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二 2024-05-24 15:46:28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二却说南唐灭亡后,有一个名叫衷愉的人很有骨气,衷愉学识过人,善书法,尤其精通草书。李煜执政时期,衷愉历官监察御史,累官礼部尚书。李煜投降大宋后,衷愉深感耻辱,弃官归隐于东阳岩,黄冠野服,以琴书泉石终其身。李煜一朝像衷愉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追随李煜投降大宋来到汴京的人,大都拖家带口生活艰辛,像李煜朝的大臣张泌,投降大宋后在洛阳做官,由于亲戚故旧太多,全家人一日三餐以稀粥菜汤度日。以上诸事,暂且不表。再说李煜和小周后被搉残致死之后,大宋朝野无不惋惜。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无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传说李煜和小周后的精魂化成了一对鸳鸯,这对伤心鸳鸯一路比翼双飞,顺瀍河河谷来到九眼泉,就一掉头扎入了泉水之中。这一天也正是卫紫逝世的忌日,班媫妤也正在伤心落泪呢。班媫妤在班妤山上见两只鸳鸯投入水中,久久不见露头,就默默祷告说:“傻孩子,可别寻短见啊!”班媫妤等了好久好久,才看到那两只鸳鸯一先一后浮出了水面,水面上那两只鸳鸯绕颈悲鸣,万般缱绻,九眼泉水在朝霞映照下变成了一湖胭脂色,班媫妤忍不住泪水满腮,连声呼叫说:“来吧,孩子们。”说也奇怪,在班媫妤的呼唤下,李煜和小周后这对伤心鸳鸯飞到了班媫妤神宫前的华表上,一对鸳鸯四只眼血泪模糊,泪血顺着华表向下滴滴坠落。班媫妤对那一对鸳鸯说:“从今往后,班妤山就是你们的家,有姑姑在,再也不会有人敢欺凌你们!”班媫妤的话音刚落,李煜和小周后忽然现出真身,夫妻双双跪倒在班媫妤身下,异口同声地说:“媫妤姑姑,从此后我们就陪伴着您,再也不转生为人了……”班媫妤伸手摘来一朵白云,一边替夫妻二人拭泪,一边说:“神宫中我身后有两柄宫扇,这两柄宫扇上就是你们的家。”从此之后,每当夜里班媫妤神宫中那两柄宫扇上就栖息着两只鸳鸯,这两只鸳鸯白天到九眼泉中洗浴觅食,夜里就栖息在神宫中,洛阳百姓无不啧啧称奇。再说太宗赵光义无端害死了李煜夫妇,心中良心发现,也不免后悔万分,为了掩饰自己的暴行,赵光义就准备厚葬李煜夫妇。怎么厚葬呢?赵光义追封李煜为吴王,大宋朝廷中封王的人多了,死后的葬仪、葬礼、陪葬冥器,一切一切自然都有规章。要紧的是,要给李煜撰写一篇冠冕堂皇的墓志铭,既能客观地评价李煜的一生,又能突出自己对李煜的大恩大德。李煜的墓志铭让谁撰写呢?赵光义朝中文臣都想为李煜撰写墓志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名气和威望。但是,李煜是兵败被俘的降臣,怎样把握分寸客观地评价李煜,这可是最难把握的事,弄不好伤害了当今皇上赵光义,是一定要被免官甚至杀头的。诸朝臣为此寝食难安,又想露一手,又怕被杀头,思前想后,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药。诸朝臣挖空心思思来想去想到了徐铉,徐铉是谁呢?李煜降宋时的主要随臣有徐铉、张洎、潘眘修、巨然僧等。徐铉,字鼎臣,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父亲徐延休,官江都少尹。徐铉十岁能作文,时人称“江南神童”,与文人画家韩熙载齐名,时人称“韩徐”。徐铉初仕杨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三代皇帝,历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李煜投降大宋后,徐铉随后主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徐铉工于书法,尤其精于李斯小篆,与弟弟徐锴皆有文名,并精小学,世称“江东二徐”。徐铉曾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新补十九个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原书所不载者402字附于正文之后,世称“大徐本”。徐铉又参与编纂《文苑英华》,还著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徐铉在文字学上卓有成就,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后来成书的《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均收录有徐铉的不少作品。再说赵光义手下诸朝臣,平时嫉恨徐铉的文才,嫉恨徐铉一个降臣还能得到赵光义重用。为李煜撰写墓志铭,这个烫手山药为什么不让徐铉来接呢?于是,赵光义手下诸朝臣纷纷上书“举荐”徐铉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妄图嫁祸于徐铉。唉呀呀!这真是人心难测啊!徐铉曾经作有《观人读春秋》诗:“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诗中的“谁将霸道羞,乱臣无所惧”两句诗,往往被大宋朝臣引用,作为攻击徐铉蔑视大宋的口实。宋代翟耆年撰的《籀史》中说:“太平兴国中,李煜薨。诏侍臣撰煜神道碑,有与铉争名,欲中伤者奏曰:'知吴王事,莫若徐铉为详。’遂诏铉撰。铉请对而泣曰:'臣旧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义,乃敢奉诏。’太宗始悟让者之意,许之。铉但推言,历数有尽,天命有归而已。其警句云:'东邻构祸,南箕扇疑。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词。始劳因垒之师,终后涂山之会。’又有'偃王仁义之比’。太宗览之,称叹不已。异日,复得铉所撰吴王挽词,尤加叹赏,每对宰臣称铉之忠义。”徐铉还写有哀悼李煜的《吴王挽词》三篇,今流传后世者有二首,其一曰:“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其二曰:上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铉被诏撰《江南录》故有信书之句。东邻,谓钱俶也。掌武太原公言:“先太师李煜薨,吊者朱紫盈门。惟铉独携麻袍角带,于客次易服而入。铉盛寒入朝,未尝衣毛衫。或诘之,曰:'岂有儒者于阙下戎服欤?’” 徐铉诗中“青松洛阳陌”、“周原道”等句均说明李煜葬于洛阳。以上史料还表明,徐铉所撰《吴王李煜墓志铭》是奉诏而作,李煜埋葬之前该墓志铭全文已广为时人所知,不存在什么秘密。因此,《吴王李煜墓志铭》中记载的李煜葬地确定无疑。宋吕祖谦编《宋文鉴卷一百三十九·墓志》载有徐铉撰的《吴王李煜墓志铭》,其中有一段说:“……呜呼!阅川无舍,景命不融。大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投瓜轸悲,痛生之不逮,俾殁而加饰。特诏辍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命中使莅葬,凡丧祭所须,皆从官给,即其年冬十月日,葬于河南府某县某乡某里,礼也。夫人郑国夫人周氏,勋旧之族,是生邦媛;肃雍之美,流咏国风。才实女师,言成阃则。子左千牛卫大将军某,襟神俊茂,识度淹通。孝悌自表于天资,才略靡由于师训。日出之学,未易可量……邈尔何往?此焉终毕……呜呼哀哉!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云树。旁寂寂兮逈野,下冥冥兮长暮……俨青盖兮裶裶,驱素虬兮迟迟!即隧路兮徒返,望君门兮永辞!庶九原之可作,与缑岭兮相期!垂斯文于亿载!将乐石兮无亏!” 这条史料说明,李煜的死亡和埋葬时间,特别是葬地,史实有载,确定无疑。徐铉以上所撰《吴王李煜墓志铭》中:“二室南峙,三川东注。瞻上阳之宫阙,望北邙之云树。旁寂寂兮逈野,下冥冥兮长暮……”“庶九原之可作,与缑岭兮相期!”都已经将李煜葬地在洛阳北邙山说得非常明白。清代彭定求编《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二》中载有徐铉所作七绝《经东都太子桥》:“纶闱放逐知何道,桂苑风流且暂归。莫问升迁桥上客,身谋疏拙旧心违”。元代陆友仁撰《研北杂志卷上》中说:李煜死后“……徐铉自铭,亲篆其文,刻石寘斋中。李煜葬北邙,故吏张佖任河南,每清明,亲拜其墓,哭之甚哀。煜子孙陵替,常分俸赒给”。此条引文说明,李煜的后代“子孙陵替”,皆在北方,亦指在洛阳。宋陆游《南唐书列传卷第十三》中记载说:“……国亡,(小周后)从后主北迁,封郑国夫人。太平兴国二年,后主殂。后悲哀不自胜,亦卒”。北宋郑文宝撰《江表志卷下》:“后主讳煜,字重光,母曰钟太后。太子冀薨,后主当立,钟谟以其德轻志放,请立其弟从谦。玄宗不可,遂立煜为太子以总百揆。玄宗初幸洪都,留后主居守金陵。数月,玄宗殂。遗诏煜就金陵即位,称北朝正朔建隆壬戌岁也。后主天性纯孝,孜孜儒学,虚怀接下,宾对大臣,倾奉中国,惟恐不及。但以著述勤于政事,至于书画皆尽精妙。然颇耽竺干之教,果于自信,所以奸邪得计。排斥忠谠,土地日削,贡举不充。越人肆谋,遂为敌国。又求援于北虏,行人设谋,兵遂不解矣。二十六即位,十四年己亥国亡,封陇西公,赠吴王,葬北邙。郑国夫人周氏袝。起建隆二年,终开宝八年”。由文中“……封陇西公赠吴王,葬北邙。郑国夫人周氏袝”句可知:小周后与李煜同葬于北邙山同一个墓区。清代王士禛著《五代诗话三卷·徐铉》:“太平兴国中,吴王李煜薨,太宗诏侍臣撰吴王神道碑……故铉之为碑……李主葬北邙,《江南录》乃铉与汤悦奉诏撰,故有'郑国信书’之句……”需要说明的是:历史资料中有关徐铉撰文有《吴王李煜墓志铭》、《吴王神道碑》两种说法,到底是“墓志铭”、还是“神道碑”呢?读其文,两者行文完全一样,古人文中也有“碑铭”联用一词,空山落叶认为“神道碑”中的记载较为可靠。空山落叶叹曰:国破家亡复何求,死后犹自论不休。任尔黄袍戴金冠,荒草掩没成土丘。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赞 (0) 相关推荐 南唐《李煜墓志铭》楷书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这是才子徐铉逼出来的名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这是才子徐铉逼出来的名言文/老张在路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这是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的名言.这句话脱口而出,话糙理不糙,表现出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五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五 却说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江山没有铁打的江山,兴亡离合,古今攸同.空山落叶开篇诗曰:班妤山前春花浓,如何落叶又秋声.冷雨敲窗霜降到,惊破瀍水又出龙. 再说强大蒙古帝国统治只有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二 微卫星 摄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二 却说班妤山下有班沟村,班沟村是班超和班氏后裔的故乡,近代班沟村诞育出了"二次革命"中的英烈人物杨体锐,使班沟村再一次成为中国人注目的焦点.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 定远侯班超死后,葬于今洛阳市邙山孟津区境内.班超的后人屡次迁徙,为了给班侯守墓祭祀的方便,班超后裔的重要一支,最终定居今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班家沟村. 古代时的洛阳历来称为帝王之都,在中国"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六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六 却说班氏家族定居瀍河流域班家沟村,最初的定居地是班寨.班寨又称班家寨,地处瀍河中游右岸台地,寨子处在黑龙水和瀍河主河道交汇处. 班寨是一座黄土筑成的寨子,寨内陆形呈长方形,占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八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八 却说瀍河流域在汉以前一共有四座神宫,四座神宫亦称四大神庙.四大神庙中供奉的均是半神半人的神灵,所谓半神半人就是说,他(她)们生前确是实有其真人,因为出生时具有天赐禀赋,异乎常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九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十九 班媫妤神宫在什么时候又因为什么毁于战火了呢? 却说三国末年,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通过阴谋实际掌控了曹魏军权,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国,史称西晋,又称三国归晋,司马师就是晋景帝.司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一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一 却说南来北往客匆匆利禄人,谁也不知道自己生于何处葬于何方.一千多年前,洛阳北邙山却葬了一个南唐皇帝,这位皇帝生在南京烟花罗绮丛中,前半生享尽了人间富贵,不惑之年却惨死在洛阳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七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三十七 却说穀城山在班妤山西部,该山扼平逢山之东,山势拔地通天,独出云表.班媫妤初次到穀城山时,面对这里的优美山水赞叹不已,若问穀城山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有空山落叶的诗为证.<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四十 却说天生英才必有国运催生结胎,地生奇人必有风水结其骊珠.瀍谷之畔,班妤山下,群星灿烂,在贾之彦之后,又诞育出了洛阳神童张玉奇. 张玉奇,又名张輶,张玉麒,字幼轩,号瑞绂.渔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