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秦可卿的病,都用到了同一味中药,你知道是什么吗?
《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提及看病问诊及中医理论,如第十回的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第五十一回的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第五十七回王太医在贾母面前背的药书,还有第八十三回王太医给黛玉开出的七味药。
实际上在小说里,最著名的两个病人,就是秦可卿和林黛玉,一个病得神秘,一个是病西施,她们两个都以各自不同的精彩病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我们细读小说里和二人病症有关的文字描述,会发现她们虽病风不同,病症却有相似之处,都是思虑太过引发的郁结之症,通俗点说,就是都有点抑郁症。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说里张太医和王太医对秦、林二人病根溯本求源的原话:
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第十回)
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第八十三回)
于秦可卿而言,养生堂弃婴的出身、与公公贾珍的不伦之恋、宁府上下的流言蜚语,应该是最终压垮她的三座大山,也是她日日思虑太过的根源所在。天长日久,自然“肝木忒旺”。
连她婆婆尤氏也说: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于黛玉而言,她日日忧虑疑惧的,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还有与宝玉的地下恋情,无人做主牵线,无人代为陈情,潜在情敌又太多,自己还做不了主,因而终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以致“肝阴亏损”。
《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秦、林二人在偌大贾府,人多口杂的日常生活里,日日遇到的伤心事、气恼事、忧虑事、不如意事,当然甚多,所以这二人的药方里,便都同时用到了一味中药,就是柴胡。
中医认为,柴胡性味苦、凉,除了有疏肝、解郁、升阳的作用外,还有和解表里的功效。
和柴胡有关的方剂,除了著名的小柴胡汤,还有逍遥散,就是用柴胡配以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炮制而成,专治抑郁、烦躁、情绪低落、头晕目眩等症,且疗效甚佳,所以小说里张太医给秦可卿开的药方里才有醋柴胡这味药。
什么是醋柴胡呢?就是柴胡用醋拌炒炮制后再入药。
因为柴胡是有名的发散药物,浸过醋后,会降低它的发散性,增加它的收敛之效。
这样的醋柴胡,不仅具有很好的疏肝解郁、解热退热以及升举阳气的作用,还可医治女子的月经不调,有缓解痛经之效。
对于小说里众人所述秦可卿的病状,可谓是对症下药。
再来看第八十三回王太医给黛玉开的鳖血柴胡这味药。
什么是鳖血柴胡呢?顾名思义,就是取新鲜鳖血拌炒柴胡,合之以入药。
为何黛玉之病,用的是鳖血柴胡而非醋柴胡呢?
这是因为柴胡有疏肝解郁之效,而鳖血性味咸寒,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的作用。
欲解黛玉抑郁寡欢之症必须疏肝,自然需用柴胡;但是柴胡又有升提阳气的药效,而黛玉其时却有气血上冲致吐血之症,用鳖血之寒凉,正好抑制和缓柴胡升发之药性。
所以这一味鳖血柴胡,于黛玉而言,既疏肝解郁,又治其吐血之症,还有滋补养肝之效,可谓一举三得。
具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效的柴胡,在我国南北皆有之,山谷、沟壑、树林、草地,处处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
其实柴胡有南北之分,产于江苏、安徽等地,高50厘米上下的狭叶柴胡,为南柴胡;而产于我国西北、华北等地,高度可达85厘米上下的竹叶状柴胡,则为北柴胡。
二者药效的区别在于,北柴胡主用于清热解表,南柴胡则主用于疏肝解郁,所以《本草求真》才说“解散宜北柴胡”。
记得小时候,初秋时节,常常跟着大人,挎个小竹篮,带上小铁铲,漫山遍野挖柴胡去。
那三枝五枝丛丛簇生的柴胡,根大叶绿,如玉似脂,长势喜人,在在有之。不上小半日,就可以采满一篮子。
回到家,洗净晒干后,就可以把五角钱一斤的干品,卖给小镇上一个八十多岁的白胡子老中医。
二十年了,老中医早已去世,昔日漫山遍野的南柴胡,也难得见到了,令人思之怅然。
而小说里,那医人疾患的醋柴胡、鳖血柴胡,纵有通天之药效,却终究没能救回那两个薄命女子的如花生命。
毕竟,心病还需心药医,当你心里住了一个人,有了一段情,便从此系了一个结。
最终只有那个人,才能替你解开这个结。他不来,结便永远解不开。
这柴胡,终究只是一味普通中药,它医得了你多病的身,却医不了你多愁的心。
你想要的,其实是住在心底的那个人。他才是你的药。
作者:午梦堂主,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