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五六)揽一袭清凉入怀(《高中生之友》

(感谢“大余朗读者”温玉玺)

揽一袭清凉入怀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2)班吴宇晴

“古代的中国有个叫许由的人,居住在山里。一次有人看见他用双手捧水喝,就送了他一个瓢,他把瓢挂在树上,却被风吹动它的声音扰得心烦,便弃了瓢,依旧捧水喝。”

这句话出自《徒然草》,一本来自日本的杂文集。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后还不忘感叹一句:“此人的内心,何等明澈啊。”

古时是个令人心生向往的词,它沉淀出了五千年的文化,晕染出了十八朝的古典,更滋养了一批可以有资格无所事事、身心空灵的隐士,连瓢被风吹的声音也嫌吵。

然而还有更多的人是没有机会享受这种福气的罢。繁华都市的人数总是多于乡野,再怎么疏闲遮放的朝代也总有摩肩接踵的人群。不是说人们喜好嘈杂,世界运行的规律即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任何信息都拒之门外。

搁现代则更甚了,就在我落笔写下这段文字时,书桌前的风扇正辛勤工作,嘤嘤嗡嗡如忙碌的蜜蜂;厨房里的抽油烟机呼噜噜地响,不停地吞噬着意图逃散开去的烟气;更远处是汽车的鸣笛,摩托的呼啸,行人的喧哗,夹杂着各式被调得过响的电子设备的声音,嘀嘀嗒嗒,绵延无绝。这略显拙劣的交响乐呵,裹挟着三丈高的飞尘潮水般涌来,令你无处可躲也无法可想。这是任何人阻挡不了的千军万马。倘若许由来到这里,他定会逃之夭夭,一刻也不想多待罢。

可我就是要在这与安静无缘的环境中,写下一些与安静有关的文字,不知道这算不算“固执己见”呢?

我想,内心时时翻滚如沸水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蒸炉;而内心时时清凉如露水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山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内心若没有滋扰的风,纵使别人在自己面前勾心斗角也打搅不了半分,又怎能听得到瓢被吹动的声音呢?

由此看来许先生还不是真正的隐士罢,倘若真的隐了,什么声音都是无所谓的。躁动不安的内里才需绝对安静的环境来弥补。比如东晋的陶潜先生,他也没有许由式的福气。“结庐在人境”,但他依旧能“悠然见南山”。真正怀抱清凉者,周围的杂乱纷扰自然会退去,眼中只有一如自己的悠远景致。

曾经也以为浮世嘈杂,红尘扑面,恨不得遁入山野,涤荡身心。到那时或许就可从从容容了罢,像一片风中草叶,一畦池中碧水,一朵自由度极高的云。到那时或许还能学学王维,吟出几首“人闲桂花落”的诗来;又或者什么也不说,就着微凉的林翳小憩,任凭精神在假想的时空中轻灵地跳跃,忽远忽近,忽唐忽宋……只是一次偶得此机会,终于能将自个儿纳进那繁漫得一片苍翠的海中放牧一日,同行之人却不时抱怨草尖扎人,泥土湿泞,声音如鸦噪般让人听了意境全无,这时才明白世界其实是内心的样子,与他人与环境都无关。

尘世毕竟不可回避,不妨揽一裘夏夜的清凉入怀罢,让月色在明澈的心灵里浸润,让灵魂在皎白的光浪里浮游。

简评:

这是一篇颇有思想情怀的随笔。乍读文章,许由的境界真是高,纯乎自然,令人神往;然作者笔锋一转,指出比许由更高境界的应是“内心时时清凉如露水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山间”,并牵引出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为证,最后落实到“尘世毕竟不可回避,不妨揽一裘夏夜的清凉入怀”,人生境界为之一振!高一学生,有些文笔,有此认识,实为难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