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集
多事之年的鼠年即将过去,牛年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新年到来之际,忽地又回忆起五十多年前,赶年集的情景。
农历腊月二十八,是我的故乡集贤一年来的最后一个集,也叫年集。像其他地方的年集一样,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个集。集贤村是公社驻地,集贤大集也是全公社唯一的一处农村大集。十里八村来赶年集的人,拥趸在两条不长的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从高处俯看下去,到处是乌压压攒动的人头。有的人来买过年没买全的东西,大部分人是来凑热闹、赶闲集,散散心。拥挤在大集上的人群中,青少年居多。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年轻人们,把赶年集当成年末最开心的节日。
年集上最热闹的当属鞭炮市。卖鞭炮的商贩赤膊站在凳子上,大声叫卖,有的吼唱着自编的顺口溜和不太押韵的歌谣,内容虽然有点粗俗,但非常有趣可笑,不时引来一阵阵喝彩声。直唱得大姑娘小媳妇们抿着嘴躲到人群后面去。一阵叫卖声过后,围观的人们便齐声大喊“放两支,放两支”。于是一条街上的鞭炮商贩们纷纷点燃鞭炮,打起了擂台赛。你方响罢我登场,噼哩啪啦地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边鼓掌,一边叫好,场面热闹非凡。一阵鞭炮声响过,人们早就瞅准了商贩们取样品的那只箱子,一拥而上,抢购他们认为最响的那家鞭炮。
年画一条街悬挂着展示风情的各式各样的年画。有传统老式样年画胖娃娃抱鲤鱼,叫年年有余;有展现工农兵英模人物的年画;有戏曲演员、奇角名旦;有用布做的,用纸裱糊的,是用来写家谱的,人们叫它“轴子”,悬挂在堂屋的中央,祭奠列祖列宗。在隐蔽的角落里,还有个无言的交易处,卖的是赵公元帅,挂在家里,以祈财源广进。还有贴在灶堂处的灶王爷爷群神图。
花市一条街则是另有一番情趣。这里是女人们的花花世界。这里所展示的各种花样,大都是手工制品。卖花人一大早就把花插在苇席上,然后再钉在墙上,以便吸人眼球,招揽顾客。一张张插满五颜六色花朵的草席,在土墙上排列起来,就像鲜花盛开的万花丛,花枝招展,吸引着人们留连驻足。各种花朵以红颜色为主色调,另外,也有杏黄、淡紫、浅绿和深蓝等不同颜色的花。这些花朵大都是用绸缎、绢和韧纸制成,最大的缎制花,直径有十多厘米。用各种绸及薄布做成的花,价钱便宜,销路也最好,手上只有几个小钱的女孩子,都能买上几朵。
蜡烛也是人们必买的年货。蜡烛中的上品,为牛油所熬制,点燃之后不流蜡油。俗话说,牛油的蜡烛——干碗儿的,最适合在龙灯上用。蜡烛多为红色,有的还在其表面用金粉涂上字,看上去极为喜庆。各种花色的蜡烛,大都呈圆柱体形状,上粗下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小蜡烛,它是在芦苇杆的一端,裹上一层棉花蘸上蜡油即成,花几毛钱就能买上一大把。
大集上的年货琳琅满目,让人们特别是孩子们一饱眼福和口福。我们邻村的村民大部分是从寿光那边迁移过来的,他们有贴过门钱的习惯。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呈竖长方形,是一种剪纸作品。过门钱刻有各种花鸟图案,下边是一些锯齿形状的长穗,贴在门楣上和窗户上边的横木上,微风吹来,飘飘洒洒,非常喜庆。在大集的角落里,还有现场作画的艺人,他们手握一把木尺子,蘸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在纸上画出花鸟或动物组成的美术字。孩子们跟着大人赶集,一是为了买年货、看热闹,二是为了一饱口福。能吃到两毛钱一块的肴兔肉或是5分钱一个的水煎包,是他们最美的享受。手头太紧的大人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花五分钱买一个肴兔头,让孩子解解馋。
成群结队的大人和孩子们,在年集上逛游了大半天,喜洋洋满载而归。有的即使没买多少东西,也满足于大饱眼福,享受着年集带来的开心和快乐。饱了眼福和口福的孩子们,一路上蹦蹦跳跳跟着大人们回家过年。
(摄影 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