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一間修車鋪里,我與時間相遇。

我们需要谈论现在与未来,也应该深入谈论过去,但有一个严格的条件:我们始终提醒自己,我们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
——阿摩司-奥兹

是的,我们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

在阿那亚,我介绍B+修车铺的老板卜天给著名设计师崔树认识,待卜天端着酒杯走后,崔树悄悄地问我:“卜天是做什么的呀?”我回答说:“他是B+修车铺的老板。”崔树又问我:“B+修车铺又是做什么的呀?”我脑子里快速地运转,希望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B+修车铺的模式和逻辑:“修车,一般只有两种业态——一种是冷冰冰的汽车4S店,一种是脏兮兮的路边修车铺。但这两种方式服务的都是'车’,而非服务'人’……”崔树打断我的介绍,说到:“海丰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他的模式了……

与聪明人对话,就如同喝酒,不需要过多地讲解,只需简单地提示即可,却有一种过瘾、爽快的感觉。因为,同样的人,有着同样的思维,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是的,每个时代,总是有一群温情的人,看着时代裂开一条条缝隙,并用自己的炙热和情感来填补这些缝隙,卜天便是这样的人。他看到的这条“时代缝隙”便是:传统修车模式服务的是车,而不是人。

罗振宇说过:“在消费升级面前,所有的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是的,重新定义者和颠覆者,往往是这个行业之外的人,因为他们不被传统的商业逻辑所束缚,带来更多元化的商业逻辑和更多维的服务,在这个美学时代中,或者”+时代“中如鱼得水。
“为什么修车铺服务的是车?而不是人?”
“为何汽车4s店修车费用那么高?”
“能不能找到一种更温情的服务方式?”

卜天带着这些时代的发问,终于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不经意找到了答案:“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卜天要做一个服务人的修车铺,精心安排一场你与时间的不期而遇……

在北京,常常有一种时空的错觉:那就是我们好像与故宫、太庙、长城、颐和园、天坛、雍和宫和夫子庙近在咫尺,而实际上却远在天边。好似抽点时间抬脚就能进去,却常常时隔十年、二十年也抽不出时间,也想不起来去一趟。

都市的庸常和节奏,让我们渐渐习惯了时间的裹挟和淹没,慢慢变成了顺从时间的奴隶,服从时间和日常的安排。偷得浮生半日闲,就成了难得的奢侈。

卜天想要寻找一种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样的“时间设计”:在修车时,你可以独处,喝着地道的咖啡,吃着美味的糕点,可发呆,可工作,可构思下一个创意……亦可约朋友一起过来,喝喝咖啡、聊聊天、看看展、谈谈事;独自一人,还可徒步几百米到地坛公园,在风和日丽的秋意里欣赏灿烂如金的银杏叶;如果时间允许,可步入不远处被文艺气息包裹着的五道营、夫子庙和雍和宫……

时间的自由,漫无目的地行走,朋友的陪伴,轻松的交谈,与美味独自相遇……这便似“上帝的苦心安排”。挣脱时间的安排,会让人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欣喜;脱去时间的负重,会让人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幸福感。这便是“+时代”的美学精髓,也是卜天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寻求的答案。

如果时间,不在秩序之内,幸福便会不期而遇。

B+修车铺的选址是一个地坛旁边的导弹焊接工厂(上个世纪遗留的工厂),当卜天看到它第一眼时,他就相信这是他与这个工厂的一次完美邂逅。上帝苦心安排让史铁生遇见了地坛,也让卜天遇见它。

车间位于地坛旁,建国前就已经存在了,那时北京城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二环外便是郊区,现在已然成为国家和城市历史更迭的一部分。当卜天初遇它时,便觉有一种历史的诗意:它的残败与沧桑,它被时间打磨的肌理,仍宣示着一种动人的力量,如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等待着崭新的相遇。

就在这里生长一个修车铺如何?当这个想法蹦出来时,卜天心底的热情似乎被点燃了:市中心、地坛旁、导弹车间、修车铺……这样的碰撞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只是繁华的路段,高昂的成本,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关于这些,卜天有自己的考量。

从前修车要跑很远,你必须做好消耗一天光阴的准备。既然要服务人,首先便要尊重人的时间。这个行业极限半径大概是15公里,如果在市中心的话,能辐射的范围更广一些。而且,这里地标显著、交通方便、商圈众多,还有地坛、雍和宫等老北京建筑群,人若在这儿,总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便得了一份时间的自由;哪怕什么都不做,只在古建筑中徜徉,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每一次商业的重塑,都需要我们回到原点,再从“新”出发。

在我们的常识中,修车,基本就是两种选择:品牌的4S店和路边的修车铺。去4S店,专业但昂贵,尤其一些高端品牌更是如此。4S店被国内引进过来之后,品牌的汽车销售和维修保养被捆绑在一起,一般都可以赚两份钱:销售的钱和维修的钱。由于4S店有品牌背书,又掌握厂家的技术资料、原厂配件、专业工具和设备等等,很受顾客的信赖,几乎半垄断汽车售后市场。缺点是,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和议价权。

而且,在百般无聊的等车时光里,一杯速溶咖啡、几本无人问津的杂志、一台电视,在充满冷漠的环境里,好似被汽车裹挟的“人质”,期盼早一点叫到自己的名字,赶紧逃离此地。

而去路边的修车铺,看似便宜、快速,但因没有专业性作为基础,总是让人难以信赖。如果没有熟人或者自己不懂修车,甚至要做好被骗的准备。

卜天希望能扭转这一切,他希望:这里变成后工业化的乌托邦“等”,在这里变为艺术和享受;让时间在这里变成一种秩序之外的幸福;在这里不仅车可以修养,人同样也可以修养。

最最最重要的是,修车的价格要便宜,最好能便宜一半左右。

任何不适的服务和得不到满足的服务,或许都是未来创业与创新的导师。

在卜天以前一次次不适的修车体验里,他洞察到修车行业的一些缺失:选择的单一、高昂的价格、隐形的消费,造成了信任的稀缺;工整的流程、统一的服务模式,走向了体验的趋同;而同质化的空间、商业化的设计,则透露着审美的匮乏

卜天感觉到服务与人之间的巨大错位。汽车的后服务市场充满着工业时代遗留的冰冷与粗糙;而新的审美时代却渴望着对人的关照、对美的追求、对温暖的向往。他想要弥补这条裂痕,想把那些不适感统统消除。他希望给客户多一个选择,一个更好的选择,a Better Plan B……关于B+修车铺的想象便由此而来。

B+,就是要把汽车后市场归还给服务业,去真正服务人的状态。

他,希望这里有一家网红咖啡店,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糕点和咖啡……

他,希望这里有关于生活美学的讲座,让人修车之余也听听课……

他,希望这里有关于艺术的展览,让人“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顶尖高手的作品……

他,甚至希望这里白天修车,晚上举办时尚派对和大型酒会……

他,希望在这里,顾客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偷的概念”,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切都在时间之外。就像是开车,往往是在你最集中专注时,同时又是你最放松的时候,许多灵感由此时而泉涌……
如果一切故事都将在一个空间中展开,那这个空间,应该是什么样?
推倒重建这个焊接车间是容易的,但卜天从未这样想过。老车间是北京的一部分,混带着野蛮和文明、粗糙与精致、过去与未来,一如永远的北京。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卜天对北京的感情是自然而然融在血液中的。他更想用改造的方式,让新建筑在老肌体上生长。
只是改造老空间,谈何容易?卜天邀请了改造老建筑的“高手”——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如恩设计,来实现焊接车间到B+的蜕变。人与车是什么状态?新与旧该如何融合?如恩用设计来回答了这些关系,或者说重塑了这些关系。

┃ 人车之间

人与车如何以最舒适的状态存在于同一个空间?人的慵懒,车的严肃,一边是休闲时光,一边是有条不紊,该如何和解?又如何一起跳舞?
不如用一个咖啡店来营造慢时光吧。于是车间上方升起了一个悬浮迷宫「我与地坛THECONER」咖啡馆。人们可以在这点一杯手冲咖啡,取一本喜爱的书,选一处自己喜欢的位置,静思或闲聊,把等车的时间变成与自己相处。
坐在咖啡店中,也可有意无意瞥向开阔的车间,看车间师傅们有条不紊忙碌的背影,像是在欣赏一场沉默的舞台剧。在咖啡店与修车间两个空间中,有一部用来运输汽车的电梯,上上下下,就像这栋建筑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无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修车铺。

┃ 新旧之间

如何让新的元素在旧的肌体上自然生长?如何让新的建筑与周围形成美妙的协奏曲?

就让那些历史的砖墙保留它的芳华吧。

当你走近,会看到建筑的下部保留着原来的砖墙肌理,砖墙周围则延伸出素雅的白,像是新的生命破土而出。既有历史的诗意,又有现代的简洁。那白色,遥遥延伸向蓝天白云,又呼应着周围建筑群红墙绿瓦,却毫无违和。

请你细听,车间与咖啡店相伴相生,一边延续着原有的工业感与轮转的效率,另一边则舒适地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二层咖啡馆,三层静默室。每个等待者都可在其中找到让自己舒适的位置。

┃ 冷暖之间

冷与暖如何并置、共生?如何在空间的工业理性和对人的温情关照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

B+修车铺的LOGO是一种灰,有着机械的严肃。而咖啡店「我与地坛」的LOGO,卜天觉得该是一种红色。红色有许多种,该如何选择?

卜天没有预设自己想要的色彩,只是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了当时的设计团队:在书里感知到什么样的红,就是什么样的红。于是,“我与地坛”的红便长出来了。

很多时候,感知远比语言准确。人与人的感知是可以一起抵达到终点的,尽管我们还是无法言说或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我们只需要顺着它的清澈流淌,而不是去破解。

暖,不止是一种色温,还是一种体温。

B+整体呈现天然的包豪斯风,混凝土和钢材料的粗犷与未经修饰的金属组件透露着质朴与真实。而核桃木和拉丝黄铜等质地精细的材料,以及一系列木质家居,增加了空间的亲和力。冷与暖,在这里交织着。

随处走走,空间里散落着莎士比亚、史铁生等作品的短句,东西方、不同时代,短句无形之中也汇成一个交流的场域。像是飞扬的精灵,吸引着你的目光,又引领着你的思绪飘向远方。

租期十年,卜天却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B+的改造和装修,很多细节甚至被他反复修整了三四次。但一切都是值得的。B+建成后收获了来自全球的12个建筑设计大奖,在北京,只此一家。

如果你问卜天,为什么要这么耗时耗财地投入一间修车铺?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一件能做到95分的事,为什么要做到60分?60分是专业与技术上的基础分,是大部分的修车铺都能做到的,剩下的分数生长,是用温度与审美力滋养出来的,这就是B+的“+”,也是它盛放出来的独特的能量。

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信任缺失的时代,可是,该如何重建这份信任?

对一个行业来说,信任稀缺若无法解决,就无从谈起对人的关照。所以,卜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信任。

不信任源于不透明、不坦诚。于是卜天就把所有的价格透明化,把修车过程透明化,打破猜忌的藩篱。

在B+修车,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车子修理了哪些地方,更换了哪些零件;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到车间观摩整个修车的过程,甚至与资深的修车师傅交流技术。

B+之所以有底气做到透明,不过是因为将专业做到了极致,将善意作为了坚守。

B+的技师都有着丰富的4S店从业经验,其中许多是国内外技术赛事大奖获得者。每一次对车做完“诊断”后,他们都会提出不止一个修理方案,给予客户选择的自由。

善意是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能修的就不用换”,这与很多4S店“只换不修”的规矩是反着来的。也因此,B+的修车费甚至可以低至4S店的一半。有时候,在4S店需要大几千才能解决的问题,在B+几百块就能搞定。

当足够透明与坦诚,当一切信息都经得起推敲,隔阂打碎,信任便由此建立了,善意也成了相互。比如,有客户担心B+赔钱,会建议卜天说,“价格涨一涨,大家都能接受”。卜天心存感激,但在坚持低利润这件事上,他并不想改变。

信任也来自B+的初衷:给予人最温暖的关怀。

记得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某个雨天清晨,B+前台接到一位车主朋友焦急的电话——车辆启动前听到车底传来了猫叫声,但怎样都无法把它驱赶出来,希望获得一些帮助。B+管家得知后,第一时间远程诊断了小猫卡在车底盘,并预留了车间工位。待到车主赶到B+时,技师们立刻把车上架,把小猫咪抱出来。另一旁,前台的小姐姐已经准备好了纸箱和毛巾,给了小猫咪一个温暖的怀抱,末了,却坚持不收车主的费用……

这样的片段在B+随手可摘得,B+的第一个正式员工安娜说,“每一天的工作说不上惊天动地,但平淡中自蕴含着小惊喜。”在日常中涌动的温情,是B+人坚持的初心,也是来B+的车主所感受到的惊喜。

从选址到建筑,从商业模式到客户体验,B+无形之中重塑了时空关系,把一个空间变成了一种时间。

来B+修车,“半日闲”轻松降临,尤其是在二环路上车来车往的忙碌中,恍入梦境。

梦境可以是老北平的旧时光。

地坛、雍和宫、五道营胡同这些地方被重新发现了:这里的人们脚步轻松,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们跳着“恰恰恰”。近处的笑声、二胡声、打牌声,远处的风声、建筑钢铁掉落声,声声皆是入耳的。

梦境可以是静默的沉思。

在「我与地坛」咖啡店三层是一个静默室,人们在可以在这里看书、工作。虽然静默室前并没有什么提示来告知人们需要安静,但人们走上去便自觉安静了下来,以自己的小心翼翼消解不必要的打扰。也许,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环境,大家都需要一个更为安静的地方来片刻地调整自己。

梦境可以是美的想象。B+不止给人的身体提供休憩的场所,还尝试给人的精神提供一个美的场域。

去年夏天,B+主办植物装置艺术展,柔软的植物与钢铁的气息碰撞,植物又和科技结合发出了声音,人们安静地在旁听它们的窃窃私语。今年秋天,B+又迎来一场探寻精神原乡的摄影展,一面是疏离的北京原乡,一面是亲切的诺曼底原乡。

B+修车铺和花治联合主办的植物装置艺术展
梦境可以是相聚的欢腾。

B+每个月都会举行艺术分享活动,分享者是建筑、音乐、摄影、花艺等文化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同时也是B+的客户。以文化为媒,串联起有趣的灵魂。

范竞马在这里分享中国艺术歌曲、姜涛在这里分享明清美学设计、颂元在这里分享着嗅觉的表达……大家在这样一个没有利益分差、没有现实纷驰的空间交流着彼此有趣的灵魂。一群朋友自然而来,相遇的灵光就此生发。

B+主办摄影展「Le Réel 实在界」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或多或少,在这样一个越来越简单粗暴的世界,心生悲观,不过是心境迂回的常态。

卜天亦如此,他喜欢北京的深秋,那是一种带着美好的哀愁,但又享受在这闪烁的欣喜中。约翰·伯格说快乐不是状态,因为它短暂。痛苦才是状态,因为它持久。也许,正因为这份悲的底色,所以卜天想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因为相信,这个世界需要简单的心来做出影响和改变。

他相信商业也是一种表达,在输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样的表达也可以很高级、很美好。

“现在的商业表达环境已经很棒了,从前的我们总是把西方的各类商业表达引进过来,以求实现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几十年过去了,国内的商业表达语言已经开始从中国文化、或者从中国人根部去生长些什么,一些设计开始从东方美学生长出诗意的力量;一些餐饮品牌开始忠实于中国人的味蕾……”

而消费者亦在另一端成长着:他们的喜好越来越多元,他们越来越去关照自我,他们也希望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的触达我们的文化根部,触达真实的温情。

建筑师柯卫在B+分享《建筑是身体对外的延伸》

这样的相信让B+有了自己文化性格,在扎实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基础上长出来了一种观照精神的诗篇,让良知自然而然的呈现。

这样的文化性格是真诚的,自然而然吸引一群真实有趣的灵魂。

苏里在B+分享「Le Réel 实在界」的创作历程

时代很大,我们很小。

我们做的事情很小很小,可当这样一件件所谓的“小事”汇集成河流的时候,就成为时代不可逆的潮流。这些小事,关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往哪个地方?

现在的B+是全北京最热门的修车铺,「我与地坛」亦是东城区排名前三的咖啡店。在大家的点评里,字里行间充满了惊喜、感动、温暖,好像从来都不知道修车铺原来还可以这样酷、这样文艺、这样有趣。这里修车的费用比4S店便宜一半,服务体贴入微;这里可以看展、读书、喝咖啡、吃甜品、打卡,还可能偶遇明星拍摄时尚杂志.....

B+从一间修车铺出发,但它从来不止于一间修车铺。我们在这间修车铺遇见了时间。遇见时间的我们看见了自己的身影,又或许隐隐约约看见了这个时代,温柔地暗涌着,而它该去的方向,都是从“我”出发.......

如何触摸和预知未来?

如何洞悉时代的变化?

如何培养您的美学素养?

如何扩充您的智识,从而轻松应对未来?

中国,似乎正在悄悄地进入一个美学时代。塞林格说:“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为此,「誰最中國」为您请来“新美学时代”的顶尖高手,利用“一篇文篇+一场直播”的方式,为您解析「誰最中國」一直倡导的理念“中国文化,当代表达”,他/她们是著名的设计师、手艺人、音乐人、导演、艺术家、创业者……他/她们在《新美学时代》、《新都市匠人》、《新音乐主义》、《新潮向玩家》中,为您展现他/她的感知、触摸、拥抱和思考,从而打破您的认知边界,扩充您的智识。

让灵魂独自偷欢,这是拥抱未来的最佳方式。「誰最中國」用“一篇文章+一场直播”的方式,邀请“美学时代”的触摸者,把文化和美学从“之前”的位置重新拉回到“之间”和“之上”,用多维的感知,打破线性认知的局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就在今天晚上8点,「誰最中國」將为您带来一场不一样的《新美学时代》直播,B+修车铺的创始人卜天在直播间將为您带来《新洋务运动与一间修车铺》的主题分享,包括他创业路上的所思所想。

大家有什么想和卜天老师聊的,欢迎在我们评论区留言,卜天老师今晚会在直播间在线解答哦
主编丨海丰
编辑丨乔唯、青禾
-圖片来源-
誰最中國、B+修车铺、我与地坛咖啡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