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他“骂”过的人|骂了就骂了
最孤寂者
尼采 (德国)
现在,当白天
厌倦了白天,当一切欲望的河流
淙淙的鸣声带给你新的慰藉,
当金织就的天空
对一切疲倦的灵魂说:“安息吧!”——
你为什么不安息呢,阴郁的心呵,
什么刺激使你不顾双脚流血地奔逃呢……
你盼望着什么呢?
鲁迅与他“骂”过的人|骂了就骂了
鲁迅先生的《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从语文课本消失了,就这样也救不了语文课本,这与鲁迅先生过时与否没太大关系,因为让我看来今天语文像个大杂烩,所谓美文如云,恰恰忘记了如何阅读,这是汉语的本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从此开启了对梁实秋的好奇,估计先生也没有想到,他们对文学阶级性的讨论会上升为近似如匹夫的街骂,不过《鲁迅与牛》就是梁实秋的反驳一击。
这都无所谓,没人会白璧无瑕,所以抗战时期,被左翼人士骂的狗血喷头,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依旧会说,最好萝卜少点,排骨多些,这样汤才会煲得浓郁芬芳。
本身所谓的“骂”不过是皮里阳秋,只有对阵彼此才能意会,那谁自会对号入座,春秋笔法而已。文人损人不着痕迹,更不带一个污秽之字,而能沁人心脾,才是段位高手。
杨绛先生回忆其姑母杨荫榆三八年死于日寇之手,这虽说与女师大校长的跋扈有点讶然,但却无甚矛盾,北洋政府时期学生游行,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校长关门阻止也是理所应当,至于《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的讽刺愤怒,也是当时情之所至。
经过三味书屋的时候,接近黄昏,“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此之“三味”,恐怕唯有私塾才能做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出先生的意思,苦闷压抑是有点,却不至于像有人以为这是封建藩篱的比喻,其实一样是孩子的乐趣。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看似古板无缝的人,有时也诙谐童心未泯,王小波像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他与鲁迅先生隔了那么多年,三味书屋中对私塾老先生调侃似的微笑,人间温情,跃然纸上。
许多诸君不知何故,经常义愤填膺,仿佛天下诸多不平事,天降大任于斯人,都需由自己揭竿而起,最后却是言语君子,坐着不动,一室也不扫。
这个世界,最好学点皮里阳秋,有人喜欢汪峰,有人喜欢钟汉良...男男女女,这完全是个人隐私。鲁迅与胡适的交往挺有意味,二四年之前是朋友,二四年之后,日渐疏远,先生一直就批评不断,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高高挂起免战牌。
类似的题外话,言尽于此,也是个人的选择,不关乎大节。鲁迅先生尊母命娶朱安,仅仅是搁下了一桩事,转而与革命同志害马许广平举案齐眉,只是朱安为他空守了41年...
而胡适与他的结发妻子江冬秀的婚姻是他母亲一手包办的,尽管其中波澜壮阔,传说中的绯闻女友N多,仍然坚持到了最后。故此蒋公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言之凿凿。
另外,鲁迅先生还骂了一个很著名的同龄人章士钊,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当年的章士钊因为阻拦学生游行所谓帮凶,被先生斥之为“落水狗”,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生骂人对事不对人,很少记仇,章士钊早年暗杀清廷要员,营救李大钊,为陈独秀辩护...可谓越骂越旺,岁月沧桑,骂了就骂了。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随他去吧,关键是今时我们想怼的人和事,基本上都被鲁迅先生骂过了,大同小异。
【 油画:比爾英曼(美国)】
前文回溯
▷浮生流水,我们很快成为局外人
▷如此荡漾幸福地假装着
▷别人悲欣交集影视单|声色浮生201712
▷张纯如|为了忘却的纪念
▷原来过得很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环形山|无论我曾有过多少某一类女人, 就爱情而言,我仍然是一个处子
▷高智慧的人|万物皆有心
▷寻梦环游记Coco|记住所爱之人
▷你所经过的玫瑰花
- The End -
【花花君】
一个文艺大叔的个人呓语
读书、看电影
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