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子须知》三、阴宅十项须知
一、不可不知地理
程子曰:卜其宅兆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叶茂。
(即先辈为根,子孙为枝叶之意,先辈神灵安,则子孙昌盛。)
又曰:祖父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
朱熹曰:葬之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以子孙而藏其祖考之遗体,则必须其谨慎、慎重、诚敬之心,以为安固久远之计。神灵得安,则其子孙昌盛,而祭祀不绝。
又曰:其或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必有水泉、蝼蚁、地风之属,使其形神不安,子孙亦有死亡绝灭之忧,甚可畏也。
(祖先葬于凶地或葬法有错,子孙轻则衰败,重则灭绝,其应如响。)
陆象山曰:先人下葬之事,托于庸师俗巫,使先人体魄不得其安,则孝安在哉?
夫观圣贤所论如此,则择地殡亲之道,诚仁孝之子不可忽者。
若平局视地理为末务,而不之问,一旦有大故,则不免仓促,苟且为之,幸得吉地,固所愿矣;不幸而置亲体于蚁泉沙砾中,无异无异之于壑坵,不孝孰甚?
(平日里不重视地理之道,长辈一旦出了变故,着急忙慌的去随便买一块墓地,如果运气好葬的不错,家人还可平安;
如果运气不好,买了块凶地,再托付给庸师胡乱下葬,子孙败绝乃是情理之中,也无异于将长辈弃尸荒野,世上还有比这更加不孝的行为吗?)
二、不可停柩不葬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中国人讲求入土为安,“人所贵于身后有子孙者,为能藏其形骸也。”
中国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是为什么?因为生了儿子,有了孙子,自己身故后有人送葬,有人祭祀。
长辈去世后迟迟不肯下葬,有的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墓地,有的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吉日吉时,有的是因为家贫买不起墓地,有的是因为想要求一个风水宝地,以谋求富贵。
只要在礼制规定的时间内下葬,是没有问题的。
即使死在路边,有仁慈的人看到也会让死者入土为安;如果是为了给自己谋求富贵,而不肯下葬祖先,这种子孙还不如没有。
三、不可侵葬祖冢
地理之法虽复杂,一言以蔽之,葬乘生气。
民间不知道从何时起,流行一种习俗,要把故去的先人都葬在同一个地方。
更有一种错误的言论,“祖先不合葬,子孙没希望。”
这种错误的言论不知从何人开始,实在害人不浅。
祖先之墓若本已大吉,生气汇聚,墓中之“生气”实比黄金更宝贵千百倍,此时开墓合葬,生气泄露,这种行为和放火烧自己家房子实在是没区别。
以大儒朱熹的家族墓葬来讲,朱熹是极为精通风水学的。
朱熹祖父退翁,墓在政和县;
朱熹父亲斋先生,墓在崇安县;
母祝氏夫人,墓在建阳崇泰里;
朱熹的墓在建阳嘉禾里,九峰山下,风吹罗带形;
尤其朱熹母亲在宋孝宗乾道六年正月下葬,同年的八月迁葬父亲的墓,即使是同一年也没有将父母合葬,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一些道理吗?
四、不可图葬旧穴
不可将先人葬入已经葬过人的墓穴。
在古代一块风水宝地,是王侯将相乃至所有聪明人都想得到的,达官贵人凭借权势,侵夺风水宝地之事,并不少见。
更有不孝子孙将已经发大贵的旧墓地卖掉,但是后葬的家族都不利,这是地气已被用尽的原因。
总结来说,为人子者寻找宝地埋葬亲人,应当先修品德。
谋求葬在已经发越的龙穴,迁出别人的亲人,安葬自己的亲人,狠心害德,莫过于此,纵得地理,天理何在?
五、不可拘泥公位
先人下葬吉地后,有大房先发达者,有二房先发者,有三房先发者,此即公位之别。
杨公的《疑龙十问》回答最切实:
问公如何分公位,父母生时无少异;
间或生时有爱憎,死后何由别荣悴?
爱憎之说起于心,荣枯之说归于地。
葬于吉地,葬法无误,子孙人人发达,只是限于阳宅不同,运势不同,有些大发,有些小发,这又有什么好争的呢?
祖坟吉的家族,人丁兴旺,人人发奋向上,相互扶持;
祖坟凶的家族,人丁衰微,互相妨碍,有兄弟不合者,有父子反目者,如此种种,又有什么好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