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
距今6500-5000年,是东北的红山文化时期。红山文化遗址是在1935年发现的,到了1954才被专家正式定名,红山文化的遗址主要是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带,以及河北省的东北部,历史年代与仰韶文化同期。红山文化的遗存除了神庙和神像之外,更多的是在大量玉器上。
红山文化的随葬玉器,大都发现于中小型墓葬。直到目前为止,规模较大的墓葬还没有发掘过,一般每个墓穴放置了3-9件的玉器,红山文化的墓葬与众不同的是,墓中只随葬玉器,没有别的随葬品。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色鉴别
红山文化玉器的沁色,可以从有否包浆或熟卓越感方面来鉴别,专家认为,一些伪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保留了玉料中的原沁。一些仿制品将大件的或者破残的老古董重新制作成小件的假红山文化玉器,在其上雕琢一些纹饰,容易使人真假莫辩。专家建议可以从纹饰的底部及切口处等部分可以看包浆的新旧,断定它是不是真的红山文化玉器。
马蹄孔 蜂腰眼 象鼻眼
红山文化玉器大多采用间面钻孔方法,但也有两面凿的,两面孔径有着没的大小,倒梯形剖面很明显,所以叫马蹄孔。为了减轻钻孔的难度,则有将孔没事打到凹槽里或在磨薄的平面之上,双面打孔时使用在厚度比较大的玉器之上,这种孔径显得两头大,中间小,这也是蜂腰眼。由于打孔方式 一直沿袭到商周时期。还有一种打孔方式,即先在一面打两个孔,然后斜向进刀,在其深处进行穿通,这种孔眼生活上为“象鼻眼”。
红山文化玉器真伪
红山文化玉器有着大小厚薄和形制上的不同。红山文化玉器打有一个或数个孔,不管是两孔斜对穿的象鼻孔,还是斜穿相通,还是两面对着穿相通的,孔内存有穿钻痕迹。有些孔形状如喇叭形或马蹄形,对接不准,有着台阶状的痕迹。纹饰线条上基本用大小不等的宽边砣具或用条棒带动解玉砂接动摩擦的,原始加工的痕迹很明显。在阴线或凹槽内有着相同粗细相同距离平直平行的痕迹,可以用放大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