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31中:用教育做管理,走向价值追求
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学校的使命就在于寻找到打开他们活力密码的“钥匙”。青岛31中近两年坚持用教育做管理,用德育为学生培根铸魂,用五育并举激发每个孩子的生命状态,在不断的变局中寻求办学突破,为每一名孩子安装生命永动机。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成绩还是社会认可度、美誉度都迅速提高。
成绩:
老沧口片区的“口碑”名校
2018年2月初,原红作为李沧区引进人才,正式担任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一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谈起学校这两年的发展,她表示,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变”。
拿家长最为关心的中考成绩为例,变化是根本性的。2017年,青岛三十一中只有67名学生考上公立普通高中,公办普高升学率为20.6%。2019年,88名学生考上公立普高,公办普高升学率达到了44.2%,2020年249名学生升入公办普高,公办普高升学率提升到55.4%。
而相对于考试成绩的变,原红校长心中更加看中的是整个学校教育生态的蛻变。近两年来,她始终坚持尊重、重构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四维十二观”等教育教学理念,始终提倡“用教育做管理,不用管理办教育”,立足教育教学本质,反思教育初心,从深化德育、教师培养、多彩课堂、家校合作等多方面不断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学校办学质量也不断取得突破:2019年荣获李沧区运动会冠军、李沧区国学比赛第一名、青岛市3D打印一等奖、青岛市武术比赛第一名、李沧区合唱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一、二、三等奖、李沧区优秀党支部、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食品安全先进单位,青岛市文明校园等。
尤其是,学校在家长口中的“口碑”也是直线上升,以前一到高年级就想方设法把孩子外迁的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所位于沧口片区的“口碑”名校正冉冉升起。
德育:
用活动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
教育从不能一蹴而就,成绩的取得是原红自担任校长的第一天起,就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自从来到这所学校以后,我首先抓的一个变,就是德育。改变以往存在的‘德育空心化’教育,真正让德育生活化、具体化、习惯化、活动化、课程化。”在青岛31中一切皆可德育,如教室里的窗帘都成了德育载体。原红说,德育“五化”里最让她引以为傲的是活动化,学校构建了大中小微四个种类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活力,为每一名孩子安装了生命永动机。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我们称为大型活动,主要包括校园版的‘朗读者’和‘经典咏流传’,通过大型活动我们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而微型活动的举办,则以‘校园吉尼斯认证’为经典。不仅仅是学习,花样跳绳、颠球、键盘盲打等等都可以申请认证,增加每一个孩子自信。而微活动已成为学校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杠杆’。”
为了做好德育工作,青岛31中还创新开设了班级积分制,形成素养教育模式,每日开展“晨诵--午写--晚讲”,“我一直倡导办有声教育,让每个孩子阳光大声自信的表达自己。”原红说,先教育后教学,先习惯后质量,重素养不唯知识,重发展不唯分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所以,初中三年她希望学校培养传承红色传统、志向远大的“红孩子”,发展有学习力、领导力、组织力等能力的“能孩子”,还要关爱同样有天使一面的“熊孩子”,为每一个生命的精彩助力。
老师:
让老师做业精仁爱的“人师”
面对一所学校,一个校长的判断、发现、决策是核心。而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坚持这样的理念,原红一直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
师魂、师德、师能、师技,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从这些方面来完善提升自我,才能在学生出现任何状况的时候,都有应对的办法并且能够科学地引导,让学生成长为他们自己,而不是成人们需要的样子。
原红一再强调,师魂的要点在于真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而师德的关键则是端正教师的意识,重构老师的意识形态,明白立德树人是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样子,身为教师必须自身先得有坚定的信仰,有灵魂,有素养……他所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
“师能”则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原红看来,教师一旦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有站讲台的资本,必须是内行,完全有能力胜任教学任务。而师技就要把能力发挥出来,不仅是教学还要把育人做到位。“老师既要有能力还要有法‘术’,孩子出现任何的问题,都能够去调整、改变,让他具备未来他所需要的能力。”
“我希望31中的老师,做好‘厚书读薄’的本分,培养‘薄书读厚’的能力,拥有‘博览群书’的霸气。”原红说,31中要做的是“滴灌式的教育”。这其中的要点在于“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为此,学校采用“大包”思路,创造地施行导师制,为全校1340个学生配备了导师。导师们用“金日有约”的方式,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何谓“大包”?即包思想、包策略、包变化、包发展、包出路、包家校合作……当好导师,需要老师先要有博览群书的霸气。
课程:
跨学科打造多彩的课程体系
青岛31中除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还不断更新课程体系,通过STEAM课程体系致力于跨学科、融学科、超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
如何助力老师们建立跨学科的意识,从而能够找准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呢?原红介绍说,学校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式,抓好12个学校干部(4个校级、8个中层)。开学伊始,每一个领导干部便需要拿回去一整套初中教材,试着消化内容、实现“触类旁通”。在每周四下午的常态化教师会上,教研组长或组里的骨干教师会上台进行十分钟的“微习惯”讲课渗透,就学科概念建立、知识渗透、学科核心素养讲解、能力构建等建立内在的学科对接,实现知识融会贯通。此外,还在每周四上午的干部会议上,用45分钟对12个学校干部(4个校级、8个中层)进行学科知识融合研讨。
学校研发了多彩课程,满足孩子们成长需求。已形成六大系列特色课程:学科类STEAM课程、拓展类课程、活动类课程、财商课程、纳米科创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特色课程。此外,学校大力实施“十个一”工程,立足素养,多维培养,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校合作: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青岛31中在家长中的口碑不断攀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在31中家长有三重身份:学员、助手和监督员。
“孩子到了初中,家长准备好当一名初中生的爸妈了吗?”学校专门开了‘爸妈课堂’,分年级对家长进行培训。不仅学校名师授课,还外请专家给家长讲座,引进台湾吕丽丝教授“国际家庭教育”项目,教家长做初中生爸妈。每堂课都会有学分,学期结束后,有统一检测,还有孩子给家长打分。”原红说,家长当好“学生”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每天早晨在老师进入课堂之前,家长会在班里督课,与同学们交流。
还有最重要一点,学校随时欢迎家长可以作为监督者,到校参与管理,携手共育。学校给驻校家长配备了专门服装,他们可以听课,可以进教室,到食堂,发现问题随时反馈,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
“大道”:
关键是尊重、重构和创新
来到青岛三十一中前,原红担任过一所村办中学张家坊中学和一所镇办中学南村中学两所薄弱学校校长,都化腐朽为神奇,于危机中找生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很快终结、扭转了局面。问及薄弱学校治理最大的困难及关键,原红认为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要问题导向,要时刻凝聚人心,且坚持“大道至简”。
“教育的大道大家都清楚,可是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学校情况来设定学校的发展,进行宏观规划。”原红用“尊重”“重构”“创新”三个关键词来定义校长工作,并依靠不断的体悟和感知强化这一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梳理和运用。
在管理上,原红形成了“四维十二观”这一自创性的观点。何谓“四维十二观”?“四维”,指教育、教学、管理和文化四个维度,意味着一年四季;“十二观”指的是教育观、工作观、德育观、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家长观、资源观和评价观。对应着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四维十二观’目的在于引领教师重构职业价值观,做到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分每秒,都能实施真正的教育,做到不忘“立德树人”之初心,尊重生命、育化生命、发展生命,成就学生,升华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有道:聚焦素养,透视学科,能力为上;教育有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育并举;办学有道:尊重规律,建设生态,文化浸润;成人有道:家校携手,永不言弃,始终期待。大道至简,育人为先。学生是万千种可能,是即时爆发的小宇宙。31中会继续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