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在位时,他为什么不争霸中原,当个真正的天下霸主
《大秦旧事》第十一篇
秦穆公时期,秦国实力已经达到巅峰,可他为什么不争霸中原,当个真正的天下霸主?
原因很简单,有晋国在东边挡着,出个门实在太困难了。
直到公元前628年,即穆公三十二年冬,一代霸主的晋文公才撒手西去,秦穆公这才松了一口气,心说:我已经等了三十二年,现在总该我称霸天下了吧。
晋文公薨,秦穆公心里是很开心的,不然的话,作为晋文公老丈人的他,为什么连女婿的葬礼都不参加呢。
也算是天从人愿吧,正在秦穆公内心蠢蠢欲动的时候。
好消息来了,两年前留在郑国的秦将杞子派人来报告说:郑国郑文公新丧,而他们则掌握了郑国北门的钥匙,现在要派兵偷袭,郑国一定唾手可得。
郑国处于四战之地,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时天下也有“欲得天下,必先得郑国”的说法,如今机会来临,秦穆公当然很开心,于是准备发兵偷袭郑国。
然而他刚刚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向谋无不中的百里奚,蹇叔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二老的意见综合下来是这样的:
一:秦国距郑国一千余里,中间还有数道险关,大军奔袭,毫无秘密可言,因此,偷袭的说法根本不成立,一旦战事成胶着状态,秦国无援无粮,必将陷入危险的境地;
二:秦国东出郑国,必然经过晋国的土地,晋国还是中原名义上的霸主,况且郑是晋的同姓国,如今文公新丧,秦即攻打他的同姓国,于情于理,晋国都不可能发兵援助。
一旦晋国出手,秦军还有生还的可能吗。
二老分析的很有道理 ,但秦穆公的确已被争霸的念头冲昏头脑,于是不顾一切,派三帅出征,还讽刺一再劝谏的二老说:
中寿,尔墓之墓已拱,尔何知
你们都成老棺材瓤子了,还知道什么。
对一向尊重的二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秦穆公有多着急已经可想而知。
他希望三帅能给秦国带来点新气象,打赢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秦军就在这样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出兵。
结果第二年春天才到达距郑国八十里距离的滑国(河南雎县),大军偷袭的消息果然泄露,郑国有个经常到成周贩牛的弦高。
弦高得知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后,一方面赶紧派人给郑穆公送信,一方面冒充郑国使者,先送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对孟明视说:“寡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敝邑,特地派我来犒赏您的随从。敝邑虽然贫乏,但为了您的随从能在这里停留,还是准备倾尽国力,住一天就预备一天的供应,离开就准备一夜的保卫。”
言下之意很是明白,我们已经准备好接待你们。
孟明视没有办法 ,为了能给这次大军远征给个交代,只好顺手消灭了倒霉的滑国,抢夺了点金银财宝后就准备回去交差了。
滑国也姓姬,也是晋国的同姓国。
晋襄公闻讯大怒,墨从军,并动员姜戎的军队,在秦军回国必经的殽山设伏,并在这里将秦军打得全军覆没,并俘虏了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大胜而回。
好在晋襄公的母亲嫡母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对秦国还有一点感情,她力劝晋襄公放三帅回国,才给秦国留下了一点希望。
三帅回国之后,国内一致主张杀了三个丧师辱国的将军。
但秦穆公没有听,而是穿着孝服等候在郊外,对被释放回来的三帅号哭说:“我没有听蹇叔的意见,使你们三位受到耻辱,这是我的罪过。你们三位有什么罪?我绝不会因为一次的过失抹杀以往的大功。”
不但没杀,还宠信如故。立志报仇。
秦穆公三十四年,即公元前625年春天,三帅再次帅兵东出,报复殽之战全军覆没的仇恨,晋国也不是善茬,对秦国的报复早有准备,这回还是晋襄公亲自带领军队,和秦军在彭衙(陕西白水)展开大战,
堂堂正正的对决,秦国总不会吃亏吧。
然而遗憾的是,秦国军力还是有所不足,晋国只出了个不要命的狼曋(念“神”),带领死士一通冲杀,便杀的秦军溃不成军,再次大败而回。
二次向东发展失利,国内斩杀三帅的呼声更高,但秦穆公还是原谅了他们,还让他们继续执掌兵权。
两次失败后,三帅终于给彻底打醒了,以统帅孟明视为首,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经过认真思考后,终于认识到问题关键所在: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
于是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
就在他正紧张训练部队的时候,晋襄公来了,理由是:报秦之施
有来无往非礼也,总该让我们找找你们的麻烦。
这回动静很大,以先轸之子先且居为帅,率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
一个晋国都打不过,更何况这回四国联军。
孟明视的确成熟了,面对四国联军的挑衅,并没有盲目出击,而是采用隐忍的战略。
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
许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解除他的指挥权时。秦穆公却向大家说:“孟明视肯定能打败晋军,咱们等着瞧吧。”
秦国闭门不出,四国联军无计可施,只能占领汪地(陕西澄城)和彭衙(陕西白水)后得意洋洋的走了。
被人家欺负到家门口,秦国人只能忍着。
公元前624年,即穆公三十六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人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便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
秦穆公也流着泪说:“我国两次被晋国打败,还给人家占领了汪地和彭衙,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耻辱,这次如果不能战胜,不但是将军,就是我也没脸再回故乡了。”
君臣上下同心,带领三万多人的部队,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士兵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秦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济河焚舟,如后世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一样,下令烧毁渡船,亲自担任先锋,带领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连续攻破王官、郊邑(山西闻喜)、没几天就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
秦军如此凶悍,晋国群臣终于明白,不能再打了,不然跟秦国结成死仇,那还是像以前一样,一打就是十几年,谁吃的消啊。于是纷纷建议晋襄公,不如暂时回避一下,不要和秦军作战。晋襄公无计可施,只得命令晋军坚守。
这一会,秦军终于出了一口鸟气,在晋国的土地上,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入无人之境,晋军哪敢迎战。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也挫灭了晋国的威风,就带领大军一路来到到崤山,把上次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并亲自祭奠一番。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
秦穆公就在这次祭祀中,非常诚恳的对三军将士检讨说:
嗟士卒!听无譁,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
将士们,安静了,我有重要的话要告诉大家,古时候的人但凡拿个什么主意,都要反复再三的向年长者征求意见,这样下来才不会有什么过失,可我呢,哎……
这就是著名的《秦誓》,秦穆公当众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表现出悔恨难当的情绪。
他为什么悔恨呢?
因为他终于明白,以秦国的国力,目前东出与中原诸侯争霸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这一场仗虽然打胜,但秦国付出了多少代价啊,这样的事以后绝不能发生了。
出于这种想法,回国之后,秦穆公即采纳上卿由余的建议,将东出争霸的战略改成专注于西方,仅用一年的时间,便灭掉西方戎人建立的二十来个国家,开辟国土上千余里。
正因为征讨西戎有功,为当年被西戎逼迫东迁的周王室报了仇,所以周王也特别表示祝贺,并颁赐金鼓,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 “称霸西戎”。
秦穆公等了三十多年,才好像找到争霸中原的机会,可这个机会,却被老牌大国晋国打个稀碎,尽管蛮劲儿发作,吃了亏以后用三年多的时间找回来,但这中间付出多少代价啊。
这样的买卖实在是不划算,于是,秦穆公以及秦国就老实下来,踏踏实实的继续发展自己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