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累计确诊六千万,疫情下如何守住我们的心理健康
受到全世界疫情不断扩大的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将防疫做到极致,但依然无法独善其身,在国人经历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夏天后,新冠疫情又悄悄地抬起了头。
在上一轮的疫情中,凸显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虽然大多数人已经从中度过,但是我们依然还是要防患于未然,重视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建设和创伤治疗。
那么疫情下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01
替代性创伤
替代性创伤与共感和共情有关,由于现在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得知当前疫情的情况,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我们明确知道事情的情况,对减少恐慌是有好处的,但是这种频密的,随处可见的疫情相关信息,会让一部分共感共情能力较强的人陷入困境。
疫情中发生的种种,并非是所有人都能消化的。
替代性创伤是指,当你得知他人经历的一些创伤之后,所产生的恐惧、焦虑、厌食、睡眠障碍等等。
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幸存者的罪恶感,我相信上次一疫情中,很多人都是一边刷着某音和新闻,一边流泪度过的。
其中有一部分人,当他们得知了其他人所处的创伤后,会对自己的幸存感到愧疚,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但凡做了一些快乐的事情,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内疚。
平时生活中这种情感更多是来自于亲人的离世,有不少人在至亲离世后,很长的时间里,当他们感知快乐,或者幸福的时候,便会觉得这是对离世亲人的背叛,于是会再次强行地将自己拉回悲痛中。
02
死亡的恐惧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这种担忧超过了正常的范畴,便会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一年来,我们总是看到全世界范围内,每天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报道。
在上一轮的疫情中,很多人都感知到,疫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加上这些报道便加大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而这种死亡焦虑可能更严重的出现在那些已经治愈人的身上。
他们经历过一次直面死亡,仍心有余悸。
如果疫情突然加重,这些人将面临严重的死亡焦虑。加上偶有报道的复阳新闻,使得他们在担心自己之余,同时也担心自己会不会连累家人。
03
夫妻问题
居家隔离,这个词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中国人用难以置信的执行力,做到了世界上最好的防疫。
但是这个词在上次疫情过后,也毁掉了一些家庭。
因为平时生活忙碌,夫妻双方每天见面的时间有限,突然的两人每天在家四目相对,矛盾和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
这就导致了无法避免的争吵。
04
社交孤立
由于复阳病人的偶然发生,导致一些小范围的极端情况出现,一些已经治愈好的病人,被小区里的其他邻居社交孤立。
他们不愿意和已经治愈的病人有近距离的接触,甚至不愿意讲话。
这造成了那些本来就已经很担心的治愈患者,有了更大的心理负担。
久而久之,他们自己都害怕会害了别人,慢慢开始不再和其他人讲话和接触。
05
经济压力
中国的情况比欧美等国家要好很多了,美国很多人的钱只够花一星期或者一个月,疫情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
而中国人相对较好,这得益于我们自古以来的未雨绸缪,加上国内医疗系统的问题,造成国人普遍有攒钱防病的心理。
但国内现在的年轻人在这方面有较严重的经济问题。
这几年不断发展的网络贷款,国内几个巨兽级别的某呗,某金条,等等。
他们在平日确实帮助了很多人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负债。
中国有86.6%的年轻人在使用信贷产品,而实质负债率更高达44.5%{这个是说当月无法偿还的负债者},这是一种超前消费,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理念,但是遇到重大的公共事件,比如疫情,这些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严重的负债率,加上疫情造成的减薪和辞退,以及很多企业倒闭造成的失业,让很多年轻人喘不上气。
以上就是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
当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关注相关新闻的同时,注意适度关注和情感抽离,并相信抽离并不是逃避,更不是背叛。
科技这么发达,可以很好的让我们和家人朋友建立情感连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视频通话之类的。
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这些事情占据大脑,从而放松身体和精神。
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杯咖啡都可能成为治愈疫情心理创伤的良药。
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防护,就是在对疫情做出了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