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北宋张载《正蒙》的思想精华浅析(一):道惟一气的朴素世界观

前言导读

理学又称道学、义理学,是兴起于北宋的一种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宋五子,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南宋则以朱熹、陆九渊为代表。其余续影响至明朝王阳明的“心学”,乃至清代的“朴学”。理学继承儒家理论,并融会释、老之说,以探讨宇宙观,并建立人生观,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成体系的一脉。
本文意在从横渠先生张载的《正蒙》一书,分析了解其思想和观念,为大家作一简要的介绍。

关中书院

人物简介

张载,字子厚,生长于陕西凤翔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历任参军、县令、著作郎、判官公事、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职。神宗熙宁十年,行至临潼,卒于馆舍,享年五十八岁。
张载少年时好谈兵法,当时洮西贼乱,载曾向范仲淹拜书献计,为范仲淹所赏识,知其为大才。于是劝其读《中庸》,以明至理,修身养德,不要以用兵为务。张载于是方读《中庸》,自觉不足,又多读道家佛家之书,经年累月,又反求六经,后来与二程结识,相互磋磨,发明本性,学古砺行,遂使关中学者如影云集,终于成为一代巨儒。

张载像

《正蒙》其书

张载作《正蒙》,取义于“蒙以养正”,洋洋数万言,发挥道德性命之学。曾自言,我作此书,好比大树,根本枝叶无不具备,只在读者各人择取。好友苏昞于是仿效《论语》《孟子》编辑分章,共成十七篇,言简意赅,文约理深,流传甚广。
这里先从第一篇——《太和篇第一》来分析介绍其思想的根本和要点。

太和篇第一:一元论的大道观

这一篇开门见山,张载直接阐述了他的根本观念,所谓“太和”,即是道。他认为宇宙中万物散殊而可象者为气,清通而不可象者为神。而神与气是混一的,而非对立的,这就奠定了他的哲学基础——一元论。
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一切,清虚也罢,积聚也罢,都是“一气”的聚散、升降、浮沉、动静。
太和所谓道。中涵沉浮、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皆是不得已。
而宇宙是一个持续变易运行不能停止的空间,最重要的在于“不得已”三个字。他不认为有能独立于诸有而存在的“无”,认为有无是完全一体的,是一非二,因此对老子和佛陀都提出了批判。
他说“彼语寂灭者往而不返”,这就是在批判佛家追求寂灭,“往而不返”,就是沦湎于空寂,滞而不通。这是由于他对于佛家“寂灭”、“涅槃”的概念未尽其性而产生的误解,佛家讲空,又讲空不空,所以并非是他说的“往而不返”。这里暂表不提。
接着他又说,
“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
这里他抓住老子“有生于无”这句话,批判起了老子。在他看来,有无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是一气的动静显隐的作用而已,不应该说“有生于无”,两者之间并非是以这样的逻辑关系而存在的,若说无生有,无就是无限,有则是有限,那么无限与有限就成不对等的关系,这就打破了宇宙平衡的关系,哪里还是“太和”呢。
所以他的“混一论”,或者叫“一气论”,广而言之就是空有一元、神气一元、性命一元。换句话说,他认为太虚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太虚,太虚就是一气,一气就是万物,而不是两个概念。太虚不是空无,万物也不是实有。所以他又说道,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而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
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所以“太虚”在他这里不是一个能独立存在的概念,“太虚”就是一气之聚散,有形无形是一非二。所以说“无无”,没有一个真正的“无”。这就是说,宇宙之间的外空间的“无形”,与各种运转的星体的“有形”,是一体不分割的,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无”的概念可以独立存在了。这个“无”实际是完全形而上的存在。
这是张载极有力的一个观点,给了好谈空寂、沉湎玄想的人一记重击。所以他说“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
尔后他又讲了“鬼神”。这里的“鬼神”不是我们所谓迷信的神祇概念,而是说清虚无碍为神,有碍有形为鬼。“鬼”,其实是归的意思。鬼神,不过是太虚化气的两种自然功能罢了,亦即是阴阳。
“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
“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气与虚,有性之名;合性与觉知,有心之名。”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所以从太虚立“天”之名,由气化立“道”之名。太虚是体,道是用,体用是一,所以有“性”之名。合“性”与觉知,有“心”之名。这里就有了新的问题,觉知是哪里来的呢?什么叫做“心”呢?
在张载的观念里,所谓心的觉知功能,不过是与物相感,什么与物相感呢?是性。“性”者,前面已经说了,合气与虚为“性”。合气与虚,就是完全混一的至真,即是宇宙天地之真理真性,没有方所,不可思议,但“性”无法离开“心”而存在,实是由心而显性。而心之所感,氤氲而已。氤与氲即是阴阳刚柔两端,离心则无性,离两则无一。所以万物所以相感,是大道的利用出入,莫知其根,而万物纷纭而不同,正是万物之妙。这里的“性”与上面的“无”一样,是完全形而上的概念。
“感而后有通,不有两则无一。故圣人以刚柔立本,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天大无外,其为感者,氤氲二端而已焉。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欤!”
综上所述,张载的哲学观、宇宙观是非常纯粹而朴素的。他认为万物混一,太虚与有形不可分割,同是一气,一气二化,清者为神,浊者为鬼,二气相感,而有觉知之心,而万物纷纭,皆是一气之妙。
他认为“无”者,“性”者,都是形而上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藉由形而下的万物、阴阳、动静、聚散来显现。也就是一必由二来显现,而二正是一的妙化。一是形而上的,不可言的,一切都要由二来显现,而二并不是可分离的二,二正是一的妙用。
到这里,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就已经介绍完毕。
后续,我会依《正蒙》的篇章次序更详细地、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还请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不迷路。谢谢您的阅读,欢迎批评指正!
(0)

相关推荐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二:张载

    中国两宋时期哲学之二:张载 张载(公元1020-1077 年),北宋哲学家.因其弟子多为关中人,故后人称他的学派为" 关学".张载研究儒.道.佛,经过比较和鉴别,对佛.道取批判的态 ...

  • 气生形

    ​气生形: "物质构成能量" 这个理论 完整名称 太极太虚理中气 乘气动静生阴阳 阴阳之气为天地 未有天地气生形 已有天地形寓气 从形究气曰阴阳 即气观里曰太极 王充: 天地合气, ...

  • 张载对“形而上”的辨析及其天道本体的确立

    丁为祥 作为与帝制政权结合背景下再次崛起的儒学,宋明理学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即代表儒家超越追求之所谓理想人格的形成;其二,则必须为这种理想人格提供天道本体的依据,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宋明理学超 ...

  • 充满矛盾的王夫之气论

    气学派晚期的代表人物是王夫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公元1 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卒于公元1 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晚年因清政府制造文字狱,杀害知识分子,随改易衣冠, ...

  • 彭 荣:张载的太虚、太极与太和

    彭  荣 (浙江师范大学) 摘 要 对于张载的太虚.太极.太和诸概念,学界有不同理解,由于受到本体与现象二分架构的影响,诠释工作往往陷入矛盾.事实上,张氏并不甚注重本体与现象的二分,这从他对形而上下的 ...

  • 气机气化

    ​气机与气化辨析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气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升降出入聚散几种 升与降,出与入,聚与散 对立但保持协调平衡关系 气自身的运动变化 化为天地阴阳二气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 重浊者凝滞而 ...

  • 【关学文研】张载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贡献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张载之学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称其"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 ...

  • 【关学文研】张载的社会重建思想

    ​编者按 2020年是张载诞辰一千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代表了张载博大的胸襟气概和高远的思想境界,也是张载创立的关学学派的精髓所在.重新审视 ...

  • 【关学文研】张载:正蒙(乾称篇)

    乾称篇 乾称父,坤称母:余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吾父母宗子也: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 ...

  • 【关学文研】张载:正蒙(诚明篇)

    诚明篇 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 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 ...

  • 【关学文研】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张载论[人格境界论]  文/ 韩 星 ○ ○ 儒家传统非常注重人格境界的提升.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于宇宙人生觉悟的程度不同,把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 ...

  • 【关学文研】张载关学的学术史地位再评价

    ​评价一位学者历史地位的高低,需要一个前提性的标准,就是要看他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多大的学术影响.前人这方面的定评仍值得借鉴.对此,似可从两个视角加以回看.第一,从两宋理学学派群体的视角看张载关学的学术 ...

  • 【关学文研】张载哲学精神的近代回响

    ​张载哲学精神的近代回响 --以马一浮对"横渠四句教"的阐发为例 肖发荣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

  • 【关学文研】张载《边议》(附考证)

    ​边  议 张载 城中之民既得以依城,自郊外百姓,朝廷不豫为虑,非溃亡失生,则杀戮就死.纵或免焉,则其老幼孳畜,屋庐积聚,莫不为之驱除荡焚,于死亡均矣.欲为之计,莫如选吏行边,为讲族闾邻里之法,问其所 ...

  • 【关学文研】张载:“横渠四句”烁古今

    ​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