的书:当你随意翻看某页时,觉得有料有趣,长知识增智力;当你从第一页开始读,读到中间,就觉得总这样一个节奏,读不下去——因为全是举例举例。这么说吧,跟翻看字典的感觉有点像。查字典时,总茅塞顿开;但若要你通读字典,头是要大的。《史讳举例》正是一本类似工具书的书。
如果您耐得住本书的枯燥,那它绝对称得上一本言之有物、不得了的书。下面略举本书内容数处,以见一般。不为别的,只为防止读过的书忘得一干二净。
体例:
共八卷,分别为:
卷一 避讳所用之方法
卷二 避讳之种类
卷三 避讳改史实
卷四 因避讳而生之讹异
卷五 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
卷六 不讲避讳学之贻误
卷七 避讳学之利用
卷八 历朝讳例
第一、二、三、四卷讲避讳本事,第五、六、七卷讲避讳学。避讳和避讳学,譬如文章和文学、历史和历史学,是先讲现象,再讲理论。第八卷则是以时间为轴,列举各朝避皇帝讳例字,可谓一网打尽。
内容摘录及简释:
第一卷言历代避讳所用之方法,最应熟知
一 改字
二 空字
三 缺笔
四 改音
例文举隅:
《史记》恒山作常山,微子启作微子开,盈数作满数。
此改字避讳例。汉文帝名刘恒,汉景帝名刘启,汉惠帝名刘盈。
《说文解字》于禾部光武帝讳、艸部明帝讳、火部章帝讳、戈部和帝讳、示部安帝讳,皆注曰“上讳”,空其字不注。
此空字避讳例。东汉的各位皇帝,光武帝名刘秀,明帝名刘莊,章帝名刘炟,和帝名刘肇(古文字“肇”右上反文旁有作“戈”字的),安帝名刘祜。
乾封元年《于志宁碑》,“世武”世字作卅。
此缺笔避讳例。乾封是唐高宗时年号,世字作卅,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至于改音,作者说始终未尝实行,只是徒有其说。不过,作者在后文“避讳辞官例”条下,又举出因字音犯讳而致辞官的例子,如:
范晔为太子詹事,以父名泰,辞不拜。
范晔父亲名范泰,范晔要作太子詹事而不能,因为“泰”“太”同音嘛!
作者说,南朝时因为这种现象而辞官,是一种风尚,并非定制。说白了,就是名士装逼。而唐代的李贺就没那么走运了。李贺父亲名叫李晋肃,晋肃和进士发音类似,当时嫉妒他的人,就议论说李贺不能考进士,起了不良影响,李贺后来终于也没有考中,就死了。真是倒霉催的。
第一卷是全书的总纲,所以上文照录其目并引其例。下文则随机从书中摘引数则内容,与大家共享。
“宋辽金夏互避讳例”条:
李元昊以父名德明,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
李元昊是西夏开国皇帝,其父李德明和北宋仁宗时年号“明道”有重字。这是西夏避宋讳。
《宋史·地理志》:绍兴十二年,避金太祖讳,改岷州为西和州。
金太祖即完颜阿骨打,汉名旻,旻和岷是同音字。这是宋避金讳。
《金史·章宗纪》:“明昌四年,遣完颜匡使宋,权更名弼,以避宋讳。”并见《匡传》。
完颜匡和宋太祖赵匡胤重名,所以在出使宋国时暂更名完颜弼。这是金避宋讳。
此小小的文字知识,可以修正我们对于当时历史的看法。印象中这几个政权总是打来打去,其实历史的细节也绝非都是干柴烈火。印象中宋朝总是很弱,但北方的国家在外交时居然会避宋讳。而且北方的执政者总是钦佩南方的汉文化,纷纷给自己起洋名。这和今天的中国学生有中文名还有英文名,一个道理。
还有一点,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皇帝的本族名字,在宋这边是不用避讳的。比如完颜阿骨打、耶律阿保机,都是音译字,不固定用哪个汉字,所以不避讳。
“宋禁人名寓意僭窃例”条,引《容斋续笔》语:
政和中,禁中外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为名字,于是毛友龙但名友,叶天将但名将……
省略号里面是一串儿列举。不知当时全国上下有多少人因此而改名。如果当时户籍制度严格,人口造册上犯讳的名字要都改的话,不知要浪费多少人力财力。
“恶意避讳例”条:
避讳有出于恶意者,唐肃宗恶安禄山,凡郡县名有安字者多易之……安定改保定,安化改顺化,安静改保静……安邑改虞邑,安边改兴唐,安康改汉阴,尚安改万全,咸安改蓬山,同安(郡)改盛唐,同安(县)改桐城,宝安改东莞,始安改临桂,兴安改理定……
瓜瓜君不免纳闷,改了这么多郡县名,有没有把国都长安改掉?
明世宗晚年苦虏之扰,厌见夷狄字,每写夷狄字必极小。
有的同学当年失恋,写作业遇到前恋人名字中的字,要么重重地在纸上划,要么急匆匆地写过,这和明世宗异曲同工啊。只是恋人找不回,夷狄也灭不了。
“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条:
第一代:王羲之
第二代:王玄之
王凝之
王徽之
王操之
王献之
第三代:王桢之
王静之
有趣。
瓜瓜君定力不够,实在也还没能读完该书,所以举例到此为止。书中所举讳例及所言避讳学之注意事项,对于研究古代文献古代史,自大有益,可惜瓜瓜君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读书只能凑个热闹,于是就此打住。
附录《历史补助科学的避讳学》一文开头,作者说:
避讳一事是专制国的特产品,又是象形文字国的特产品,故此可说是中国特有的东西。
此可看出陈垣先生的治学态度。当今有人一提到国学,恨不能说它是世界第一的学问。研究国学而不为国学讳,正是陈垣的可贵之处。幸而今天之中国已取缔了避讳,不再是专制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