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星子:星空在上 ——写在《归去来》之后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原本没有打算给《归去来》写后记,原本只是希望“一切都在诗行里”。
然而,当我最后一次关掉《归去来》的文档准备交付定稿时,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失落莫名地袭上心头。
我分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欣慰于她的结集完成?是惬意于一株禾苗的长势喜人?还是难忘每一首诗的前世今生?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诚然,《归去来》中的诗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是每一首都令人满意。但是,她们陪伴我度过了晨晨昏昏,陪我走过了风雨泥泞;她们见证了我的快意旅程和喜乐忧伤,她们成了人生路上我亲密的孩子和爱人。每一首,我都付出百分百的真感情。对于我来说,她们并不是文字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满怀敬畏之心,有时不敢妄写一个词,有时又不忍轻易删掉一个字。甚至,在提笔时,或者准备敲打键盘前,都要洗手焚香,反省静思片刻,才开始着手。
清晰地记得,一个春天的傍晚,我刚刚把写好的一首小诗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以做纪念,并留待他日修改。三分钟后,一位好友发来微信:“星子姐,谢谢您!”面对这“突兀”的感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那是她情绪较低迷的一天,其时她正在做一个重大的决定,她对着屋外发呆,甚至忘记了吃晚饭,后来,她打开了微信,点开我的朋友圈。她说在看完我的文字之后,精神为之一震,似乎瞬间清醒了,立即有了时间观念,有了继续奔跑的动力。
且不管朋友所言,是夸张还是真心话。但听完她的诉说,为之一震的,应该是我。原本只是随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观所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却不料,能引起如此深层次的共鸣。在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少年时代已具轮廓的“初心”被温柔地唤醒。那时候的自己,一直希望:用自己的小善良去温暖大世界,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哪怕光线微弱,能照亮一个人也是我的福分。
还记得,有一次不小心遗失了手机,微信等应用软件都临时停用,两三天无法更新文字内容。有不少好朋友通过各种渠道询问,后来她们知道事情的原委,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忘年交的美女画家还坦诚地说:“除了担心你,更重要的是,没有看到你写的文字,很失落,日子少了些许生机。”我这才回忆起来:我的每一篇文章她都是秒赞,每一首诗歌之后,她都会给予中肯的点评,而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
我不认为自己的文字有那么神奇。也许只是同为女性,有着相同的敏锐,相似的追求与坚守。这世间,本来就很奇妙:有人在面前走过千遍万遍,你却不识;有人只见了几面,就能走进彼此的心里。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文字或者说是诗歌创造的奇迹。毕竟,通过诗歌相遇相知的,都有相似的灵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诗如友,有友如诗,夫复何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一直赞同这个说法。很多时候,读者是作者的一面镜子,作者是通过读者来成就的。我庆幸,因为诗歌,我拥有了很多这样的镜子;因为诗歌,我更加注重返身内求,更加注重灵魂的高度和深度。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想说的是:我写诗故我在。是的,我因文字而深刻,也会因为文字而越来越美好。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镌刻着这样的名句——“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讲的一句话,我也喜欢这一句。“认识自己”不仅是认清那个“小我”,更要认清自己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肩负的使命,还要认清,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自己是哪一缕浩然正气。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我没有过多地去探究这亘古的哲学三问。但是,我有自己的三问:
我能做什么?
我做到了最好吗?
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是的,人生真正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因此,当收到一位老乡发来的微信,我更加确信这一点。他在微信中说:“我的女儿是个中学生,也喜欢写诗。孩子总是把您的诗集放在床头,当作她写诗的启蒙。”乍一听,我惊出一身汗来。不只是因为大家对我以及对诗集的看重,更因为,我明白:“启蒙”的担子,非同小可。我只有不断提升境界和格局,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用所学所专,担负一些责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宏图伟愿,但,如果每个人都在极尽所能,都在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世界,不也照样很美好吗?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据说这是神农时代就已经出现的农事祭歌。那时,她还是歌谣的模样,了了几句,却铿锵有力,朴实简洁。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彼时,诗,还正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且歌且舞。之后《诗经》《楚辞》、唐诗,凡此种种,都以其特有的辉煌,在诗歌的长河中,惊艳亮相。面对如此丰硕的文化遗产,立根在如此肥沃的文化土壤,我有信心:只要持之以恒,终会写的越来越好。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也有人说:“一个不知道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们生活在五千年浩瀚文明的中华大地,我们既能脚踏实地,也不忘记时不时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长路漫漫,我会不停求索。
星空在上,我将永远仰望。
2018.1.8
相关链接:
作者:邓星子 本名:邓星华 湖北省黄梅县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第三届高级研修班学员,黄冈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有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已出版诗歌合集《中国诗歌九人年选》,已出版个人诗集:《我将日夜思念你》《从春天出发》《楚凤凰》《归去来》等。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