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年来这4 大“疫”战,你知道几个?

从农业出现开始,与满仓的小麦同样疯长的,还有跳蚤、老鼠和蚊蝇。因此,农耕造就了文明,也给传染病的传播埋下了祸根。在人类历史中,传染病永远头戴黑兜帽,偶一现身,数百万人就此丧命。

新春前夕的新型冠状病毒打得全国人民一个措手不及,几乎在一夜之间,关于疫情的信息和宣传铺天盖地,半月时间内,市场上口罩售罄、超市抢购,大家一改春节串门的习惯,皆闭门静修,关注疫情实时动态。

小编也趁此难得的闲暇时光,收集资料,回顾了中国历史中影响较大的传染病暴发事件,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清朝天花

我们都知道,清朝康熙帝早年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下,他刚出生时,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避痘”,后来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获得了终生免疫,由此从顺治帝手中接过皇权。

而顺治帝就是因天花而死,据说从患病到驾崩,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

后来人们开始尝试控制天花。

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发现,那些患过天花的幸存者不再患此症,由此发明了人痘接种术。

1796年,Edward Jenner发现,接种牛痘病毒同样使人们免于感染天花,且效果优于人痘接种。1805年,牛痘法传入我国。

1950年1月至8月,中国境内天花患者有4万多例,这一年,因天花而死亡者有7765人。

为消灭天花,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亲自作出在全国推行普遍免费种牛痘的决定。到1958年,全国天花病例数锐减为300多例,随着1961年我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的痊愈,中国境内再未见到天花病例。

1959年,稳定的冻干疫苗的研制成功,意味着牛痘疫苗接种能够覆盖不太发达的热带国家。

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布天花已被根除,这也是迄今为止被消灭的唯一一种人类传染病。

东北鼠疫

在20世纪初的国际市场上,一种叫做“旱獭”(俗称土拨鼠)的动物毛皮很受欢迎,其皮质好,坚实耐磨,常被用来加工成旱獭皮。

由于每年的9月前后是旱獭皮毛生长最好的季节,所以人手短缺的俄国人就雇佣了大量华工,在东北大地捕捉旱獭。而这个“呆笨”的旱獭,正是14世纪中期在欧洲暴发的黑死病的罪魁祸首,在6年时间里,导致近3000万欧洲人死亡。

1910年9月中旬,就是在这些捕捉旱獭的华工工棚内,相继出现华工死亡,俄国人不知缘由,只能将这些华工们驱逐,再加上东北当时拥有中国最完善的铁路系统,大量已经被细菌感染的华工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将鼠疫传播向了四面八方,惨剧由此上演。

哈尔滨的傅家甸最先爆发。从1910年12月10日开始,傅家甸每天都有超过100人死亡;1910年12月14日,吉林长春出现首个病例,随后每天因疫病死亡的人数超过50人;1911年1月2日,辽宁沈阳也开始爆发。

最终,这场鼠疫仅在东北三省,就夺去了近6万人的生命。

当时的清政府洞悉日俄欲借“治疫”之机,行统治东北之实,所以坚持本国人伍连德担任防疫总指挥。

伍连德上任后,瞒着外界对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在显微镜下寻找到了鼠疫杆菌。

接着,伍连德首先大力提倡每个人要佩戴一种用外科纱布制作的“伍氏口罩”,并上奏清政府,严格管控东三省铁路,禁止人群大规模流动,此外,在发病重的地区设立隔离区、消毒区、办公区,保证防疫人员每天进行严格消毒。

最后,伍连德要求疫区的尸体统一火化,大大降低了鼠疫杆菌的传播概率。

在伍连德团队的努力下,1911年3月1日,鼠疫得到完全控制。

江西血吸虫

血吸虫在我国至少已经流行了2100年,它是一种寄生在钉螺内的微生物,遇到入水的人畜,可在10秒内钻入皮肤,并在体内发育成成虫,由此引起“大肚子病”。

儿童被传染后,会影响发育甚至成为侏儒;妇女被感染后,多数不能生育;青壮年感染后,就丧失劳动力以至死亡。

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温和的气候和发达的水系,为血吸虫的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根据1949年之后的统计数据,1949年之前的江西余江县血吸虫病流行严重,该县在新中国成立前30年间,有2.9万人死于血吸虫病,42个村庄被毁灭,2万多亩良田无人耕种。

因此,1955年在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下,江西人民政府立下了“两年消灭血吸虫病“的军令状,随后便成立了第一个基层血防领导机构:马岗乡上黄村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并开始了以管粪、管水、消灭钉螺(“两管一灭”)为目标的治理策略。

1953年至1955年,在马岗乡实验区先后开展了人工捕捉钉螺、火烧灭螺、茶枯灭螺等多项灭螺措施,后结合秋季铲草积肥,进行修沟灭螺实验,发现对降低钉螺密度有一定效果。

从1955年开始,以冬季兴修水利为契机,进行大规模“开新填旧”灭螺,利用春季送肥造肥,开展粪管发酵杀卵等工作,由此消灭了江西余江县90%的有螺面积。与此同时,积极对患病人群进行治疗,并新建了许多公厕、水井等基本设施。

1958年5月,血吸虫病最终得到根除。

上海甲肝

1988年上海的甲肝大爆发和新冠肺炎的疫情非常类似,也是吃出来的问题,连发病的时间都差不多。

1988年1月17日,上海一些医院的医生突然发现近期门诊肝炎病人数量剧增,从每天几十人增加到数百人,很快又增加到上千人。询问这些患者,大多数患者有食用毛蚶及食用后腹泻的病史。

当时的上海,毛蚶几乎就是如今的网红食品,而且人们为了追求鲜美,并不会煮熟了吃,而是直接生吃,再加上隔壁曾在1987年流行甲肝的江苏启东盛产毛蚶,且价格低廉,因此甲肝病毒被带入上海。

令人恐惧的是,从1988年1月1日到5月13日,短短4月内上海市内一共发病超30万例。日报告发病数超过1万例的长达16天。要知道,当时上海人口总数不过1250万。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为满足收治病员需求,由原来的肝炎290张床位,硬生生的增加了1228床位,先后收治了2084个患者。

和每次疫情一样,医护人员冲到了抗击疾病的第一线,全市10万多医务人员,6万多人站在了防治肝炎的第一线,并增设了11万多床位用来收治病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小平同志为了安抚上海群众及一线抗疫人员,亲自来到上海过春节,让百姓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众志成城,截至1988年2月23日,上海市甲型肝炎发病人数已明显下降,日发病人数下降了80%以上,最后经过不懈努力,上海市直接死于暴发性肝炎的一共32例,病死率只有万分之一,远低于国际的1%-1‰的病死率。

总结

纵观历史,传染病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前,武汉的疫情仍在蔓延,但细数中国历年来这些永不停歇的疫战,我们坚信一定能取得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

加油,湖北!加油武汉!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免费义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