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博物馆2016暑期小课堂纪实(一、二)
博物馆里学知识,钱币馆里长见识。一部中国货币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在钱币博物馆里,让我们“识小钱币 观大世界”,通过一枚枚钱币追索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满足孩子们探知古钱的奥妙,人民银行总行机关工会、机关团委与中国钱币博物馆精心组织策划了2016暑期小课堂。8月的这个假期,我们共开办三次讲座,来看看前两次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吧。
8月6日第一课
暑期小课堂今天迎来了第一批小学员。还没有到预定的时间,家长们就已经带着小朋友早早赶到。活动还没开始,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博物馆里四处观看,欢声笑语,场面很是热闹,让一贯低调安静的我馆一时间充满了欢乐与活力。
1
古代钱币与书法艺术
第一项内容在报告厅里进行。结合我馆“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展,馆内专家王纪洁老师为小学员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钱币知识讲解并现场展示了古代货币书法的历史演变,从先秦时期粗犷的大篆、到后期的小篆,再到南唐的楷、篆二体对文钱、北宋时期行、篆、楷、草、隶不同书法风格的融合…虽然听起来十分高深,但经老师的深入浅出的指点传授,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认真地做起了笔记。
2
亲自动手制作拓片
接受完基础知识的讲解,小学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大家最感兴趣的动手实践环节——制作钱币拓片并书写题跋。
制作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但对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却十分陌生。拓片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将钱币上图案利用纸、墨、拓包等媒介直接拓印下来的图样。这样制作的图样可以保持与原物相同的大小与形状,是照相技术出现以前,科学记录钱币形态的最好方法,至今仍然广泛运用于记录钱币、碑刻、青铜器的形状、文字及图案。
小朋友们在现场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裁纸、选拓包、拓钱、晾干,完整学习一张拓片制作的流程,并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书写题跋。来看看我们这次精心挑选用于制作拓片的实物吧,它们都是真品哦!
现场的其他指导老师们还手把手教小学员们钱币拓片的具体制作方法。第一步,为了防滑,要将钱币放在橡皮泥上;第二步,铺上宣纸,沾上水,然后用鬃刷轻轻拍打;第四步,拓包蘸墨,蘸墨之后要先在一旁的纸上试一试,第五步,等钱币上的宣纸似干又不能全干的时候,用拓包拓制;最后,小心翼翼地揭开,这就完成了一幅精美的拓片!
拓片完成啦!先别着急,此处还有专业的题跋书写呢。
活动的最后,专家老师对小学员的作品逐一进行了讲评,并颁发纪念证书。举着证书的孩子们和指导老师的合影最有纪念意义。
“博物馆是孩子增长知识的重要课堂,每年暑假都会带孩子参加类似的假期实践活动,在玩乐的同时,又能增长知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一位陪同孩子参观的家长这样说。
8月13日第二课
今天我馆丝路货币专家王永生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与第一期活动不同的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听讲,亲子学习共同进步!还有一个不同是,报告厅边还摆了“美食”。
1
听讲座答问题
讲座一开始,王老师从一个“破布片”说起,为大家解释了“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及路线。要知道,“丝路”可是不止一条的哦。紧接着,他又从东西方两大钱币文化体系各自的特点和范围,讲到双方在中亚地区的交汇与融合过程。针对年龄不同孩子的理解能力,有经验的王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浅入深地把历史和地理知识融进大量的精美钱币图片带领大家轻松踏上“丝绸之路”。
东方钱币文化体系产品
西方钱币文化体系产品
东西两大体系交汇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中原王朝在内陆铸造,因参与丝绸之路贸易,在丝绸之路沿线出土发现的钱币
境外国家和地区铸造的、伴随丝绸之路贸易而流入中国境内的外国钱币
丝绸之路沿线铸造的、带有东西方两大钱币文化体系相互交融特点的钱币
孩子们绞尽脑汁地猜想钱币上的图案和文字,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出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经过王老师耐心细致的解读,瞬间豁然开朗!王老师还引经据典,给大家讲述了许多钱币背后的小故事。除了了解丝路钱币,孩子们还学到了不少历史、地理知识,甚至汉字成语的由来,收获真是满满哒!然而为了考察听讲效果,老师当堂提出问题,孩子们居然都能答出来真是厉害!连王老师都不禁为宝贝们点赞!
讲座结束,老师们为每个宝贝颁发了鼓励证书并合影留念,为此次精彩的讲座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下来就是品尝开头提到的“丝路美食”啦。
和爸爸妈妈们迅速补充了能量后,学员们直接来到展厅见识下真正的古代钱币。展厅里的讲解员姐姐早已等待大家啦。虽然听了一个多小时的课,但看到实物所有人还是能认真听讲。有没有找到我们课堂上讲过的和田马钱?
看到大家对钱币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辛苦了一上午的老师们真是打心底里高兴啊!您们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期待下一期小课堂,期待更多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加入!
(陈列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