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限热情探索超硬材料极限——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

  • 1963年3月出生;

  • 1987年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 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16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者;

  • 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沉心20年揭开“硬度的面纱”

高考填志愿,田永君教授的父亲千挑万选,给他报了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虽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听上去应该好就业。”“父命不敢违”,在父亲的建议下,田永君教授一步步走上了科研的“不归路“。

田永君教授执着于超硬材料研究。1998年,田永君教授回到燕山大学,随后开始筹备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1999年,田永君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员开始探索在硼、碳、氮三元材料体系中寻找合成新型超硬材料的可能性。刚一开始,他们便面临那个困扰学界的世纪难题:如何在原子层面上对新型超硬材料进行设计。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田永君教授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价晶体硬度的微观模型,解决了“硬度定量预测”这个学术界的公认难题,实现了超硬材料设计的定量化。该研究结果得到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被10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广泛使用。设计出一系列超硬晶体,部分已被实验合成。美国物理评论焦点以“一层一层地揭开硬度的面纱”为题进行了专题评论,强调了工作的难度和价值。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不做追随者 用简单揭示复杂

有两件事,田永君教授的妻子特别不理解他。一是对通宵打牌的无限热情。另一件就是20来年只干一项工作竟不觉得烦闷。虽然执着,不愿做追随者,但田永君教授并不是“古板学究”,他会说“年轻人的话”,也爱把生活里的幽默讲成段子。

巧解难题,田永君只用了一组公式就将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说清了。用简单揭示复杂,这便是科学的美。”

田永君教授通过突破多个技术难关,相继合成出超细纳米孪晶结构的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块材,两种材料的硬度、韧性和热稳定性三大性能指标同时得到提高,其中纳米孪晶结构金刚石的硬度2倍于天然钻石,用其制造的切削刀具实现了淬硬钢的镜面加工,将带来现代化加工业和高压科学技术变革,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

满怀热情 硕果累累

田永君教授对待工作、生活皆充满热情。他对待科研,严谨、沉迷。对待生活,他也常“放飞自我“。他对通宵打牌有着无限热情,与钱无关只拼技术,有时可以不眠不休“连续作战。对待授业,他提倡一种更自由的“精英式”教育。

田永君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在《自然杂志》《物理评论快报》《美国化学会志》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25篇,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5项。作为学术带头人,田永君教授带领课题组荣获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河北省高层次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

在田永君教授看来,成功的原因无外乎兴趣、坚持、运气和天分。有时候,那么一点点灵感的确能让研究事半功倍。但田永君教授的灵感是拿时间换来的,其成功的背后是满腔热情的付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