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境珍品首亮相
作为青铜器中的重要分支,铜镜可以算得上一个异类,它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1977年青海的尕马台地区就曾经出土过一面铜镜,这也是已知历史最早的一面镜子。
在中国文献史籍中,「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末期的一些著作中。《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同书《天道篇》也有「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韩非子·观行》:「古之人,自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同书〈饰邪〉:「夫摇镜则不得为明。」这些记载说明,青铜镜至少在战国末期已经广为流行了。
中国古代铜镜有着悠长的前史深度。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年的开展前史,不一样前史期间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期间的时代特色,包含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锻造特色等时代特征。这种前史的深度和渊博的地域性 交错在一起,使得铜镜的真伪剖析,显得更为艰难杂乱。即便同一朝代、同一期间,但不一样区域出土的青铜镜,也会存在很大的区别。
铜镜是青铜上的书画艺术,在收藏领域,铜镜从杂项里分离出来,与字画、瓷器、造像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收藏项目而存在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铜镜有着广阔的收藏前景和市场潜力,值得更多的收藏爱好者、艺术品投资者加倍关注。
战国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制作发展的第 一个时期,数量不多,很多纹饰具有古朴的特点,受同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和艺术装饰形式的影响。
从殷商开始,铜镜即已出现在上古人的生活中,战国秦汉,为铜镜生产制作的第 一个高潮期。唐镜则为第 二个高潮期——与其他青铜器研究到秦汉为止不同,铜镜研究一直到唐代都是鼎盛期。宋代以后,铜镜制作呈现出美术化状态,另辟蹊径,从考古学、古器物学上看价值不高,但从工艺美术学上看却别有风采,亦不可以衰落期视之。
春秋早期,铜镜也被用来赏赐,这说明当时铜镜的稀 少和珍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记载:“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磐)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这里的(擎)鉴即铜镜,杜预注曰:“(肇)带而以镜为饰也,今西方羌胡犹然,古之遗服也。”郑伯朝见周王,周王将配带的铜镜赏赐给郑伯,周王同时赏给虢公铜爵,郑伯认为周王赏赐不公,从此开始对周王不满。由此可见,铜镜作为珍贵的生活用具,还不能同礼器铜爵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