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淮海大决战,中原野战军哪三个纵队最王牌,司令员都是名将

淮海战役中,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强强联手,干掉了国民党55万大军。中原逐鹿,胜负已分。其中,中原野战军最精彩的战役就是吃掉了号称王牌的黄维兵团。

当时,中原野战军只有七个纵队参加了这次战役。那么,哪些纵队表现最好呢?事后,邓政委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简单讲评和总结了这次战役。

邓政委说,在中原野战军各纵队中,四纵、九纵及六纵比较充实,伤亡虽大,尚能一直攻到底,战功亦较大。也就是说,在参加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中,这三个纵队表现最好,最是王牌。

为什么呢?你也不看看这个三个纵队的司令员都是谁?

先说四纵,司令员谁啊?陈赓大将。陈赓统领的纵队一直都是刘邓大军的王牌主力,淮海战场也是如此。围歼黄维兵团,简单一点来说,那就是陈赓和黄维,这一对黄埔校友之间的生死对决。

战役刚开始,在南坪集率先迎战黄维的就是陈赓的纵队。经过一番血战,陈赓主动后撤了,然后诱敌深入到了双堆集。书呆子黄维被陈赓牵着鼻子走,进入了我军的包围圈。

到了总攻阶段,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和第十一纵队组成了东集团,由陈赓统一指挥,对双堆集猛打猛攻,最终吃掉了黄维兵团。

被俘后,连黄维自己都说,被陈赓打败,他无话可说,因为当年在黄埔的时候,他就不如陈赓嘛。所以,围歼黄维兵团,陈赓和他的第四纵队当居首功。

然后是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中将。秦基伟机灵,打仗善于开动脑筋。双堆集这个地方,地势比较平坦,敌人很容易发挥其密集火力的优势,我军没有掩体,想攻进去伤亡很大。

有一天,九纵的三个战士,冲到了敌人的鹿砦前,因为敌人的火力过猛,他们撤不回来了。既冲不上去,又撤不回来,怎么办?这三位战士就地作业,挖起了壕沟,居然在壕沟里坚守了一天。

这件事让秦基伟很受启发,既然如此,我军何不掘壕前进迫近作业呢?秦基伟命令部队在夜间挖壕沟,凭借壕沟稳步向前推进。结果,取得了奇效,还受到了邓政委的表扬。

很快,九纵的这种打法在中原野战军推广开来。事后证明,壕沟战术,是我军吃掉黄维兵团的一个杀手锏。

最后一个是第六纵队,司令员谁啊?没错,就是疯子王近山了。王近山打仗,是不含糊的。他在淮海战场上的最出色表现是接纳廖运周的阵前起义。

阵前起义,是有风险的,稍有不慎,就出问题。当时,王近山的第六纵队正好处于廖运周统领的110师对面。廖运周师长派人和王近山取得了联系,商讨起义的办法。

为了保证起义顺利进行,不出岔子,王近山亲自给廖运周画了行军路线,确定了联络暗号,廖运周按照这个路线走,凭着暗号,顺利地通过了六纵的阵地,进入我军控制区,起义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当然是王近山的大功劳了。当然了,王近山在围歼黄维兵团的其他战斗中,打法也是非常凌厉的,可谓是刀刀见血,招招毙命。王近山和秦基伟一样,也是开国中将,只不过他没有秦基伟后来的成就大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