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从零花钱开始

近日,霍启刚在微博发布了一则儿子女儿在家洗车的照片,并配了这样一段话:“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便利,电子钱包改变了生活,现在随便手机上扫一扫,八达通“嘟一嘟”就可以买东西了。孩子长大习惯了电子交易后,真的懂得每一次“扫完”或“嘟完”背后每一块的意义吗,买东西的代价吗?”
照片里的两个孩子,面对着车子正埋头苦干,很是认真。有网友在底下评论:“霍启刚的孩子都会洗车了,我家孩子还不会洗碗”。当然除了部分自嘲的评论,更多的是网友们对霍启刚教育方式的赞扬,“这才是豪门教育”。
的确,在这个电子交易的时代,孩子对金钱理解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深,他们很需要一堂关于金钱的教育课。
霍启刚对孩子在金钱认知上的焦虑,实质也是许多父母需要思考的——孩子真的知道钱的价值吗?

1

关于钱的价值,孩子到底懂多少?
曾经看过一篇微型小说《钱不是问题》,里面有好多值得我们深思的片段:

1、小男孩给服务员小费,态度无礼傲慢,被服务员礼貌拒绝。于是妈妈指责孩子要讲礼貌,不能浪费钱。可是却遭到孩子的回嘴:“比起你身上两万多的大衣,这点小钱都不够零头。而且爸爸也是这样做的,上次给了服务员200元呢。”最后妈妈只能尴尬地拉着孩子离开饭店。

2、一小学生在学校拍卖玩具:“现在谁价高就卖给谁。”另一学生成功拍到,结果第三个孩子晚了一步,于是他直接拿出钱拍到课桌上,霸道地说;“300元搞定,谁也别和我争,小心我花钱雇杀手,揍扁你。”

3、一小男孩拿着仿真手枪冲着一个拉二胡卖唱的老人一阵扫射,还大声嚷嚷:“有钱也不给你们,你们都是骗钱的骗子。”

这些画面是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出现过,甚至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孩子为什么对钱的价值没有概念,也许孩子的这些行为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他们更多的是因为对钱有错误的认知,看着父母挥金如土的样子,或者遇到问题父母都是用钱可以搞定,所以认为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等同于可以搞定一切。

这些童言无忌的背后,藏着的都是孩子们对于金钱认识的匮乏。

因为对钱没什么概念,所以花的心无波澜。钱在这些孩子眼里,不过是置换商品和快乐的工具。 

无独有偶,这是孩子的问题,也是我们对孩子金钱教育的失职。

2

如果说完全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金钱教育,似乎又有点绝对。应该大多数父母或多或少,有跟孩子提及过钱的不容易吧,只是普遍的场景是这样:
我有个好友老公在外地工作,她是全职妈妈,常年一人带着2个娃,娃就读在高档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就好几十万,在学校每天的伙食费以百元起步,在这样的一个生活及学习环境中浸泡着,我们可以想像孩子会有怎样的金钱观。
记得有一次我和这位好友及她女儿去餐厅吃饭,好友深知老公一人在外地赚钱养家的不易,平日里对自己是各种节省,尽可能把所有好的都给了孩子,点餐时我看到好友把餐牌翻了好几遍,然后点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套餐,而女儿一副贵族小公举的模样,优雅的挥着手叫了一声:“服务员,我要一个西冷牛排,7分熟,加铁板。”那娴熟的西餐礼仪及姿态俨然一副经常出入高档餐厅的做派。
当好友温柔的提醒,这太贵了吧,你一个人也吃不完时,女儿的回答那叫一个妙,“贵吗?还好吧,反正也不是你的钱,爸爸不是很会赚钱吗?”
这时好友开始“哭穷模式”,你爸爸赚钱很辛苦的,我们家也不是很富有啊,我们的钱都给你们交学费了,你们一年学费好几十万,将来你们出国读书还要很多钱,巴拉巴拉喋喋不休的开始给孩子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父母是废了心思,希望告诉孩子钱不能随便花的道理。然而实际上,能真正懂得这份良苦用心的孩子并不多。
原因是,孩子对于这些苦肉计、哭穷、节俭都是靠想象的,他们压根不知道爸爸妈妈口中说的辛苦是什么样,贫穷是何滋味,所以他们没办法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感同身受或者被触动。
这种金钱教育的方式就好比,让一个没有生过孩子的女人,想象宫缩带来的阵痛是如何的酸爽一样,结果肯定是有偏差的。

3

除了哭穷,错误的零花钱发放方式也会让孩子有错误的金钱观
我见过不少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时,特别有意思的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把零花钱与学习成绩挂钩,考到指定分数就可以有钱。还有一些是和家务活挂钩,比如洗一次碗多少钱,收一次衣服又给多少钱,更有意思的是,我还见过有家长因为孩子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让孩子交到一个朋友就给多少零花钱。
这些花样百出的给钱方式也许能满足孩子一时之快,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加,我们会发现要给的“工资”也与日俱增,之前洗个碗可以5块钱打发的,等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孩子会开始讨价还价了,可能10块大洋都搞不定了。
我还见过两姐妹为了争着干家务活赚零花钱而闹矛盾的,刚开始的时候爸妈还挺高兴,看着姐妹俩争着扫地、洗碗、叠被子,结果当活不够分配的时候,姐妹俩开始争这个地是谁先拿起扫把来扫的,非要爸妈公平的分配“工资”,是不是有种给自己挖坑的感觉。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把孩子的零花钱和做家务之间建立联系,因为一旦让零花钱和做家务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那就意味着做家务是一种自愿的有偿劳动,而不是家中必需的活动(有调查显示,85%的家长的确将做家务或者其他形式的家务劳动与零花钱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4

让孩子正确认知金钱,可从零花钱开始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说过一句话:“从小就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会碰到四个问题:没有节制消费意识、需求排序意识、投资意识和危险意识。”
让孩子有金钱的意识,除了让孩子明白钱从哪儿来,还应该懂得如何花销,如何掌控。

在我服务的无数个家庭中,我发现成功的零花钱制度,基本都离不开这三大原则:

定时、定量、定项目

每次我问一些爸爸妈妈是怎么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不一样的小细节,但基本都按照这“三定”原则在执行,在大原则下当然也有根据孩子的个性、偏好和家族历史特别定制的。

据 2015 年 普信集团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会给孩子零花钱。那从几岁开始给,怎么给,给多少,这个可以根据孩子生理发展规律及家庭经济条件进行给予。

一般来说培养孩子金钱观念最好的阶段是从5~6岁开始,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孩子对货币的一些认知,在货币交换中也可以植入我们的价值观。

Offers.com(一个提供优惠商品信息的网站)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谢弗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给零花钱的。具体是这样的,在 5 美元的基础上,年龄每增加 1 岁,零花钱增长 50 美分。因此,史蒂夫最小的孩子,今年 10 岁,可以拿到的零花钱是 10 美元。而且,孩子们还要上交零花钱的 25%,用史蒂夫的话来说就是缴纳“家庭税”。

这样,史蒂夫 10 岁大的孩子最后到手的零花钱是 7.5 美元。至于这 25%的家庭税,有 15%放在储蓄账户,10%捐给慈善机构(史蒂夫的妻子会用索引卡仔细地记录存钱的数目)。

每年圣诞节的时候,这三个孩子会把自己的慈善基金凑在一起为另一个小孩儿买一辆自行车。孩子们会用自己可支配的钱给自己买小小的奢侈品,如玩具等。

史蒂夫注意到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会权衡了。最初,他的儿子想要买一部智能手机,但在得知每月需要还多少月供之后,他选择等到自己长大些再买。史蒂夫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即使 1 美元也是有它的价值的。”

尽管每个家庭的零花钱制度各不相同,但观察那些成功的范例,你会发现,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共同点的。成功的零花钱制度都会将零花钱分类:消费、储蓄和捐助;都会给予孩子自主性,允许孩子把用于“消费”的钱花在任何地方;都允许孩子每周从“基金”中支出一定数目的钱。

同时,好的零花钱制度还需要跟踪制度储蓄制度来辅助,以免遗忘或者丢失,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索引卡或者将钱放在易拿易取的容器中。对应结算系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奖励,让他们学会延迟享乐。此外,随着需求的变化以及孩子长大,家长要及时探讨更新零花钱制度。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关于金钱教育课,是每一位孩子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位父母都要精心准备的一堂教育课。
End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