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胆结石医案、配方

【病案举例】

王某,女,4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高热,腹痛,恶心呕吐。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并胆结石,住我院治疗半月好转出院。后常感右胸胁隐隐刺痛,时有恶心呕吐。近因情志不遂加重,夜间痛如刀割,不能入眠,心烦汗出,后肩背胀痛,查胆囊区压痛(+),无肌紧张。B超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0.4cm×1.0cm,0.2cm×0.5cm。诊见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象弦数。

辨证:瘀血内停,湿热蕴结,胆胃失调。

治法:活血化痰,清热化湿。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金钱草、鸡内金、竹茹、郁金

服药10剂,诸症减轻,呕吐消失。后改用上药研末为蜜丸每次9g,每日2次,连服2个疗程,复查B超,结石消失痊愈。

按语:近年来清热利湿法、祛寒除湿法研究日臻完善,然属血瘀证者,唯活血化痰,方能祛其邪。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枳壳、桔梗疏肝解郁,开胸行气,清气上行,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气机升降有序,血脉运行流畅,胆气冲和,则奥狄括约肌松弛,胆汁排泄通畅,异物排出,而达利胆、消炎、排石之目的。临床体会桃仁用量30g以上疗效最佳。

案2

侍某,女,30岁。1995年7月24日入院,住院号64958患者因右胁痛月余入院。1个半月前因“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在外地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右胁不适,并逐渐加重。

院时右胁刺痛、胀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口干苦,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主要体征:神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巩膜不黄,心肺无特殊异常,腹软,右上腹见长约12cm明显瘀斑,右上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阳性,腹水征阴性B超排除了胆总管结。。石及扩张。人院诊断:中医:胁痛(肝胆失疏);西医:胆囊术后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疏利肝胆治疗半月,症情未见明显好转辨证:肝络瘀阻。

治法:活血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化裁。醋柴胡8g,炒枳壳10g,生地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牛膝10g,赤白芍(各)15g,九香虫10g,丝瓜络8g,玉米须30g,生甘草3g服上方半月后,症情明显缓解,右胁仅为隐约不适,偶有胀痛之感。再服半月后,症情向愈而出院。

按语:胁痛是肝胆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本例患者素因饮食肥甘油腻,而致脾胃失运,气滞湿阻,肝胆失疏,胆汁凝结为结石,虽经手术取出,但脉络郁阻难除,并有再次形成结石的可,。、

能。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取其活血通络之义方中加入九香虫、丝瓜络、玉米须,可以引药入络,加强药力。服此方月余患者胁痛即明显好转。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非常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胆汁分泌、排泄以及镇痛等作用。其治疗肝胆病的作用,有待我们临床进一步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