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写给男人的书,其实女人更应该多看看
十年前,我的一位即将调走的老局长送给我一本《遥远的救世主》,后来我才知道被拍成了由王志文、左小青等实力派主演的电视剧《天道》。那时候年纪小,书拿起来读不到十页,觉得里面文学语言不够凝炼,特别是开头便用大量篇幅去渲染一个尚未出场的主人公,感觉过于神话主角,便束之高阁。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才真正读出这本书的味道来。
好书,是随着岁月的沉淀让人读时有感,读后有思的。那种心灵被撞击的震撼让人无法平静,掩卷而思醍醐灌顶。
《遥远的救世主》,就是一本这样的书。
出版多年,甚至电视剧播出以来,虽未大火,但聚集了一大忠实的粉丝,他们对原著和电视剧,一刷再刷,随着人生走过不同的阶段,每一次重新阅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很多人说,如果早一点让我看到这本书,我的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更有人将这本书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视为执导人生的坐标,将她视作一本男人的生存法典。
其实,里面有很多关于对女性的论述,和女性的价值观点,同样值得女人们关注,借鉴,看看做个聪明的、通透的女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自知
这本书里有三位女性角色分外耀眼,芮小丹、肖亚文、欧阳雪,她们有一个最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自知。
传统思维来说女性更偏于感性,俗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甚至书中丁元英给女人下的定义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在很多重大决策面前容易妇人之见,失了方寸。
而这三位女性却在每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面前,显现出了睿智达观的价值观,不禁让人叹服,这些都取决于她们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自知之明。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更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更强大。
欧阳雪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只知道我就会经营饭店。当她被丁元英请来当股东的时候,欧阳雪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懂经营公司,但我相信丁大哥;当她被叶冯刘退股气得哭着说,公司都成了幼儿园时,还是能撑着做好万一败诉大不了退回饭店的打算,因为那是她最能发挥出能力和自信的地方。当肖亚文提出接股时,欧阳雪立即诚挚地邀请她控股,自己并不把控大权,将公司交给有能力之人,这就是她的自知。
自知是成人之始,自胜是成事之基。
当欧阳雪佩服着高级白领肖亚文在酒桌上对韩总说的那番话,说她一点也不端着时,肖亚文微微一笑说,手里空空的,拿什么端呢?
彼时,她已离开丁元英的公司在一家猎头公司打工,接站的时候看到了韩总已在,却并没有像刘冰叶晓明之流立即攀附上去,“随缘惜缘不攀缘”,这便是自知之明。
她完全可以凭着与小丹的关系与更有能量的韩总攀上交情,可是她没有。甚至在介绍小丹和丁元英认识之前,她明知道如果能得到丁元英就会有无限可能,但她并没有利用自己能够接近他的机会,反而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他的差距,将他视为开了一扇窗户,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人思考、觉悟就是她最大的收获。
同时,她也深知自己能力所在,同样学习德语有过出国的想法,但肖亚文最终留在了国内发展,她认为“怎么都是打工,不如早打工早攒钱,等有条件了自己开个公司,自己给自己解放”。
按照既定的目标努力,等待机遇降临,后面遇到叶冯刘退股,在格律诗危难之际,肖亚文审时度势,主动临危受命就不足为奇了。就连丁元英都由衷赞叹一句,亚文不简单呐。
很多人说肖才是这本书中最大的赢家,她太幸运了。可是她的幸运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就是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机遇都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败莫大于不自知”,但自知不易,人有时不但不自知,而且安于自欺。
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人准备趁机偷一口钟。他想要背着钟逃跑,但钟太大,没法背;于是他想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哐哐哐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掩耳盗铃!是的。我们熟悉的“掩耳盗铃”寓言就出自这个“掩耳盗钟”故事。
《吕氏春秋》评论:“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害怕别人听见,很正常;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那就太糊涂了。
反观叶冯刘之辈,为了攀附上丁元英这棵大树,绕着弯子制造一些小把戏去结识高人,冯世明第一次见丁元英故意制造矛盾,为了引小丹关注贫困村故意绕到果园东拉西扯,刘冰在拿到丁元英给他的所谓能翻案的新证据后,自以为是地耍起小聪明结果落得自杀的下场,却都显尽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律
无论多忙,芮小丹每天坚持用德文和中文写500字日记;在德探亲期间,为了等待格律师音箱的国际测评结果,在母亲的餐馆打工,干最辛苦的刷碗工;父母能够给她最优厚的家庭环境,早早就取得了德国的居住权,但她的生活却依旧很简朴;丁元英在看到她的简历之后都为之倾倒暗暗佩服,从中都能看出她的勤奋、好学和超出一般女人的胆气。这都是唯有自律才能达到的优秀。
律己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要对抗自己的天性!特别是长得美的女人。
亦舒说,高跟鞋是女人堕落的开始。
因为女人为了美丽穿上高跟鞋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要享受更舒适的出行方式,走路太辛苦,美人出行需要高级轿车接送,要配漂亮的衣饰和包包,要有华贵的首饰和精致的妆容,这些无一不需要高额费用。在紫醉金迷的时代,能让一个女人堕落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肖亚文做为一个北漂,生活过得并不随心所欲,其中有一段她招待来京找她的欧阳雪喝咖啡。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为欧阳雪端来煮好的上等咖啡,那是她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喝的东西,省着钱还要紧着交房租。同样拥有美丽的姿色,但她选择了忙碌辛苦地打拼。
吃得饱饱地躺在柔软的沙发上追剧多舒服,有人却在健身房里吭哧吭哧地流汗;抱着被子不放弃一场美梦多好,有人却在晨曦未明的时候准备好了营养早餐;趴在办公桌前偷偷摸摸地刷着段子多清闲,有人却在勤勤恳恳地忙碌一整天……
你的皮囊会展示你的生活习惯,你的职位能体现你的努力程度,你的魅力对应的是你的见识和才华。
一个体重严重超标、浑身是病的人,往往过的是饮食不规律、作息不定时、暴饮暴食、运动为零的生活。
一个在工作上漏洞百出、得过且过的人,很可能在职业规划、人生追求上是空白的。
一个生活中谈吐庸俗、无聊空洞的人,很可能是在看书、旅行、思考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自律的生活不是说你准备了多么详细的计划,有了多么齐全的运动装备,办了多少张健身房的年卡,买了多少本新书,报了多少个进阶学习班……不是的,自律是从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下开始的。
曾看过一个村上春树的访谈。他说,对他而言,每天只有23个小时,因为一个小时给了跑步,雷打不动。
村上春树称自己为长距离跑者,他的思维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写长篇小说的时候,他基本上都是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从来不用闹钟。泡咖啡,吃点心,然后绝不拖拖拉拉,马上进入工作。
让自己培养出一些好的习惯,才能不断地跳出舒适区,成长为优于过去的自己。
哲学家康德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自由
这本书里最让人费解的是芮小丹的死,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久久无法平静于她的自杀。人对生命的珍视不能被一个所谓自由的概念所消散。这大概也是这本书最具有的争议的地方。
可是回想一下芮小丹对于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爱情观等等方面的表现,结局又不难理解。对于一个追求着完美和永恒的女人来说,能将自己最美的时刻定格在爱人心中,是最理想的结局。她不要丁元英看到那副已残损的皮囊,不要世人来敬仰、怜悯、照顾她的余生,她要的就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这是多少被世俗牵绊着的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哲学将自由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自由,另一种是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是指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消极自由则是可以不为的自由。相比较而言,消极自由会比积极自由带给人更大的自由感。
纵欲享乐、穷奢极欲虽然也会带来快感,但过后却是更多的空虚和落寞。而当自己不想工作、不想交流、不想行动、不愿被打扰时如果可以即刻实现则会带来更为深刻的休息、放松和自由。
举个例子,今天的信息负担就是无法获得消极自由的典型。
曾经,人的智慧在于收集足够的信息,但今天人的智慧却是如何避免被过剩的信息所打扰和裹挟。手机病的根本就是信息过载所带来的束缚。
事实上,最令人羡慕的恰恰是“可以不为”的消极自由。但矛盾在于,人们往往因为焦虑、惯性、高速和缺乏爱好而长期陷入“超重”的生活无法自拔。
甚至有些时候,“超重”生活所带来的身不由己会把很多本该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爱好变成强迫症。
比如,我们会看到周围的人似乎都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必须旅行、摄影、美食等。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人的表面爱好并不是发自心底的热爱,而是孤独和焦虑在作祟。
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压力和快节奏下的极度不自由状态。
康德说,当人们只服从法则而无需听命于他人时,便获得了自由。
或者说,人在坦然和彻底地接受一切存在的时候,最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