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士大夫中的大儒,为何信奉佛教?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隋唐时期的佛教在当时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力。随着历史的演变,到北宋时期,北宋的士大夫们继续探索和学习佛禅严密的哲理,继续实践佛家精密的修行方法,因此想要解决长期以来儒家存在的缺漏和不足,北宋的士大夫们的精神世界也明显带有佛禅的意蕴。苏轼作为北宋士大夫,其思想也与佛学思想有很深刻的联系与交集。苏轼的一生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十分深刻,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与当地的高僧共游,跟随高僧学习佛法。而问起苏轼为何如此崇信佛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深受家庭熏染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苏轼最主要的亲人都信仰佛教,包括他的外祖父、父亲、母亲、三位妻子以及弟弟苏辙等。苏轼的外祖父程公在年轻时候出去游玩时,遭遇了蜀乱,身无分文,没有路费回家,正是得到了十六位僧人的救济才得以回到家乡。程公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努力寻访恩人,但却一直没有结果,于是他就一直认为是阿罗汉救了自己,便在家中供十六罗汉祭拜。所以程氏和苏氏家中都供奉罗汉。苏轼的家庭虽然谈不上名门望族,但是却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家庭。

苏轼的母亲受程公的影响也崇信佛教。苏轼在小的时候跟从母亲程氏读书念字。母亲程氏有一次回忆说,自己身怀苏轼的时候,有一天做梦梦到有僧人来到他家。苏轼在七、八岁的时候,也曾常常梦见自己身披袈裟,他认为自己前世是一位出家人。苏轼好佛也与他的同僚、朋友信佛有关,他的挚友大多信仰佛教。实际上,苏轼开始真正参佛也正是由于好友王大年的引导。苏轼初入仕途任凤翔签判,王大年是他的同僚,同时也是他的好朋友。最早出现论佛、崇佛的言论是在他的《凤翔八观》中,而此后,他也更为关注佛教。其实,这也能够说明当时社会上的崇佛风气十分浓厚,很多士大夫们不自觉地就能浸染其中。

2、 苏轼与大量的僧人交往,自觉接受佛教义理

根据目前的考证和研究,与苏轼交游的僧人主要有:了元佛印、南华重辩、龙井辩才、海月慧辩等十余人。同时,他们之间也有很丰富多彩的交往方式,比如同游佛教圣地,一同寻访名僧,相互之间赠送书信画作,共同探讨佛门义理等等。北宋时期寺院林立,名僧众多。这个时期的禅师学问很高,能文擅词,这也得以使他们对苏轼惺惺相惜,与苏轼成为挚友。北宋时期的禅僧多注重对"顿悟"的追求,而对形式和戒律并不是很在意。他们身上往往可以体现超然物外的境界,他们于现实中寻求心理的淡泊与平衡。这些都对苏轼的精神境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与大量高僧的交往过程中,苏轼对佛教义理的理解也更为加深,同时,苏轼也对佛教更加情有独钟,他的诗文中多反映出对佛禅思想的看法。

3、 苏轼勤学大乘经典,信仰佛理

苏轼喜爱阅读佛经,他对佛家经典大都十分熟悉。少年时的苏轼就阅读喜欢佛书。苏轼对《楞严经》十分推崇,不仅很多次在写文赋诗的时候引用其中的典故,还曾多次感叹《楞严经》中义理的精妙绝伦。除了《楞严经》,苏轼其他佛教经典也很精通,并且还能运用这些经典来论证自己的哲学思想。通过尽力研习这些佛教经典,苏轼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之本然之理,他融合儒道,文章磅礴大气,思想上更是圆融无碍。总之,他对佛教经典的深入研究与琢磨是他受佛禅影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苏轼虽然热爱佛学、向往禅境,但是从根本上说,他仍然是个积极入世的儒者。终其一生,他兼济天下的雄心从未改变,但是,在他的脑海里同时也涌动世俗五蕴的波澜。因此,苏轼最终在自己的思想哲学当中融合进了佛教思想。尽管看似苏轼的心性修养方法可以说完全是佛教化的,但是,苏轼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激发的生生不息的浩然之气和对苦难的超越精神又无一不指向儒家,也许这正是其思想上儒、佛融合的真正体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