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835弄人民坊
淮海中路835弄人民坊曾名林达坊。位于淮海中路的茂名南路、瑞金二路之间。民国11年(1922年)建。占地0.9公顷,有楼房32幢,居民1300人. 地址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淮海中路833弄人民坊新式里弄 1922年 砖木四层 31幢 17313平方米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945190000122林达坊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弄道西侧住宅没天井,有阳台。弄道东侧住宅有天井,没阳台。楼间有爱奥尼特立柱,外墙用水泥制作门牌号。有趣的是,林达坊街面房是南昌路。南昌路280号一带住宅风格与其一致。据说原来是孔祥熙的房产。 一直到思南路830号, 立面是装饰花雕与弄内一样。 人民坊思南路出入口与人民坊一墙之隔是红房子西菜馆 淮海中路845号红房子西菜馆 1995年1月,红房子由陕西路搬过来的,这幢房配合红房子改造成这样。 外国人曾经在上海风光一时,西菜也曾因此成为上海的流行时尚,并出现了一批声名远播的西菜馆。然而,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来了。外国人卷起铺盖走路,西菜馆也一个个消失。不过,西人已矣,西餐难舍,经受了100多年西方文化浸润的上海人,并没有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抛弃殆尽,上海的西餐馆也历经磨难,红房子就是其中浴火重生的典范。红房子西菜馆是上海而今最著名的西餐馆,就如北京的“老莫”和南京的“亨利之家”一样,是各自城市的西菜标志馆。1935年,一个叫路易·罗威(LouiseRovere)的意大利籍犹太人,和一法国姑娘在上海喜结连理。罗威本是外白渡桥旁大饭店“理查饭店”的领班,有丰富的饭店管理经验;而姑娘是常住理查的交际花,二人日久生情,遂结为夫妻,并且充分发挥两人各自的特长,在法租界霞飞路(现淮海中路),开设了一家西菜馆,为纪念这个爱情的结晶,他们给它取了一个温馨的店名CHEZROVER(意为“在罗威家”),人们习惯称罗威饭店,这就是“红房子”的前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进入法租界,老板路易∙罗威因是意大利籍犹太人,德意日轴心国在世界各地迫害犹太人,罗威因此也不能幸免,被日军关进了集中营,群龙无首的罗威饭店只得关门大吉。1945年日本投降,路易·罗威获释后又重新买下陕西南路37号店面,重新开业,取名为“喜乐意”(Cherlouise),仍有“在路易家”的意思,强调该店如家般的温馨。 喜乐意开业后,罗威又使出两招,一招是把店面刷成红色,给人热情洋溢、喜气洋洋的感觉;第二招是“特色招”,请到了人称“西厨奇才”的俞永利,创出了一批“拿手菜”,尤其是独创了“烙蛤蜊”后,更使生意火爆,成为远近咸知的西菜馆。原来在法式菜单上并无“烙蛤蜊”,而只有“烙蜗牛”。1946年后,从法国进口的蜗牛中断,使开业不久的喜乐意的生意大受影响。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当时年仅24岁的中国厨师俞永利,决定尝试用别的佳肴代替“烙蜗牛”。开始的时候,俞永利尝试着用田螺代替“蜗牛”,烹制了“烙田螺”,无奈田螺肉老而乏味,不受顾客欢迎。俞永利又试着用蛏子制作“烙蛏子”因为蛏子肉天然淡性,虽嫩却不入味,仍然得不到老食客的认同。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俞永利品尝了元蛤,突受启发,茅塞顿开,他试着用蛤蜊肉来烙制。他将蛤蜊肉剔出,洗净滤干,加上色拉油,蒜泥,芹菜末等作料,放回壳内,置于有凹洞的金属盘中,入烤炉烧焙,其色泽诱人:不少老食客品尝了这道香味馥郁,味浓爽口,肉质鲜嫩的蛤蜊,个个啧啧称道,拍案叫绝。1973年访华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品尝这道菜以后赞不绝口,并赞许这是中国人发明的法国菜,将其加入法兰西菜谱。从此“烙蛤蜊”名扬海外,来华访问的人士凡来红房子必点这道中国人发明的“正宗法国菜”。除了“烙蛤蜊”以外,“喜乐意”另一名声在外的名菜是“洋葱汤”。“洋葱汤”是法国古典的乡土风味浓郁的佳肴,烹饪工艺极为讲究,主料当然是洋葱,加工洋葱的厨师没有扎实的功底,是制做不出传统特色风味的。加工一次“洋葱汤",光炒洋葱这一道工序就要在控制火候的基础上,连续翻炒四个多小时才能显示其特色风味。“洋葱汤”的汤,用的不是一般的汤,是用上成牛肉“吊”出来的,这种“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牛肉汤”,在西菜中接近于“牛茶”。由于“喜乐意”既注意保持法国菜的经典地道,同时也加以调整、创新,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西菜,既吊胃口又饱任口福,因此生意极好。 新中国建立后,外国老板要回国,由上海人刘瑞甫作为资方代理人接收“喜乐意”,以2000元钱盘进,继续经营西菜。当时上海的工商巨头等一批老顾客,因“喜乐意”店面是红色,故称之为“红房子”。京剧大师梅兰芳是“喜乐意”的常客,一次,梅兰芳就餐时与西菜大师俞永利聊起店名,建议干脆将“喜乐意”改为“红房子”。而此时刘瑞甫也正感“喜乐意”的洋名不合时势,于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时便把“喜乐意”更名为红房子西菜馆,从此“红房子”面世。“红房子”以经营法式西菜而闻名,由于讲究质量,菜肴精美,近50年来,受到外国来宾和国内食客的欢迎,曾经招待过数不清的贵族显要,不少国家元首和知名人士到上海访问,都慕名来品尝这里的法式名菜。1959年12月13日,刘少奇主席在陈毅元帅陪同下到红房子用餐,品尝了烙蛤蜊,洋葱汤等佳肴后,握着服务员的手说:“红房子店小名气大。”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外事活动中,多次向外宾说:“吃西菜,上海有一家红房子西菜馆。”红房子是历史最长、知名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西菜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除了毛泽东和朱德,几乎都来过。“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北京红卫兵来冲击,把在西菜馆工作的人全打成“洋奴”,封掉了刀叉,只准卖中餐,西菜在中几乎绝迹。到了1973年,外宾向周总理反映吃不到西餐。周总理旧话重提,说要吃西菜,上海有一家西菜馆。因为周总理的指示,红房子才又被批准经营西餐。于是又是红房子又成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最早恢复的西菜馆。 西菜在上海有百年历史,红房子西菜馆也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红房子西菜馆好风凭借力,不失时机的扩大经营。1995年1月,红房子第一家分店——红房子淮海店在淮海中路845号正式开业,一至三楼共200只餐位,大小包房数间,人均消费水平从25元至200多元,可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经过近六年的发展,现在年销售额已达1200多万,另外又增设了外送服务,小至家庭宴请,大到商务活动,上门承办各种不同规格的酒会、冷餐会,曾成功操办了轰动一时的2000年玫瑰婚典大型冷餐会,获得各界好评。2004年,在法国文化年,红房子再次大出风头,适时推出“红房子法国牛排节”,推出了受到法国历来政要、科技文化界、经济实业家欢迎的经典牛排、当今法国年轻人偏爱的时尚牛排有18个品种,均有浓浓的法兰西风情。店家还给点吃牛排的消费者还配送一杯红酒(免费赠送),以帮助消化,清除油腻,增添情趣,既浪漫又温馨,颇受上海白领们的欢迎。“红房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发扬了西方的现代餐饮文化,曾两度选送厨师到法国学习深造,同时派到上海的外资宾馆培训,吸取现代和新潮的法式菜,并将特色菜肴推向上海的餐饮市场,如:尼斯明虾、尼姆煎鱼、培根厚牛扒、红酒肺利牛扒、脆皮鹅肝、柠檬白汁小牛肉、卷筒鸡南图阿沙司、鲜杏子鸡脯、烤小牛肉罗勤沙司、烤羊排白脱沙司、司刀粉等。而且红房子幽雅温馨的环境布置也是一处宜人的所在。红墙,钢窗,白线条勾勒,一幢典型的三层楼法式公寓房,与百年法国梧桐相映,进了大堂、包房,那传统西餐桌,经典的西洋油画,优柔的西方乐曲,让人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了老上海的年代。置身其间品尝法式大菜,别有一番异国情调。 我的更多文章:淮海中路1230号光明公寓
(2013-07-02 19:05:18)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
(2013-07-01 18:50:44)淮海中路1176号等外交家顾维钧的产业
(2013-06-30 19:35:36)淮海中路1174号远洋医院
(2013-06-29 20:05:16)淮海中路1162号淮中大楼(原亨利公寓)
(2013-06-28 19:29:01)淮海中路1131号(席德俊住宅)
(2013-06-27 20:17:56)淮海中路1110号东湖宾馆7号楼
(2013-06-26 20:00:43)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原虹桥疗养院)
(2013-06-25 20:10:51)淮海中路927弄淮海坊
(2013-06-24 20:37:03)淮海中路870号国泰电影院
(2013-06-23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