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虞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虞(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虞重大事件之四——幽州边地,风气一新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驾崩,董卓入京。董卓为拉拢人心提拔了一大批名士,包括韩馥、袁绍等后来的大多数讨董联军成员。刘虞作为当世圣贤,董卓当然也想搞好关系,可刘虞已经是太尉,位列三公又兼领幽州牧,于是干脆授予刘虞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上,进封襄贲侯。

有趣的是太尉由谁来接任呢?董卓自己。尽管我们很清楚,刘虞的大司马并无实权,但董卓甘愿让刘虞名义上位列自己之前,还是能体现刘虞的特殊地位。

初平元年(190),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已经起兵,曾与何进共掌朝政的太傅袁隗受牵连被董卓诛杀。董卓亟需寻找一个在名望、地位上能代替出身“四世三公”袁家的大名士来帮助自己,首先想到的就是刘虞。董卓派使者带着太傅的任命书去找刘虞,让刘虞进京。但幽州与关中相隔太过遥远,中间需要跨越关东诸侯的地盘,最终任命书没有送到。

正史上刘虞与公孙瓒都没有参与关东联军,所以在讨伐董卓演变为诸侯乱战之前的188-190年这段期间内,幽州成为中原各地百姓的避难所。自黄巾之乱起为躲避战乱的民众纷纷逃往幽州,竟然多达上百万人,在此安家立业。

《后汉书·刘虞传》载“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馀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原本幽州作为中原北缘,与游牧民族接壤的边地,人口少气候冷,又要应对与外族的冲突,军费消耗多经济发展差,经常要依靠青、冀二州调拨钱粮才能维持。可讨董战争一开打,关东各地纷纷拥兵自立,都忙着扩军备战,哪里肯送钱粮支援幽州。

如果您觉得幽州会因此陷入经济危机,那就错了。刘虞上任以来就忙着施行仁政,大搞经济建设。不仅亲自督导农业种植,而且发展盐铁行业,还开放边境贸易,一年下来幽州经济状况大为改善,百姓不仅没挨饿,过得比以前还好很多。

刘虞不仅是幽州牧,更是三公之上的大司马,按照级别完全有资格享受优厚待遇。但刘虞并未因此铺张浪费,还是穿着很普通的衣服,穿破了就打块补丁,一顿饭肉菜从不超过一道,在他的垂范下幽州的富户豪族纷纷崇尚节俭,并打心底为之折服。

刘虞的节俭在其死后却引发争议,据刘虞本传载“及遇害,瓒兵搜其内,而妻妾服罗纨,盛绮饰,时人以此疑之。”这下有人不高兴了:原来刘虞的节俭是装出来的啊?

对此笔者认为,刘虞自己穿补丁衣服,让妻妾穿盛装并非虚伪小人。道德是约束自己的,法律才是约束他人的。节俭之事是道德层面,刘虞只要自己做到即可,至于妻妾个人想要更好的生活,穿漂亮的衣服有何不可呢。刘虞没有强迫妻妾跟自己一起节俭,而是让他们生活得好一些,这很正常,也并不违反道德。

刘虞没有以同样的道德标准要求家人,恰恰是真正明事理、有人性的贤者。

刘虞重大事件之五——拒绝称帝

不论幽州如何偏远,终究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刘虞不可能长久置身乱局之外,迟早要卷入诸侯间的争斗。

初平二年(191),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打算拥立刘虞为帝,取代被董卓把控的小皇帝。袁绍等人的意图,不外乎想通过新皇帝确立己方正统性,重新任命重要官职,获取利益。于是袁绍、韩馥派原乐浪太守张岐等人拜见刘虞,劝其称帝。

刘虞得知张岐来意,气得破口大骂:“如今天下大乱,主上遭蒙尘之难。我身居要职,却未能清雪国耻。你们这些人各据州郡,本应努力效忠皇上,现在反倒行此谋逆篡位之事,还要把我也拖进这种肮脏勾当吗!”言罢将张岐等人赶了出去。

韩馥、袁绍见刘虞不肯当皇帝,又生一计:“行,你老兄忠心,不肯篡位,那领尚书事总可以吧?”刘虞仍然坚决不从。

这里的领尚书事,自西汉霍光始有此制度,尚书台作为汉代权力中枢机构,领尚书事即代皇帝管理尚书台,有总摄朝政之意。东汉起改称录尚书事,虽有一字之差,但大体权力相同。通常领尚书事或录尚书事的大臣有总领朝政的权力,能够代小皇帝处理各种事务。

如果刘虞自领尚书事,权力与皇帝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可以封赏袁绍等人,刘虞仍然予以拒绝,为断绝袁绍念想,甚至将来使斩杀,摆明坚决不同这些人合作的态度。

刘虞为何如此坚决拒绝称帝?

第一,刘虞对皇帝、对朝廷是忠诚的。与刘焉、刘表及刘备都不同,作为最根正苗红的皇室宗亲,刘虞深受正统思想洗礼,尽管小皇帝刘协是董卓所立,但皇帝就是皇帝、朝廷就是朝廷,他的思想里没有叛逆二字。

第二,刘虞对关东联军的虚伪性非常清醒。袁绍等人自关东联军成立,除曹操、鲍信、孙坚、王匡之外,再无诸侯真正出兵作战,个个保存实力,暗藏祸心。这帮人以铲除国贼、匡扶汉室为口号,屯兵一年多一仗没打,突然反过来要另立皇帝。国贼不打了,汉室也不扶了,还公然要分裂大汉朝廷,简直贼喊捉贼。刘虞眼中这些人同样是国贼,这使他对袁绍等人非常厌恶。

第三,刘虞如果称帝也不过是袁绍等人的傀儡,他连自己手下公孙瓒都约束不住,哪里有能力制约袁绍?刘虞治国能力是很强,但幽州军队控制权在公孙瓒手中,刘虞作为空降官员没有根基,即便称帝也只能做个橡皮图章,被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些人认为刘虞可以先称帝再慢慢对付袁绍,但袁绍也不是傻子,如果是好摆布的小皇帝,袁绍还可能稍有松懈,对待刘虞这种大人物袁绍只会从一开始就死死地监控起来,不给刘虞机会。

综合以上三点,刘虞当然要坚决拒绝称帝。但是,刘虞拒绝的态度如此强硬,也使他与关东诸侯的关系自此疏远。因为刘虞拒绝称帝及领尚书事,就表示他连代天子封赏大家都不肯,这个行为明确地与关东联军划清了界限,也断绝了潜在的盟友。这也导致后来与公孙瓒决裂时,并无其他诸侯帮助刘虞。

刘虞重大事件之六——交恶公孙瓒

公孙瓒作为幽州本土将领,常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与乌桓人拼杀得久,自己也染上一些野蛮习性,尽管早年曾师从卢植学习,但后来的公孙瓒看不出半点士人风度。公孙瓒满脑子都是军队、征战,时常放纵手下抢夺百姓,与仁爱为先、让利于民的刘虞完全是两个极端。刘虞上任之初公孙瓒就为阻止与乌桓的和谈而暗杀使者,所以后来两人的矛盾愈来愈深。

且说刘虞拒绝袁绍的称帝建议后,召集部下开会。刘虞感叹道:“贼臣作乱,朝廷风雨飘摇,整个国家人心惶惶,忠臣难寻。我既然是宗室遗老,就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我打算派使者进京向朝廷表达忠诚,展现臣子之节,不知谁肯为我走一趟?”

大家纷纷表示有个名叫田畴的二十二岁小伙子,此人智勇双全,可以任用。刘虞任命其为从事,让田畴与鲜于银两人带着二十名随从前往长安。由于朝廷被董卓把控,所以田畴不能被关东诸侯发现,而且董卓已经迁都长安,所以此次行动只能暗中进行。

经历极为艰苦危险的旅程田畴终于抵达长安,汉献帝刘协见到田畴,感动不已。刘协早已受够在董卓身边整日担惊受怕的生活,正好刘虞的儿子刘和还在朝廷做侍中,于是偷偷派刘和东出武关,回幽州让刘虞派兵来接驾。

仔细一想就能知道这件事有多不靠谱,才十岁的刘协也许连幽州在哪都搞不清,否则怎么会指望两千里外的刘虞。

刘和继承了父亲刘虞的忠君思想,二话不说便动身。田畴来长安时,为不让诸侯发现,从塞外跨越胡人地盘绕到长安;刘和没有这种过人胆识,所以仍然照常往东走。走到南阳果然被袁术得知,袁术将刘和扣为人质,派人告诉刘虞,让他派兵一同西进迎接皇帝。

公孙瓒对这种明显不靠谱的事很看不下去,劝说刘虞不要派兵。也许是救子心切,也许是救皇帝心切,亦或单纯不想听公孙瓒的建议,刘虞仍然派出数千骑兵迎奉天子。

当年关东联军几十万都拿董卓无可奈何,刘虞数千骑兵又怎可能成功?何况袁术向来诡计多端,摆明了这几千骑兵不是去送死就是白送给袁术,骑兵是幽州宝贵的军事力量,越想越气的公孙瓒干脆派出堂弟公孙越出使南阳,直接向袁术挑明,劝其接收这支部队。

由此公孙瓒与袁术形成同盟,不久公孙越在帮助同阵营的孙坚与袁绍阵营的周喁作战时阵亡,成为公孙瓒与袁绍爆发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被袁术软禁的刘和找机会逃到北方,经过冀州地界时又被袁绍扣为人质。刘和接连被扣押为质,使刘虞非常被动。

刘虞重大事件之七——讨伐公孙瓒,兵败身死

初平三年(192),矛盾激化的袁绍与公孙瓒连续爆发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双方互有胜败,损失都很大。整体实力稍弱的公孙瓒凭借骑兵优势不断挑战袁绍,刘虞担忧穷兵黩武的公孙瓒如果击败袁绍将彻底不听自己号令,于是命令公孙瓒不许进攻,并削减公孙瓒部分权力。

公孙瓒非常气愤,屡次违反刘虞命令,还纵容士兵侵犯百姓。刘虞赏给胡人的钱物公孙瓒也公然抢夺。刘虞拿公孙瓒没办法,便写奏折送交朝廷,列数其暴掠的罪行;公孙瓒也给朝廷写信,称刘虞克扣军粮。两人互相告状的书信几乎同时到达长安,朝廷也是鞭长莫及。

这件事再次暴露刘虞对权力斗争的天真。刘虞的举动除了更加刺激公孙瓒恶化两人关系,对自己并无半点好处。远在长安的朝廷自顾不暇,哪有能力解决幽州的内斗。

这件事后,公孙瓒在蓟城修建营垒,准备应对刘虞可能的进攻。刘虞数次请公孙瓒来面谈,公孙瓒都称病不来,于是刘虞准备进攻。刘虞手下谋士魏攸劝道:“当今天下,就数您的声望最高,大家都愿归心于您。文臣武将都不可或缺,公孙瓒虽然有小恶,却是一员大将,姑且暂时容忍他,有合适的机会还是冰释前嫌为上啊。”刘虞觉得有道理,便没有立即进攻。

初平四年(193),魏攸去世,刘虞心中的结却仍然没有化解。当年冬季,刘虞集结幽州十万人之众准备发动进攻。

临行时,从事程绪脱掉盔甲向刘虞施礼,劝道:“公孙瓒虽然曾犯过错,但罪名还未确定。主公没有给他改过的机会就发兵征讨,这是兵起萧墙,对国家没有好处啊。退一步讲,两军对战胜负难料,不如我们驻兵在蓟城外,大军威胁一下,公孙瓒必然害怕,他就会主动请罪,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刘虞不仅不听,而且以扰乱军心为由将程绪斩杀。然后告诫将士们:“不要伤害其他人,我们只要杀掉公孙瓒一人就好。”天真的刘虞,枉杀逆耳忠言之人,却又不想滥杀,这种脱离实际的想法注定了此次战斗的荒唐。

公孙瓒其人倒是胸无点墨,只喜欢打打杀杀。但在他朴素的思想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厚待同姓。只要姓公孙的人,不管是不是亲戚,公孙瓒都会厚待有加。正巧刘虞手下有个从事名叫公孙纪,之前受公孙瓒不少照顾,得知刘虞计划后连夜跑去告诉了公孙瓒。

赶上公孙瓒的部曲不在城中,分散在周边各地修整,听说刘虞带着十万人来攻打,公孙瓒吓得不轻,赶紧到东城门下挖地道逃跑。可刘虞平日里埋头搞农业开发、搞盐铁商贸,军事方面之前都交给公孙瓒处理,自己毫无经验。公孙瓒逃到蓟城后刘虞也没有训练军队,出征前再三叮嘱不许防火、不许扰民,弄得士兵缩手缩脚半天也没有任何进展。

察觉虚实的公孙瓒冷静下来,招募数百名精锐士卒冲出城反攻。刘虞不肯放火,公孙瓒放起火来却毫不手软,趁着大风四处胡乱纵火。缺乏实战经验的刘虞军见到火光开始慌乱,十万人争相逃命,被公孙瓒数百人杀得大败。

刘虞逃往居庸城,公孙瓒紧追不舍,连攻三天便破城,将刘虞及其家室押回蓟城。公孙瓒没有立即杀掉刘虞,而是仍然让他做幽州牧,只不过实权被剥夺,变成了橡皮图章。

公孙瓒对支持刘虞的士人阶层展开大清洗,据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载“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

就在幽州风云突变这期间,董卓被刺杀而死。新掌权的王允、吕布派出使者到关东各地昭告此事,其中还有对刘虞、公孙瓒的封赏。朝廷此前只知道二人不合,并不知晓已经爆发战争,所以派使者段训到幽州给二人分别加官进爵,既拉拢二人,也希望平息争端。

《后汉书·刘虞传》载“会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瓒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司、冀。”

假如使者能在冲突发生之前到来,也许两人的冲突就不会爆发;又假如没有使者到来,刘虞也许还能活下去。

偏偏使者在刘虞战败不久到达,这时双方矛盾再无化解可能,公孙瓒不会允许刘虞再得到权力。朝廷新掌权者仍然对刘虞非常重视,反倒让公孙瓒下决心斩草除根。公孙瓒向段训诬告刘虞之前与袁绍密谋称帝,并威胁段训代天子下令斩了刘虞。

公孙瓒把刘虞押到蓟城闹市中,还不忘嘲讽刘虞:“你要是真能当天子,就让老天爷下雨来救你吧!”当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当然没有下雨,刘虞就这样被斩首示众。紧接着公孙瓒上表段训为幽州刺史,作为自己的傀儡。

刘虞的首级以谋逆罪名传往京城,路上被老部下尾敦抢回下葬。幽州百姓听闻刘虞惨死,纷纷痛哭流涕。

结语

刘虞以宽德仁政、勤俭亲善的方式使幽州迎来短暂的和平与安定,不仅官员百姓爱戴,在胡人之中也享有盛誉,甚至董卓都曾尊刘虞位列自己之上。在其他人争权夺利时,真正心系汉室的人却是没有加入关东联军的刘虞。

如果在和平时期,刘虞必定能够成为造福一方的贤良。可惜生逢乱世却不懂变通,过于理想主义的行事风格使刘虞在处理与其他诸侯的关系时处处被动。过于爱惜羽毛、珍惜名节的刘虞以不切实际的道德运用于争斗中,失败是必然的。

(0)

相关推荐

  • 三国时代最有可能挽救东汉局势的人,可惜有道德洁癖错失机会

    若要问三国时代谁最有可能挽救东汉局势,也许你会想到皇甫嵩.卢植.朱儁这汉末三大名将,也许你会想到如果没有野心的董卓.曹操.袁绍,也许你会想到刘备.诸葛亮.但是这里还漏了一个人,此人是在前期出现,可以说 ...

  • 袁绍为什么不去抢汉献帝?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底有啥用

    在三国时期,挟天子而令诸侯,大概是公认的最佳战略,袁绍.曹操这两个实力最大的军阀的谋士,都看到了这一战略的重要性,只是袁绍放弃了,而曹操却把天子抢到了自己身边,那问题来了,袁绍究竟是为什么选择放弃,不 ...

  • 079卷73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谢承书>曰:"虞父舒,丹阳太守.虞通<五经>,东海恭王之后."祖父嘉,光禄勋.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 ...

  • 幽州牧刘虞何许人也,袁绍为何定要拥立他做皇帝?

    幽州牧刘虞,为人信义,施政宽仁,爱抚百姓,甚得人望,是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士,也是威望最高的汉室宗亲.他在汉灵帝时就官拜太尉,其后又被加封大司马.太傅,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位至人臣之极. 袁绍身为士族 ...

  • 《真.三国志》| 刘虞传——公孙老贼,我与你势不两立!

    这是<真.三国志>第 17 篇文章 今天来说 刘虞 录制:默凉少年 刘虞,字伯安,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强的后人,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是响当当的汉室宗亲,比起刘备来,血统 ...

  • 汉末风云录三:平定幽州刘虞公孙有隙 灵帝驾崩蹇硕何进决裂

    上一回说到皇甫郦劝说皇甫嵩出兵讨伐董卓,皇甫嵩却认为:"董卓虽然有罪,但如果没有朝廷的批准,就擅自去讨伐他,也是有罪,不如由朝廷来裁决." 然而,此时的汉灵帝已病入膏肓,不想大动干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虞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虞(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烽火连天.尔虞我诈的乱世中,大小诸侯们忙着争夺互相攻伐,争夺地盘,这些人都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实际做着蚕食鲸吞汉室江山的事情.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