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语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浓厚兴趣的人,就会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更是如此。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呢?
用巧妙的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小语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师生双方共同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语都牵动着、影响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评价用语。
评价可以支撑或左右一个学生的未来,既可以启动一生,也可以制动一程。我们应该让评价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恰当评价,而步向人生成功的殿堂。
走出课堂,翻开学生的习作本子,“你笔下的小海豚就仿佛活灵活现地在我眼前出现了,真美妙啊!”“你的日记和你一样讨人喜欢,让我爱不释手……”“孩子,加油!你的写作天分正一天天展示在我面前呢。”“真实的语言是最美丽的。读着你的日记,老师一次次落泪了。谢谢你带给老师的感动。老师会珍惜这一字一句的!”孩子们每一次领回日记本、作文本,就会翻开来,美美地读着……
用智慧的师爱给学生以自尊
相信不少老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你兴高采烈地把一篇自己认为写得非常出色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然后有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这篇文章是抄来的!我在作文选上看过!”于是,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而那个抄袭的同学也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本来非常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变得尴尬异常。
北大附中程翔老师也有过一次这样的困窘。不过,他只是停顿了一下,便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太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结果,有八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太好了!”“那么,对今天第一个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谢谢!”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从今天开始,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注明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
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学生抄袭作文,老师完全有理由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然而,这样对那个同学造成的心灵上的伤害将是无法弥补的。程老师并未将她一棍子打死,而是话锋一转,把“抄袭”引向了“推荐”。这个机智而又巧妙的“转折”,给了那个同学希望的“台阶”,让她体体面面地“下台”。
从程老师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宽容,知道了什么叫教学智慧。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边。给学生一个“台阶”吧!一个善解人意的“台阶”就等于一粒真诚的种子,而所有的种子都一定会有染绿春天、回报大地的时候。
用机智的幽默给学生以开心的笑声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是的,课堂幽默,似一把“击棒”,能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似一片“热土”,能沸腾学生的血液;似一块“磁铁”,能吸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
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一个人。在我反复强调写人要抓住特征来写时,发现一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甚至打起哈欠。于是,我与学生闲聊起来:“你们放学回到家里,如果有人问起,你们曹老师是什么模样?假如有个学生这样回答:‘我们的曹老师嘛,有一个头,头上有头发,两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有鼻子,鼻子有两个鼻孔,鼻子下面是嘴巴,头的两边各有两个耳朵……’”
话还没有讲完,教室里已经笑声迭起,学生纷纷发言:“说的全是废话!”“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我因势利导:“说得太好了,所以要介绍一个人的外貌,必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来,现在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我长得怎样?回去好向家长描述一番。不过,你们可要实事求是,不要把我吹捧得貌若天仙,也不要把我形容得面目可憎哦!现在请大家写一写,看看谁笔下的曹老师更像曹老师。”就这样,几句“闲言赘语”,却一改课堂的沉闷,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也激起了作文的兴趣。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让“乐”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孩子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