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来听一曲《亲爱的小孩》……

时间过得真快!2020年感觉还没做什么事,转眼就已经到了六月份。为了这个月的推送,我依然准备了一个系列主题:飞碟唱片经典作品回顾。依然是以专辑介绍为主体,当中也会夹杂对歌手、幕后工作者的回顾。今天第一期,我选择了苏芮《亲爱的小孩》作为开篇,无论是歌手的“咖位”、还是作品本身,以及儿童节的主题,我觉得都很适合在今天来推荐这张35年前的经典之作。当然,会唱这首歌的朋友基本都不是小孩了……
《亲爱的小孩》是苏芮的第五张国语专辑(当然这里没有包括经典的“搭错车”),由飞碟唱片制作与发行。苏芮对于飞碟唱片,无异于是“一姐”般的存在,她是第一个签约飞碟唱片的女歌手,也是飞碟最早力捧的歌手。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飞碟唱片的由来:飞碟的老板吴楚楚彭国华原本是滚石唱片的人,由于经营理念不合扯旗单干成立了飞碟唱片。飞碟在创办初期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尽量让流行音乐“都市化”。众所周知,台湾早期的民歌时代孕育出了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人和人文歌手,吴楚楚和彭国华正是那个时代走出来的音乐人,他们想寻找一种不一样的声音。正是苏芮的出现,给了台湾流行音乐从民歌时代向都市潮流过渡的可能。从这一点来说,飞碟、苏芮都是伟大的存在。
标题曲《亲爱的小孩》,可以说延续了“搭错车”《酒干倘卖无》的亲情题材。据词作者杨立德老师说,这首歌词是彭国华从他的札记当中挑出来的一篇,并交由陈复明作曲。陈复明根据歌词的立意和苏芮的嗓音条件写出了这首“宽音域、大线条”的旋律,所以这首歌是先有的词,再有的曲。至于为何会有这样一首词,杨立德老师给出了这样的解读:当时的社会在改变,这首词是为了给年轻的灵魂一种心里安慰。
还是说回《亲爱的小孩》专辑本身。钮大可老师在专辑里为苏芮作了两首曲,《不能说》和《为什么还会想起你》,这两首歌填词都是陈家丽。《不能说》和《亲爱的小孩》一样都是抒情风格的大线条歌曲,我更想推荐的是略带funky节奏的那首《为什么还会想起你》。前奏缓慢的引子和后面富有爆发力的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我对苏芮粗浅的了解程度,她这种“大反差”类型的作品还不算少,著名的《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都是类似的结构。不过相比上述两首结合电影情节给人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感,《为什么还会想起你》则是单纯体现了作曲者、编曲者对节奏运用的娴熟。钮大可老师终归是弹贝斯出身,对低音和鼓点的敏锐程度自不必说;陈志远为全碟做的编曲,也显示出了苏芮与民歌时代歌手不同的声音。

略有蓝调味道的《我没有错》绝对是令当时的乐坛耳目一新的作品。那时蓝调对于刚刚从民歌时代过来的台湾乐坛,绝对属于新鲜事物,苏芮的这首歌虽然不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算跨时代的杰作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叫陶大伟。陶大伟是飞碟唱片签下的第一个歌手,他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叫陶喆。在今天看来,陶大伟给苏芮写蓝调歌曲、陶喆玩儿R&B,都可以看做是台湾流行音乐在不同时期发展的具体事例。而我们作为“跨时代”的听众,都是有幸见证历史的一员。

《亲爱的小孩》作曲者陈复明也是整张专辑的制作人,他不仅担任了制作工作,还负责了吉他、贝斯演奏以及和音。仔细看《亲爱的小孩》的credits列表,你会发现很多音乐人都是后来在华语歌坛响当当的名字:陈志远、许景淳、曹俊鸿、陈复明、钮大可等等……我出于好奇,通过微信问了钮大可老师一个问题:为什么早期飞碟专辑的credits里,会有许多后来可登唱片的音乐人?钮老师说,当时曹俊鸿是飞碟唱片的音乐总监,陈复明和曹俊鸿关系很好,经常带一众好友过来帮忙写歌。后来以曹俊鸿和陈复明为首的幕后团队日渐壮大,才有了可登唱片。虽然这是一篇以飞碟为主的推送,但是今天聊可登,是为了给后面某一期推送做伏笔。敬请期待。
特别感谢杨立德、钮大可两位老师为本文提供的帮助,以及乐迷武春利提供的图片素材。

近期回顾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

一千零一个没终止的夜……

盗版,你买过吗?(买过……)

舞︱夜是跳舞版

筒美京平——被华语乐坛翻唱次数最多的日本音乐人,今天80岁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